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只有研究好新高考,才能更好地備考。回顧2021年高考數學全國卷命題,“舉例問題”靈活開放,“結構不良問題”適度開放,“存在問題”有序開放;取材真實情境、解決實踐問題,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現實生產生活;關注科技發展與進步、社會與經濟發展和優秀傳統文化,這些都給2022屆的高三複習備考指引了方向。
整體規劃,最佳化備考節奏
針對新高考的特點,數學學科可採用三輪複習加衝刺的模式,把握節奏,張弛有度,幫助學生穩步提升能力。
第一輪複習應細講精練。高三上學期約有80個課時,可以細化模組,全面梳理知識點,不放過一個盲點。教師帶領學生將書上知識點、課後習題全過關,對必備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整體的複習。
第二輪複習應精講精練。在明年2月到4月,應以模組為面,以難點、熱點為線,以學生疑點、易錯點為點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綜合提升關鍵能力。
第三輪複習應少講勤練。在明年5月到6月,可以透過重新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重組知識,建立個人特色的思維導圖,提升提取資訊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勤練,規範表達。這輪複習應迴歸教材、迴歸錯題、迴歸高考原題,進行全真模擬演練,全面查漏補缺。
考前10天是最後衝刺階段,可讓學生自主複習。學生自我梳理知識點,教師可給學生每日一套“保溫卷”,保持題感和手感,並及時給予指導。
因材施教,做好學法指導
有人形容高三生活是“題海無涯苦作舟”。實際上,適量的練習是必要的,無涯的題海是低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簡單的、會做的、類似的題目少做或不做。困難的、做錯的、創新的題目要多做且重複做。要學會改錯,當時就改,週末二改,當月整理三改。
有些學生學習的感受很好,但一考就不理想,十分苦惱。這正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學習與考試的差異。學習側重於知識的吸收、消化和重構,而考試是個提取、重組和表達的過程。想要考出自身的水平,首先要能快速提取相關資訊。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個人“檢索系統”,思維導圖就是非常好的幫手。學生可以在週末做個小梳理,把一週複習的相關資訊做成思維導圖。等一個模組的複習完成了,在模組內再做統一的整合,製成模組導圖。最終模組遷移關聯,形成學科框架導圖。
再宏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我們要學會拆分目標,把它落到實處。如果距離目標還有一些差距,我們可以拆分成月目標、周目標甚至日目標,逐步提升,最終達成。這樣拆分,既不會因為困難太大想要放棄,也不會因目標太遠而無從下手。
有的學生每天計劃得很好,安排得滿滿的,但總不能落實。做事情要有輕重緩急,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有了具體目標之後,還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確定學習任務的優先順序。優先順序高的學習任務放在效率高的時間做,讓大腦以最佳的狀態解決最重要的任務。每日計劃不僅要記錄和分配時間,還要跟蹤完成情況,以便及時進行反思改進。在做中學,在錯中學,讓錯誤也犯得有價值。
及時反饋,鞏固提升能力
堂練、晚練、周練和月測,教師要及時批改和點評,可根據反饋情況,全班講評、點評,或者進行一對一的當面輔導。
堂練在課前5分鐘進行,當堂點評,錯題重做或規範訓練或專題突破,讓學生迅速進入狀態。晚練即每晚進行40分鐘作業練習,鞏固當日所學,同時輻射其他模組。練習題定點發,定時收,第二日講評。周練為週末作業,是一份高考模擬卷,教師全批全改,下週一專課講評。月測每月一次,模擬高考,幫助學生提前適應高考。題目的選練要注意加強新題型訓練、題目情境創設訓練、教材內容迴歸訓練、規範作答訓練,加強往年優質題滲透訓練。點評和講評不僅要有標準答案的呈現和點評,也要有對典型錯答情況的呈現和點評。
(作者:張倩 王雨新 單位分別系廣東省廣雅中學、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