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SARS-CoV-2的起源是從根本上切斷病毒並防止病毒未來蔓延的先決條件,但是時隔20多個月,關於SARS-CoV-2的追根溯源依舊沒有任何進展,各種假設眾說紛紜。
2021年9月30日,高福院士領銜在柳葉刀上發表發表文章:The origins of viruses: discovery takes time,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and cooperation,文章透過對過去幾十年流行性傳染病追根溯源的引證,呼籲全球國家對COVID-19病原體起源去政治化,以開發的思想和密切的國際合作對病毒追根溯源。
旁徵博引談溯源
高福院士在文章中以艾滋病毒(HIV)、人類冠狀病毒HKU1(HCOV-HKU1)、SFTSV和MERS-CoV起源研究為例,提出追蹤病毒的起源需要長期和廣泛的樣本積累,這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
艾滋病傳染超百年: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釋出了第一份關於艾滋病的官方報告。5年後,Nahmias及其同事發現了1959年初在萊奧波爾德維爾(現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採集的一份人類血清樣本,該樣本表明感染了艾滋病毒。隨後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在1959年之前,有一位HIV祖先被引入非洲,而2008年的一份相對較新的報告顯示,HIV-1M群體起源於1908年左右(CI 1884–1924),並在人群中傳播了大約100年。
冠狀病毒HKU1源頭早10年:在2004年,人類冠狀病毒HKU1(HCOV-HKU1)是從一位從中國深圳返回香港的肺炎患者中發現的。然而,自那時以來,HCoV-HKU1陽性訊號已在全球範圍內檢測到,並跨越數十年:2004年採集的澳大利亞兒童樣本,2001-02年採集的美國康涅狄格州呼吸道樣本,1996-98年採集的芬蘭兒童樣本,在1995年冷凍的巴西兒童鼻咽拭子樣本中。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源頭早13年:2009年,在中國河南省發現了導致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病毒SFTSV。這一發現促使對來自中國江蘇省患者的樣本進行SFTSV檢測,這些患者在2007年有類似的臨床表現,但病因不明,結果呈陽性。1996年,中國江蘇省宜興縣的其他研究人員檢測了六名發熱和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血清樣本。根據流行病學、臨床和回顧性血清學研究,這個小叢集中的病原體被確認為SFTSV。
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源頭早10年:MERS-CoV首次在2012年死亡的一名60歲沙烏地阿拉伯男子身上被報道。這種病毒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途徑尚不清楚,但單峰駱駝被認為是MERS-CoV的主要中間宿主,蝙蝠被認為是宿主。在2003年收集的血清樣本中發現抗體表明,早在人類發現第一例MERS病例之前,MERS冠狀病毒或一種密切相關的病毒就已經在該地區的單峰駱駝中流行。Alagaili及其同事已經證明,至少從1992年起,MERS-CoV就已經在駱駝中傳播,並且可以在系統發育上劃分為與人類疾病爆發相關的分支。2014年,研究人員測試了1997年在埃及採集的189個儲存的單峰駱駝血清樣本,以及1983-84年在蘇丹和索馬利亞採集的189個儲存的單峰駱駝血清樣本。81%的樣本具有抗MERS-CoV的中和抗體,表明病毒在這些動物中長期迴圈。
呼籲病毒溯源去政治化、加強科學研究
病毒的地理起源可能與最初的病人的無關,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索引患者。實時RT-PCR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將有助於闡明新興病毒的起源,從流行病學、基因組學、病因學和血清學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為研究中間宿主、病毒源和病毒向人類的轉變奠定基礎。
高福院士指出應重新評估大流行前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同時應重新測試來自廣大地理區域的儲存樣本。血液和組織庫是回顧性血清學或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資源,特別是研究在疫情爆發前血液樣本或環境樣本中出現病毒證據的國家或地區的疾病流行病學。除了對人類感染者進行調研,對易受病毒感染的動物物種進行全面的基因組研究也是確定自然宿主或中間宿主所必需的。
艾滋病毒、HCoV-HKU1、SFTS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COV起源研究的持續進展經驗表明,開放的心態和密切的國際合作對於追蹤任何病毒的起源至關重要。全球國家應當通力合作,將COVID-19的溯源去政治化。
小編評述:
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480多萬人死亡,對於SARS-CoV-2病毒的溯源依然沒有進展。全球各個國家相互指責已沒有任何意義,通力合作、共同溯源才是根本。小編以為,高福院士的這篇文章,既體現了中國人民博大的胸懷、敏銳的智慧,也體現了國內科學家對新冠疫情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