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方:中國人民解放軍
東北野戰軍(約25萬人,傷亡2.4萬,戰損比:9.6%)
- 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
- 參謀長:劉亞樓、政治部主任:譚政
- 副參謀長:曹祥仁
- 第2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吳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副參謀長王良太、政治部副主任賀大增
- 第4師:師長鬍繼成、政委李世安
- 第5師: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
- 第6師:師長張竭誠、政委李少元
- 第3縱隊: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副司令員沙克、副政委劉西元、政治部主任卓雄、副參謀長何振亞
- 第7師:師長鄧嶽、政委李伯秋
- 第8師:師長寧賢文、政委劉光濤
- 第9師:師長鄭大林、政委李改
- 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副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兼主任譚甫仁、參謀長高體幹
- 第19師:師長徐紹華、政委鄧東哲
- 第20師:師長劉述剛、政委劉永源
- 第21師:師長李化民、政委朱民親
- 第8縱隊:司令員段蘇權、政委邱會作、副司令員張天雲、黃鵠顯(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段德彰(未到任)、副主任林忠照
- 第22師:師長吳烈、政委鮑啟祥
- 第23師:師長鍾明彪、政委謝家祥
- 第24師: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
- 第9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委兼主任李中權、參謀長袁淵、政治部副主任雷永通
- 第25師:師長曾雍雅、政委徐光華
- 第26師:師長肖全夫、政委李振聲
- 第27師:師長任昌輝、政委王文
- 炮兵縱隊:司令員蘇進、政委邱創成、副司令員匡裕民、副政委劉登瀛、政治部主任吳濤、副參謀長張志毅
守方:中華民國國軍
約15萬人,20,000人傷亡,80,000人被俘
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駐錦州)
- 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駐錦州)
- 第93軍:軍長盛家興(駐錦州)
- 暫編第18師:師長景陽(駐錦州)
- 暫編第20師:師長王世高(駐義縣)
- 暫編第22師:師長李長雄(駐錦州)
- 第184師:師長楊朝綸(駐錦州,原屬第六十軍)
- 第四十九軍第79師(欠1個團):師長陳衡(駐錦州,由瀋陽空運錦州小嶺子機場)
- 新編第5軍:軍長劉雲瀚(駐山海關)
- 第26師:師長張越群(駐山海關)
- 暫編第50師:師長羅先之(駐北戴河、蔡各莊、太和寨)
- 暫編第60師:師長陳膺華(駐前所、綏中)
- 新編第8軍:軍長沈向奎(駐錦州)
- 第88師:師長黃文徽(駐錦州)
- 暫編第54師:師長黃建鏞(駐錦州)
- 暫編第55師:師長安守仁(駐錦州)
- 第54軍:軍長闕漢騫(駐錦西
- 第8師:師長周文韜(駐錦西)
- 第198師:師長張純(駐錦西)
- 暫編第57師:師長朱茂榛(駐錦西)
- 暫編第62師:師長劉梓皋(駐錦西)
- 保安第10團
- 蒙旗指揮部:司令烏古廷(駐錦州)
- 交通警察第2總隊:總隊長餘越(駐錦州至山海關鐵路沿線)
戰鬥經歷
· 10月1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向所屬各兵團、縱隊、獨立師以及各軍區,發出關於奪取錦州,全殲東北國軍之戰鬥動員令。
· 10月2日,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列車上收到國軍增援的訊息後,一度產生猶豫,提出回師進攻長春,受到毛澤東批評,林彪在羅榮桓勸說下,很快又打消回師的想法,調整部署,以第2、3、7、8、9縱隊以及6縱第17師(該師擅長攻堅戰)附炮兵縱隊攻打錦州,以第2兵團指揮第4、11縱隊以及兩個獨立師防守塔山,第1縱隊置於塔山與錦州之間的高橋為預備隊,第5、6、10縱隊以及一個獨立師置於新民附近。攻打錦州的同時,以阻擊國軍西由錦西以及東由瀋陽來的援軍,令攻城軍不會陷入反包圍之險。10月9日開始,東北野戰軍集結25萬人掃清錦州所有外圍據點包圍錦州城,至13日,全部奪取錦州外圍陣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指揮的國軍第6兵團陷入包圍。
1948年10月14日,解放軍集中了900門火炮參加對錦州的最後進攻,短時間內守軍的防線被突破,國軍的抵抗在10月15日停止。此戰東北野戰軍傷亡24,548人;殲滅守軍國軍第6兵團及所屬第93軍、新編第8軍共10萬餘人,其中死傷1.9萬人、被俘虜約8萬人,俘虜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範漢傑,封閉國軍從陸上撤回關內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