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是衡量機械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日本,更是將軸承稱為工業食糧,可見軸承在整個工業產業中的重要性。
目前,在全球高精密裝置機械裝置中,用的基本是瑞典、德國、日本、美國的軸承。在國內,軸承做的最好的應該是哈爾濱軸承,但精度和質量較比國外仍有一定差距,這就導致我國機械裝置行業整體處於一定的劣勢。
縱觀全球軸承廠商,最大的莫過於瑞典的SKF,中文名斯凱孚。據瞭解,斯凱孚始創於1907年,是一家專注開發、設計和製造軸承、密封件和潤滑系統的大型軸承廠商。
歷經上百年深耕,目前斯凱孚業務遍佈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超17000家代理商和經銷商網點。
斯凱孚之所以能成長為全球滾動軸承行業的執牛耳者,在於其始終堅持創新,亦在於其透過一系列併購措施實現了產業鏈的整合,大幅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上世紀初,一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在草圖上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自調心球軸承。至此,拉開了斯凱孚走向輝煌的序幕。自成立起,斯凱孚就沒停止過創新的腳步。
依託自主研發及跟各種型別的工廠展開合作開發,斯凱孚的產品從最初的調心軸承,逐步拓展至調心滾子、球軸承、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等各種型別的軸承產品。基於豐富的產品矩陣,公司得以迅速發展壯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斯凱孚也在同步進行一系列併購策略。據瞭解,在公司成立不久後,斯凱孚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決定從原料入手,收購了Hofors Bruk等軸承用鋼廠商,並將其打造成特殊鋼行業的領先製造者,開發出領先世界的純淨鋼生產工藝。
除此之外,斯凱孚還展開了平行收購,拓展自身經營規模,豐富經營產品種類和擴充專利庫。透過一系列併購,斯凱孚成功構築起強大的企業護城河,這是其成為全球最大軸承廠商的不二法寶。
現在回過頭去看,斯凱孚在上百年間的合作、收購、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吸收、整合和擴張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最佳化組合的過程,實現了在時間維度下的自身迭代發展,並始終保持自身的領先,不斷鞏固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斯凱孚早在1912年便進入中國市場,這麼算下來,其在我國市場上已經深耕了上百年的時間。在我國軸承工業及機械工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斯凱孚2021年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48.52億瑞典克朗,摺合人民幣約559.56億元;實現淨利潤為44.74億瑞典克朗,摺合人民幣約33.45億元。其中,在亞洲,中國是斯凱孚最大的市場之一。
綜上,不難看到斯凱孚之所以每年實現數百億的營收,便在於其透過技術創新、併購措施形成了規模優勢。
簡單對比下我國三大軸承廠商,哈爾濱軸承、洛陽軸承和瓦軸集團為什麼跟斯凱孚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時間,二是收購。三大軸承廠商最早成立的是瓦軸集團,成立於1938年,比斯凱孚晚了三十餘年。
在併購方面,斯凱孚在全球範圍內的併購是不受限制的,所以能不斷吸收外界的先進技術,取長補短。但我國軸承企業很難收購到海外的先進技術,備受掣肘。
不過,我國軸承工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完成了從無到有、有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階段,國產軸承的技術含量、可靠性及精度均在不斷進步,不斷逼近世界先進水平。
從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突破歐美日企業對高階軸承領域的壟斷是早晚的事情。對此,我們應該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