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振儉
文學經典以其豐厚的文化內涵,經典的文學形象,雋永的藝術價值,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它們或挖掘人性中最真實、最質樸的情感;或書寫平凡生活中高貴的靈魂;或見證歷史變遷過程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它們以特有的文學魅力,在人類文明的進化史上,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
初中學段,湧現了許多我們所熟知的小說經典和散文名篇。《最後一課》、《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都是經久不衰的小說名篇。《背影》、《老王》、《藤野先生》都是情感真摯,讓人記憶深刻的散文名篇。這些經典文字是孩子走近生活,感知人生,積澱審美素養的重要素材。但是由於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文化語境,不同的生活閱歷和生活體驗,造成了初中生對經典文字的解讀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在多元價值的衝擊和網路文學的影響下,他們在漸漸遺失對文學經典的感知力和認知力。
為學生搭建解讀經典文字的橋樑,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多角度的進行經典文字的解讀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挖掘經典文字內涵的途徑。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次要人物的存在意義,作者的生活、寫作的背景,文字中非常理的表述三個角度進行文字的解讀。
次要人物是經典小說進行主題解讀的重要途徑
次要人物雖說不是小說的中心內容,但也是小說藝術世界、藝術構思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次要人物的角度進行經典小說主題的挖掘,往往可以拓展經典小說的主題內涵。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以其豐富多樣的解讀角度和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直面生活真實的自然刻畫,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我的叔叔于勒》、《項鍊》就是兩部刻畫真實人性、值得反覆品味的經典作品。我們對這兩部經典作品的解讀,往往集中在主人公菲利普夫婦和瑪蒂爾德身上。對兩部作品主人公的分析和解讀,已經把莫不桑作品多元主題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我們忽略的次要人物身上更有挖掘經典小說主題的金鑰匙。于勒這一形象本身就有多重解讀的價值。于勒人生際遇的改變,還有出自他手要彌補過錯的書信裡流露出的對親兄弟的補償的願望,我們不難讀出于勒的改變。細究文字我們會發現,莫泊桑小說裡有很大的留白。總是在週末穿戴整潔的菲利普夫婦,能夠清楚的認出那個滿面滄桑的老水手是自己的弟弟。那身為賣牡蠣需要招徠顧客,時刻關注來往行人的于勒難道就沒有認出自己的親哥哥嗎?作者的高明就在這裡,小說的魅力就在這裡,于勒也認出了自己的親哥哥。他沒有相認相反還表現的一直在忙碌,在躲避。菲利普夫婦所擔心的于勒會回來吃他們,更無從談起。于勒的人物價值和人物形象把小說的主題引向更深處。小人物的人生際遇,把人性的真實、複雜、灰暗、無奈刻畫的淋漓盡致。
《項鍊》裡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小人物就是瑪蒂爾德的丈夫。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鍊前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變化的又何止是瑪蒂爾德呢?項鍊的丟失,把她丈夫的目光拉回到瑪蒂爾德身上,他開始慢慢了解了身邊妻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美貌的瑪蒂爾德嚮往著貴族般的生活,而她下嫁的是一個小職員。路瓦栽過著平凡、沒有追求的生活,一碗肉湯就是他最好的生活。價值追求不同的兩個人,很難有精神上純真的交流。但一切在項鍊丟失後改變了,路瓦栽開始關注那個一直在身邊卻一直不理解她內心的妻子。他沒有指責,沒有逃避承擔起了一個丈夫的責任。項鍊丟了,瑪蒂爾德收穫了比貴族生活以及所有物質更寶貴的東西——兩個生命的交融,兩顆心的交融。路瓦栽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成長。小說主題的深刻性已遠超資本主義的金錢觀和主人公的虛榮心,它更像是萬千婚姻的縮影。
知人論世方能洞察作者內心的萬千柔情
閱讀文學作品時對作者本人的思想、經歷進行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的走近文字,更好的親近經典。《老王》是楊絳先生的散文名篇。《老王》的解讀離不開對楊絳先生遭遇的深入瞭解。先生用短句,用淡淡的語言彷彿在講一個新近發生的故事。實際上經歷文革傷痛,先生嘗試用語言沖淡對殘酷歲月的記憶。
老王是不幸的,他窮、殘、獨,徘徊在生存的邊緣。他的善良、熱心、感恩深深的溫暖了楊絳。楊絳的扶植和幫助也溫暖了老王,這在悲苦歲月裡是人性最熠熠閃光的時刻。但是,時過多年後的楊絳一直不安。她不安的東西太多,不安用錢去傷害了老王,不安於好香油和大雞蛋,不安於不知道老王的病況和死訊……然後她把這種不安連同知識分子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用淡淡的文字表述出來。文字背後是高貴的靈魂,是兩顆心靈在苦難歲月裡最彌足珍貴的保有真、善、美的大愛。
立足於課堂又超出於課堂,經典文字的解讀就是要讓孩子在人生的某個節點,讀出不同的生活,不一樣的理解。
從文字非常理的表述來解讀文字主題
細究經典文字,我們不難發現,許多作品字裡行間流露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表述和描寫。仔細的閱讀和細品,我們總能從這些不合常理的表述裡找到文字解讀的角度或者是讀出文字的主題。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它是經典中的經典。寫盡了中國父子之間那種真實又含蓄的微妙的感情。它打動了無數人,撩撥了無數人心中最柔軟的心絃。細究文字,我們會發現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正是這些非常理的描寫,讓我們找到了背影背後的秘密。
散文交代歸家面臨的狀況: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父親面臨人生的鉅變,內心的悲苦我們不用想也能感知。此時的父親需要親情的呵護和扶持,兒子卻在南京與朋友遊逛一日。父親去南京是為了謀事,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放心已經二十歲,已經來回北京兩三回的兒子。父親謀生事大,卻把送不送兒子反覆的斟酌。最後還親自來到車站,安頓好兒子,囑託好茶房後,在行動不便的狀態下去買具有美好寓意的橘子。這是一個對孩子不放手的父親,這是一個有點過於溺愛孩子的父親。
當我們再讀到父親的信的時候,還有個非常理的描寫。“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潛臺詞就是——兒子,父親想你了,快回來看看吧!讀到這裡我們發現這是一對不符合常態的父子。父親似乎在示弱,所做的一切似乎也是在彌補兒子。父子之間似乎有一些我們不熟知的誤會和矛盾。
結合背景,我們知道朱自清與父親之間卻有隔閡。透過文字我們讀出了父親含蓄的愛,兒子放下芥蒂後對父親的理解。
經典文字的解讀有多重的角度和策略,無論什麼樣的策略和方法都是,把經典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在某個時間節點,同孩子們探究,讓其獲得不同的生活體驗和人生體驗。
參考文獻:
【1】《解讀語文》作者: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2】《超越初感——初中經典文字解讀與教學策略》作者汪洋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