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1938年夏初,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將一份擬任命名單提交給委員長蔣介石時,蔣介石仔細看了起來,因為蔣介石對於人事任免非常敏感,他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儘量不讓自己不信任的人擔任部隊的主官。
當他看到擬讓趙壽山擔任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時,他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趙壽山這個人不僅不是自己的親信,反而是自己的對頭楊虎誠的親信,甚至有傳言他是中共人員,讓這樣的人擔任第38軍軍長風險很大。
然而第38軍屬於西北軍,如果強行安插自己的親信擔任第38軍軍長,不僅會受到第38軍官兵的排斥,搞得不好激起兵變就麻煩了。想到這兒,他把自己的親信戴笠叫來,並問他趙壽山會不會投共?
戴笠當時主管部隊的情報工作,在各個部隊中安插眼線,尤其是對於雜牌軍,戴笠向蔣介石說,趙壽山不可能加入中共。
戴笠為什麼這樣說呢?而趙壽山到底又是誰呢?
趙壽山於1894年12月17日,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戶縣渭豐鄉(今稱渭豐鎮)定舟村,原名趙生齡,字杜亭。趙壽山兄弟姊妹六人,他在男丁中排行第二。他13歲時喪父,是母親將他撫養大的。
定舟村是當地的大村子,該村尚武之風濃郁,趙壽山少年時就練習紅拳。因為西北自古就是貧瘠之地,對食物和資源的爭奪十分激烈,這使得民風十分彪悍,紅拳就是在這裡誕生的。
趙壽山身強體壯,而且頭腦靈活,為人義氣,也有一定的文化,所以16歲就考進陝西陸軍小學。辛亥革命後,轉入陸軍測量學校,1915年畢業。
不久之後,他隨同進步人士史可軒到于右任領導的陝西靖國軍司令部任參謀,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
然而,陝西靖國軍在北洋軍閥的圍攻下很快就失敗了,趙壽山也遭到了通緝,不過他在陝西靖國軍裡積累了人脈,陝西是呆不下去了,他便在1919年跑到北平,憑著自己的人脈在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參謀。
馮祥的西北軍和其他軍隊不太一樣,這支軍隊武器裝備差,供給嚴重不足,為此馮玉祥在軍隊裡推行武術,尤其是耍大刀,而趙壽山從小就練武術,刀法也不錯,他在馮玉祥的軍隊裡如魚得水。
趙壽山於1921年任少校參謀,兼地形和武術教官。北平是當時是中國各種思想的彙集地,他在這裡接觸到了各種理論和學說,這為他後來的選擇打下了基礎。
1924年春,趙壽山受到老戰友的邀請回到了陝西,加入了仍扛著靖國軍旗幟的楊虎城的部隊,這支部隊後來發展成為十七路軍。
生於1893年的楊虎誠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從小就練武藝,尤其是刀法精湛,被人稱為刀客,所以趙壽山很快就引起了楊虎誠的注意,並與他惺惺相惜。
隨著楊虎誠的部隊不斷髮展壯大,趙壽山也步步高昇,很快升為營長、團長及少將旅長,成為十七路軍一位文武全才的高階將領。
隨著趙壽山的步步高昇,他的思想認識也逐漸深刻,他認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反動且腐朽,特別是在日本侵略者的虎視眈眈下,蔣介石置民族大義於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想方設法消滅紅軍,這使趙壽山十分反感。
在西安事變前,趙壽山就多次向楊虎城提出:“蔣如果來西安,必要時我們把他扣起來,逼他聯共抗日。”
趙壽山是楊虎誠的心腹愛將,兩人的想法有很多共同之處,對於趙壽山的建議,楊虎誠認為非常有理,但他知道僅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完成這一壯舉,恰好張學良也有此想法,兩人一拍即合。
楊虎誠任命趙壽山擔任十七路軍城內軍事行動總指揮和省會公安局長,並賦予他臨機決斷的權力。
趙壽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指揮部下解除了城內的反動武裝,併成功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
西安事變雖然得到了和平解決,然而蔣介石背信棄義,楊虎誠於1937年1月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撤職留任,6月被迫出國“考察”,遊歷美、英、法、德等國,宣傳抗日主張。
1937年6月,趙壽山到上海送楊虎城將軍出國時,託楊的秘書在上船後再轉告楊虎城將軍:
此去前途如何,難以預料。但是“不管天變地變,雙十二舉義初衷不能變,抗日立場不能變,楊先生堅持的正義主張不可動搖。”
楊虎誠雖然被蔣介石逼走了,但是他的十七路軍還在,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十七路軍被縮編為三十八軍,下轄十七師和一七七師,趙壽山被任命為第17師師長。
這次對第十七路軍的整編只是蔣介石的過渡策略,蔣介石的最終目標是徹底掌控這支部隊,甚至消滅這支部隊。
為了掌控這支部隊,蔣介石讓第17師師長到江西廬山受訓,並讓一些嫡系軍官到第17師中任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了,中日全面戰爭開始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正在江西廬山受訓的趙壽山和孔從洲等陝籍將領第二天即向蔣介石請纓抗日。
蔣介石看到趙壽山等人的請戰書後,特別在牯嶺公館請趙壽山吃了一頓飯,席間趙壽山表示,身為中國人,身為軍人,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候應當報效國家,他堅持要求帶領部隊抗戰。
蔣介石見趙壽山抗戰堅決,當即就同意了他的請求,准許他即刻啟程,奔赴戰事最吃緊的華北前線。
蔣介石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抗日的需要,另一方面當然是想日本人的消除異己,趙壽山明白這一點,但是能夠抗日,能夠回到自己的部隊,他就心滿意足了。
1937年7月27日,趙壽山率領十七師13000名陝軍官兵乘火車到達河北。一同出征的三秦子弟兵還有一七七師五二九旅和教導團。
趙壽山剛到河北,北平就淪陷了,趙壽山的部隊奉命防守保定,北平是西北軍第29軍的防區,第29軍有10萬多人,這麼大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就被日軍打垮了,這使趙壽山認識到日軍戰鬥力很強,又在進攻的勢頭上,國軍很難守住華北。
趙壽山對軍事形勢的判斷令關麟徵不以為然。
關麟徵是趙壽山小11歲的戶縣老鄉,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畢業生,是國民黨軍公認的比較能打的將領,但由於性格耿直受到蔣介石愛將陳誠的排斥。
關麟徵當時是中央軍第52軍軍長,他也在保定,兩個老鄉相見分外親熱,自然免不了談論時局,趙壽山指出:保定很難固守,建議關麟徵用一個團誘敵,然後從側翼打擊日軍。
中央軍的武器裝備好,而且人數多,當趙壽山說保定無法固守時,關麟徵不相信,並說保定若丟了,蔣委員長會要了他的頭。趙壽山說不僅保定要丟,還說將來上海、南京、武漢都保不住。
趙壽山的話令關麟徵大吃一驚,對他趙壽山說不要亂說話,這樣會影響士氣,如果南京丟了,那豈不就亡國了嗎?這些話如果傳到蔣介石那兒會很麻煩的。
趙壽山非常自信地告訴關麟徵:中國肯定不會亡,因為中國地方大、人多,等到中國的老百姓都發動起來了,就一定能夠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趙壽山雖然說守不住華北,但是他在戰場上毫不含糊,他指揮17師與日軍拼死作戰,趙壽山和其他國民黨將領明顯不同:
一是他立足自身,不指望其他國民黨軍支援。二是衝鋒在前。
第17師負責防守娘子關前的雪花山、乏驢嶺一帶時,第17師的武器裝備差,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激戰兩天一夜,雪花山數次易手,日軍終未得逞。
趙壽山堅守雪花山時,部隊傷亡越來越大,近在咫尺的友軍27師、30師都沒有得到增援十七師的命令,趙壽山孤軍死守雪花山十晝夜,咬著牙根不呼叫援軍。
最後是娘子關前線指揮官、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發現,四處催促援軍,可是誰都不肯上前。幸虧楊虎城教導團團長李振西電話串線,發現雪花山吃緊,主動要求救援,才幫助趙壽山撤下來。
這次戰鬥,第17師傷亡慘重,出征時13000人,僅剩2700餘人。
黃紹竑對趙壽山說:“你對得起國家,17師犧牲很大,但給國家立了大功。”
黃紹竑在重慶的《掃蕩報》上對趙壽山作出了這樣的評價:“華北戰場上,真正抗戰的將軍只有兩個半人,其中一人就是17師師長趙壽山。”
正是趙壽山真正是抗日的將領,又有黃紹竑的舉薦,所以軍政部擬讓趙壽山擔任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
雖然國難當頭,但是讓這樣一個雜牌軍將領當軍長,蔣介石當然不放心,所以詢問戴笠,趙壽山有沒有投共的可能。
國民黨雜牌軍的將領歷來是戴笠重點防範的物件,戴笠當即斷言,趙壽山不可能投共,主要有兩點理由:
一是趙壽山年紀大了,因為“共產黨要青年不要老漢”,而趙壽山當時已經44歲了。
二是趙氏家族在陝西非常富有,有“百萬之富”,趙壽山不可能放棄這麼多財富去加入中共,這豈不是自討苦吃。
戴笠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人,所以對他的話非常相信,他見戴笠說得信誓旦旦,當下信以為真,也就認為趙壽山不會加入中共,於是同意任命趙壽山為第38軍軍長。
1938年6月16日,38軍改編為三十一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趙壽山升任第38軍軍長,兼17師師長,並由少將提升為中將。同年11月,第三十一軍團又改編為第四集團軍,趙壽山仍任38軍軍長。
戴笠雖然狡詐,但是這次他看走眼了,因為趙壽山早就和中共有聯絡,也有加入中共的想法,這事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
在大革命時期,趙壽山就同西北地區的共產黨人魏野疇、趙葆華等常有接觸,並且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1932年駐軍漢中時,趙壽山曾與紅四方面軍秘密合作,訂立互不侵犯協定。
西安事變時,趙壽山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兩人進行了徹夜長談,他被周恩來的魅力所折服,也使他堅定了抗日信念和中共合作的決心。
1937年1月,任弼時、彭德懷、楊尚昆等紅軍將領從雲陽前往第十七路軍渭北警備司令部會見趙壽山,那天他的心情格外高興,便叫來照相館的師傅,在司令部大院與紅軍將領合影留念。拍完照,任弼時對趙壽山說:
“我們是紅軍,照完相就行了,不要給地方同志留下麻煩啊!”
一向嚴肅的彭德懷握住趙壽山的手風趣地說:“趙司令,這一下你可叫蔣介石抓住啦,你這是‘通匪’有據啊!”
“我不怕。請你報告毛主席,我不是‘通匪’,我還要上山參加哩!”
眾人看得出趙壽山言辭切切,語音朗朗。當天晚上,趙壽山回到三原的家中,在楊明軒、姚警塵(趙壽山的秘書)的支援下,毅然將女兒趙銘錦、兒子趙元介送到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底,趙壽山率部從山西前線過黃河休整,他到延安去拜會毛主席,毛主席給他提出了“培養幹部,改造部隊”的建議。在趙壽山返回西安前,毛主席親自交給他一個密電碼本,約定以後互相通訊聯絡的辦法。
當時是國共合作時期,而這一切又都是秘密進行的,所以戴笠沒有絲毫覺察。
和中共接觸越多,趙壽山越覺得中共偉大,趙壽山後來在與孫蔚如的談話中,表達了他對共產黨的認識。他說:
“國民黨政府就像一棵老樹,看起來很高大,但是內部已經腐爛了,只會一天天爛下去。而共產黨卻像一棵小樹苗,充滿了活力,目前雖然幼小,但它是新生的,肯定會一天天茁壯起來。”
決定一個人行動的永遠是思想,1942年,趙壽山又一次提出加入共產黨,因為趙壽山是國民黨軍的高官,這一次經毛主席直接批准:趙壽山為中共特別黨員,其黨齡可從1936年西安事變後算起。
不過為了保密工作需要,趙壽山的黨籍在黨內不公開,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趙壽山是特別黨員。此時離戴笠的斷言僅僅過了4年。
特別黨員是指由黨中央直接接收的黨員,從中共的二大到八大,由黨中央直接接收的黨員還有葉挺、楊度、鄒韜奮、續範亭、郭沫若、趙博生、董振堂、許廣平、沈雁冰等。
1944年4月,蔣介石對國民黨軍的掌控更嚴了,他將趙壽山調至甘肅武威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這是明升暗降的手法,也就是官可以給得大,但是沒有多少兵,這個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是一個“空頭司令”。
蔣介石選派他的侍從室一箇中將組長任副總司令,派一個憲兵連駐在武威,日夜監視趙壽山,在上任前,周恩來告訴他要結交地方士紳,還要有意識與蔣介石的嫡系交往,籠絡感情,保護自己。在軍統的嚴密監視之下,趙壽山小心應對,軍統始終沒有抓到什麼把柄。
1944年9月,蔣介石又調趙壽山到重慶的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受訓,蔣介石命令自己的親信考察趙壽山,又命軍統特別監視,趙壽山廣泛結交國民黨嫡系將領。數月之後,幾個蔣介石親信反而成為他的“好友”。
1946年8月,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部被撤銷,趙壽山沒有了官職,他乾脆向蔣介石申請去國外考察,蔣介石順水推舟同意了。
趙壽山利用這一機會經蘭州、西安至南京,然後由上海到天津轉北平。1947年3月5日,趙壽山經河北靜海進入解放區,不久到達延安。
對於趙壽山的到來,毛主席非常高興,並徵求他的意見,趙壽山很快就做了彭德懷的副手,成為西北野戰軍的副司令員,後來是一野的副司令員。
趙壽山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解放大西北的各個戰役,趙壽山成為惟一擔任過國民黨高階將領的解放軍野戰軍級指揮員。
新中國成立後,趙壽山出任陝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趙武原是趙壽山的孫子,他小時候在祖父趙壽山身邊生活,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62年5月1日,祖父帶他到天安門城樓參觀焰火表演,在天安門城樓上,他看到毛主席從眼前走過去了,便很快又折回來,握著祖父的手,說:
“趙老將軍,你還好嗎?”
毛主席走後又折回和人握手寒暄的情況是不多見的,由此可見毛主席對趙壽山功績的認可。
1965年6月,趙壽山在北京病逝,享年71歲。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