1977年11月11日,奉上級命令,經華國鋒批准,海軍東海艦隊潛艇某支隊所屬的271號潛艇開始執行遠航訓練。這是人民海軍潛艇首次挺進太平洋第二島鏈執行望夫島遠航偵察任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71號潛艇是R級33型常規潛艇,國內稱為033型常規潛艇。是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引進蘇聯技術研製的第二代常規動力潛艇。這款潛艇艇長76.6米,寬6.7米,水下排水量超過1800噸,最大潛深300米。編制有57名人員(包括10名軍官)。主要武器為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6枚魚雷或28枚水雷。採用2臺37-D型柴油機,雙軸推進,水下最大航速達13節。以9節的低速在水上狀態下的最遠航程達9000海里(約合16668公里)。這款潛艇擁有遠比之前海軍列裝的從蘇聯引進的03型更優秀的自持力,從此人民海軍才有了真正走向大洋的硬實力。此前的人民海軍之所以遲遲未進行遠航征服第一、二島鏈的遠航訓練,原因也在於此。
而最初的探路者,就是1976年12月人民海軍252號潛艇突破第一島鏈首航西太平洋訓練和1977年11月271號潛艇遠航第二島鏈的訓練。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當年的秘密行動也得到解密。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71號潛艇遠航第二島鏈的行動,看一下當年的人民海軍官兵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完成這一艱鉅而光榮的任務的。
這一行動得到最高領導層的重視,這次遠航是華主席和葉副主席,鄧副主席及軍委其他首長親自批准的,徐向前元帥還在相關報告上進行了頗有溫情的批示,“好好去好好回來”。
為了完成這一上上下下均頗為矚目的遠航行動。海軍將這一任務交給成立僅7年的東海艦隊直屬潛艇某支隊。東海艦隊潛艇某支隊將這一任務交給潛艇狀態較好,官兵戰鬥力較強的271艇。為了加強領導,此次任務中,該支隊王繼英支隊長,支隊副參謀長同時也是遠航艇艇長劉際潘和政治部肖德基主任都隨艇加強領導。此外,該支隊265艇的精英艇長徐洪猛也隨艇觀摩學習。另外,支隊的航海業務長宋啟雄、聲吶業務長張德書、機電業務長趙雪雄也加強進來。
此時,271艇的艇長顧文根和徐洪猛則改任遠航艇副艇長,艇政委葛茂璽則改任遠航艇副政委。可謂高度重視,以確保萬無一失。因為對於在水下航行和作戰的“水下刺客”來說,“一失”就會“萬無”。
1994年5月,王繼英中將率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問俄羅斯,圖為和太平洋艦隊代司令赫梅利諾夫中將親切交談。
也正因為解放軍善於透過重大任務鍛鍊和考察培養幹部,參與此次任務的人員中,最終走出了多名共和國將軍,這其中,3人成長為副大軍區職的海軍中將,1人成長為正軍職的海軍少將。王繼英後來成長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1993年7月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顧文根後來成長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2005年7月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徐洪猛後來成長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東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2007年7月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支隊副參謀長兼遠航艇艇長劉際潘後來則成長為正軍職的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88年8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一次遠航中,數十人的隊伍中,成長出未來人民海軍的2名副司令員,海軍三大艦隊的三位司令員,也算是一件意料之外的收穫,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佳話。
但在當時來說,這一任務堪稱艱鉅危險。探路者的足跡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駕馭著並不先進的武器(即使在當時的條件下,033型潛艇的技戰術指標也稱不上先進,尤其是我們的對手還是擁有龐大核潛艇和驅護艦隊群和先進的P-3巡邏機群的美日海軍)。不僅如此,太平洋並不“太平”,隨時可能遇到惡劣氣象水文環境的自然考驗。至於遠航訓練對潛艇成員身體和心理的折磨和考驗,更是無時無刻不在挑戰參與者的生理和心理極限。
但是,這些人民海軍的驕子們面對這些已知和未知的風險考驗,卻沒有一人退縮。都將其視為黨對自己的信任,深感責任重大。既由衷地感到高興,又為此次遠航的任務艱鉅感到光榮。當時,參與此次遠航訓練的所有人都被要求寫“遺書”。一位名叫呂明朋的動力長是臨時從269艇抽調到271艇的。他在留給妹妹的“遺書”中稱,“(我的)存摺交黨費,永遠不要告訴父母親。不要提任何條件。我很高興到我該去的地方了。妹妹地址電話:略。”
多麼感人至深的“遺言”啊!
這就是鐵骨錚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這也是為什麼人民軍隊能夠戰勝一切敵人,而從不會被敵人所屈服的精神密碼,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
這樣的遺言相信還會很多。
為了完成這一光榮使命,在挑選精兵強將加強人員隊伍的同時,對於坐騎——271艇也進行了改裝。主要是對271艇上的無線電通訊裝備進行全面檢修及更換部分裝備。該艇原來的一部P-641短波1000W調幅發信機現在要拆除,更換新型的65型短波800W單邊帶發信機。
據當時的271艇艇長顧文根將軍回憶,“當我們出第一島鏈時,海上風浪非常大,浪高6-7米。潛艇在水中充電有困難,請示隨艇領導後,我們將潛艇升至海面充電。水上航行過程中,潛艇被美國、日本的巡邏驅逐艦發現了。我們立即將潛艇潛至水下,下潛過程中,由於大風浪影響,艙內進水。在速潛過程中,潛艇下潛至水下25米時,艙內起火。當時情況真是緊張啊!我立即下令保持深度,停止下潛。艇政委第一個衝至起火處,10秒鐘後,火被撲滅了。當時真是緊張和危險!
潛艇繼續下潛至60米深度時,聽到水面上傳來不斷的爆炸聲,當時我們以為是對方投炸彈,後來判斷,是對方採用爆炸式的聲吶浮標。它透過爆炸聲源判斷潛艇的位置,再將潛艇位置訊號傳給飛機。這個時候我們採取直面美國、日本的驅逐艦和反潛直升機,按照正常的戰術進行了兩次規避,沒有擺脫。後來,採取穿越船底、反方向轉向等戰術,終於擺脫了日美艦機的跟蹤。
這次對抗行動進行了20多個小時。由於潛艇電力有限,艙內不能燒飯,也不能開啟空調,溫度達到40多度。平時戰士們都習慣了吃罐裝飯菜和罐裝水果,但當時高溫加上一晝夜沒睡覺的疲勞感,大家都不想吃飯。這個時候,我們動員共產黨員帶頭吃飯,只有吃飯才有體力,才能堅持作戰。在高溫和疲勞的狀況下,戰士們穿著背心短褲投入工作。擺脫跟蹤後,我率潛艇再經過連續七晝夜航行,終於抵達第二島鏈,圓滿完成了對島嶼的偵照和水文氣象的偵測任務。”
歷經31晝夜、航程萬餘公里遠航歸來後,271艇被中央軍委頒發集體三等功嘉獎令,被海軍評為“硬骨頭六連”式的先進集體。多人被提前晉級,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了艇長顧文根。
正是由於擁有了這款潛艇,在圓滿完成挺進第二島鏈,偵察望夫島任務之後不久,1980年3月,海軍東海艦隊256號潛艇最終完成了跨越第二島鏈的任務。從此之後,人民海軍的常規潛艇開始逐漸在西太平洋的萬頃碧波之下執行任務。隨著人民海軍裝備尤其是水下裝備的日益現代化,第一、第二島鏈從此不再是某些勢力妄圖鎖住我腳步的“枷鎖”。
圖源網路,來源見水印,感謝原作者。如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