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的作戰歷程中,使用繳獲武器來武裝自己是常態,由於繳獲蔣軍武器較多,因此老蔣便有“運輸大隊長”之稱。
不過在抗戰勝利後,最先充當“運輸隊長”的還不是老蔣,而是有著閻老西之稱的閻錫山。
閻錫山自北洋時期起便一直掌控著山西的軍政大權,期間雖有起落,但始終能捲土重來,號為山西土皇帝。
全面抗戰開始後,閻錫山所部晉綏軍一度抗戰也很堅決,但到抗戰中期後,其便與日偽軍暗通款曲,不再堅決抗戰。
在日本投降前,閻錫山即與日偽建立了密切關係,甚至已對大量偽軍封官許願,授予番號。因此在日軍還未投降時,晉綏軍便已經開至太原城下。而在日本正式宣佈投降後,在日偽軍的接應下,晉綏軍迅速便控制了原日偽軍佔領的區域。
閻錫山認為,抗日戰爭勝利之日,即與共軍全面作戰之時。其在接收日偽投降之際,也將軍隊迅速開至我根據地內部,搶佔地盤。
如日本在8月15日宣佈投降,到8月下旬晉綏軍即已搶佔上黨地區的長治、長子、屯留、襄垣、潞城、壺關等六城。
此時,閻錫山收編了山西的數萬偽軍,還收繳了駐山西日軍的大量武器,並留用了部分日軍部隊,故而軍事實力大增。
僅僅是收繳日軍武器一項,其上報的武器數字就有:
步槍40230支、輕機槍1135挺、重機槍224挺、擲彈筒1014具、迫擊炮213門、山炮66門、野炮1門、步兵炮40門、榴彈炮5門、戰防炮11門。此外收繳子彈600多萬發,各類炮彈20多萬發。
以閻錫山的心思,實際收繳數量只會大於上報數,而絕不會小於此數。
因為晉綏軍在抗戰中後期與日軍沒有大戰,故而儲存實力較好,再加上收繳的這一部分武器,因此其裝備水平是更好的,尤其機槍裝備量很大。
當時搶佔上黨地區的晉綏軍有3個師和2個挺進縱隊,以第19軍軍長史澤波為最高指揮官,共計14000餘人,加上上黨地區的偽軍,總兵力則有17000餘人。
大家可能會問了,怎麼晉綏軍的3個師和2個挺進縱隊才14000人呢?
其實晉綏軍在抗戰中後期時番號搞得很大,但兵力卻沒有這麼多,一個師三四千人的情況很常見,尤其外出作戰的話,還會有部分留守人員,因此實際的兵力數就更少了。
此時抗戰剛剛勝利,晉綏軍大的編制尚未調整,因此各部的員額尚未充實,出戰的主力師平均也只有3000餘人。
史澤波搶佔長治等諸城後,以主力3個師附保安團、偽軍、炮兵等共計11000餘人守長治;以1個挺進縱隊和偽軍一部約2000人守長子;以1個挺進縱隊和偽軍一部約1000人守屯留,襄垣、潞城、壺關各有約1000人守備。
我們知道晉綏軍擅守,且上述諸城多有日偽軍構築的複雜工事,以八路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其實也並不好打,但又必須打。
上黨地區在太嶽軍區和太行軍區之間,一旦晉綏軍立足,將割裂我根據地內部,造成極為不利的態勢。
當時我晉冀魯豫軍區轄4個二級軍區,分別是太行軍區、太嶽軍區、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雖然各區總兵力加起來有20多萬人,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地方武裝。
由於在抗戰中後期實施主力地方化的戰略,此時我軍的主力軍其實也都散在各個軍分割槽中,主力團也不過剛剛恢復三營制,兵力也就千多人。
所以我們採取的策略是邊打邊建,邊打邊練,首先集中各二級軍區主力部隊,編練野戰兵團,在戰鬥中逐步恢復正規戰能力。
當時我太行軍區主力部隊編為太行縱隊、太嶽軍區主力編為太嶽縱隊、冀南軍區主力編為冀南縱隊,三個軍區主力軍加上部分地方軍共計31000人參戰,此外還有大量民兵助戰。
由於晉綏軍進去後擺了個烏龜陣,因此戰役開始後是我們攻,他們守,最先拿下的是襄垣城。
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很差,參戰部隊只有山炮6門,有半數的團只有2至4門迫擊炮,3至4挺重機槍,還有半數的團沒有重武器。大多數團兵力都在千人以下,主要武器是步槍,而且步兵們人均只有3到5發子彈,有的新戰士還用著冷兵器。
所以首戰襄垣,從8月27日一直打到了9月1日才解決戰鬥,過程並不輕鬆。
襄垣戰鬥後,我軍立即進行總結,下發了“上黨戰役某些戰術問題的指示”到各部隊。對攻城作戰中的諸多注意事項進行強調,為以後攻殲諸城奠定了戰術指示基礎。
收復襄垣,只是打掉了閻軍一個千把人的輔助據點,此時我各軍區主力陸續集中,裝備雖然差但士氣很高。
鑑於我軍的裝備水平較差,因此決定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儘量於野戰中殲滅閻軍主力。
所以各主力集中後,決定以太行縱隊打屯留,其餘主力準備殲滅從長治出援的閻軍。
太行縱隊攻打屯留時,長治守軍一度出援,但害怕被殲又縮了回去,因此太行縱隊順勢佔領了屯留城。屯留拿下後,再以太嶽縱隊打長子,其餘主力則準備打援,結果長治守軍還是不敢出援。
鑑於長治守軍不敢與我野戰,因此我軍轉變作戰方針,採取先奪下週圍要點,孤立長治再將其拿下的戰術,此後數日,冀南縱隊攻克潞城、太行部隊攻克壺關、太嶽部隊也攻克長子,長治守軍就此只能困守孤城。
長治周圍的這些衛星城雖然守軍部隊不多,我軍也一一將其拿下,但是攻城過程並不輕鬆,所以大家都邊打邊練,一邊戰鬥一邊總結,所以攻堅戰鬥力提升很快。
周邊衛星城拿下後,晉冀魯豫軍區的主力部隊便將矛頭指向了長治城的閻軍主力了。
長治是個大城,城牆有三丈多高,日軍佔領時期便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史澤波率主力1萬餘人進駐後,更是擴建工事,其依靠堅城和密集火力據守,並不好拿下。
而在我軍圍攻長治城之際,閻錫山的援軍到了。
一開始我們掌握的情報顯示,閻軍的援軍有3個師7000餘人,因此決定以冀南縱隊為主力繼續圍攻長治城,並營造我主力全部仍在攻城的假象,而以太行縱隊和太嶽縱隊打援。
相對於攻城而言,我軍更願意打援,因為閻軍的野戰能力不強,我軍可在野戰中大量殲敵,並繳獲武器彈藥。
結果交手後發現,閻軍不是3個師,而是相當於8個師的部隊,共計2萬多人,另附有2個炮兵團,比我們的打援兵力還多。
雙方一接觸,便在老爺嶺、磨盤山等要點展開激戰。閻軍兵多、武器好,尤其彈藥帶得多,而我軍彈藥很少,因此仗打得很激烈。
閻軍有一部分步兵據說每人帶了300發子彈,除了自己用100發外,還有給長治守軍帶的200發。所以大家都想把其消滅了,再武裝自己。
閻錫山的部隊在抗戰中後期就沒怎麼打仗了,因此戰鬥力不強。我軍為迅速解決戰鬥,又將冀南縱隊調上前線,而以地方部隊圍困長治。
在激烈戰鬥中閻軍產生了動搖,指揮官彭毓斌下令向北突圍,閻軍一跑我軍則全線追擊、堵擊、截擊,結果其潰不成軍,在兵力幾乎相等的情況下被我大部殲滅。彭毓斌本人戰敗自殺,所部高階軍官和士兵大部被俘。
尤其是這2萬多援軍的武器彈藥基本都被我繳獲,我軍武器裝備和彈藥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戰鬥力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幾倍。
困守長治的史澤波聽聞援軍全軍覆沒,遂連棄城突圍,但也被我軍追殲,至此上黨戰役以我軍的完勝而結束,共計殲敵35000餘人。
而在這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計有山炮24門、長短槍16000餘支、輕重機槍2000餘挺,以及上百萬發子彈。
這些山炮使得我軍各部擴建了炮兵部隊,而大量輕重機槍則充實了主力部隊,繳獲的長短槍又可用於組建新部隊。尤其大量彈藥的繳獲,使得晉冀魯豫我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野戰,為之後的平漢戰役奠定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