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杜超)日前,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共同養育專案”捐贈啟動儀式暨“0-3歲養育干預”公益研討會在清華同方科技廣場成功舉辦。會議由河北清華髮展研究院京津冀起點教育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起點教育中心”)主辦,中華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華兒慈會”)“0-3歲起跑線”專案協辦。會議由中華兒慈會0-3歲起跑線專案的主要發起人、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教授、河北清華髮展研究院京津冀起點教育協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鄧曉梅主持。
鄧曉梅表示,0-3歲是人類大腦發育的機會之窗,0-3歲的科學養育將為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和終身學習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礎。而中國農村孩子在此階段發育水平嚴重滯後,養育環境堪憂,形成了巨大的城鄉鴻溝。
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對人的一生教育投入產出的研究,在0-3歲每投入1美元,對全社會的綜合回報是18元美元,以後邊際收益遞減。因此,投資“0-3歲”是邊際回報最高的公益。
據介紹,“共同養育專案”遵循細胞繁殖裂變邏輯,和“網際網路+”的規模效益邏輯,嘗試透過培養農村本地的千天助養師,幫助從備孕到3歲孩子家長建立互助成長小組,並以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透過互助小組的活動持續為農村家長科學養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援,從而在為農村0-3歲養育干預提出了一條解決路徑。
“共同養育專案”還擬將農村家長在互助小組中的共同學習成長與農村媽媽再就業的職業發展路徑相結合,為持續參加共育小組活動並達成相應職業標準的農村媽媽提供從千天助養師、到育兒嫂、保育師、家庭指導師等諸多再就業出口,從而有效衝破農村家長傳統養育中的落後觀念、不當行為,為弱勢和無助的農村媽媽和隔代育兒老人提供一個村莊的互助支援,為離家的父母提供一個親子友好的本地就業崗位,解決因家長育兒觀念落後、甚至養育人抑鬱而給農村孩子帶來的營養不良、親子互動不足,以及養育環境中的諸多風險。從而有效改變農村孩子的早期成長環境。
此外,“共同養育專案”還提出,要整合清華大學校內外所有關注“0-3”養育干預的機構及有識之士的力量,打造國家級的課題平臺,深入研究並積極爭取將0-3歲養育干預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首先透過公益啟用,再帶動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政府的積極投入,從而形成一套極輕、普惠、標準化可複製和可持續的農村家長共同成長模式,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會上,“0-3歲起跑線”團隊專案主管鹿晶晶女士,介紹了“共同養育專案”依託中華兒慈會起點工程參加騰訊99公益日活動的籌款計劃。
來自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鄉村振興辦公室、河北清華髮展研究院、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清華大學慈善研究院、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心和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北京水木醫學生物發展基金會、惠雲公益基金會、同濟大學校友會北京分會等50多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