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忱智軍
1945年8月,越南人民趕走了日本侵略者。當年9月2日,胡志明就任主席。
可是好景不長,法國的遠征部隊於1946年在越南強行登陸。別看法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但是在越南軍隊面前卻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這也難怪,當時的越南人民軍主要是以抗日遊擊武裝整編而來的,包括主力部隊在內,越軍普遍缺乏攻堅和堅守防禦的作戰經驗,大部分團以上幹部更是不具備指揮部隊進行中等規模以上正規戰的經驗和能力,部隊在整體上依然具有嚴重的遊擊習氣。客觀地講,當時的越南軍隊雖然在編制上已經成了正規軍,但在本質上依然還是游擊隊。
面對法軍的穩紮穩打、步步推進,越南軍隊雖然也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還是免不了丟城失地、節節敗退。越南的大部分戰略要地、交通要道很快被法軍佔領。
1946年12月,胡志明向全國發出抗法鬥爭的號召,建立了以越南北部山區為中心的抗法根據地,開始了長期的、艱苦的抗法解放戰爭。
1950年1月底,新中國成立僅四個月,胡志明就來華進行秘密訪問,並向新中國提出抗法援越的請求。此時新中國既要醫治連年戰爭帶來的深重創傷,還要面對敵人的封鎖,形勢非常嚴峻,但依然把抗法援越作為義不容辭的國際主義義務,表示要盡一切努力向越南提供抗法鬥爭所需要的援助。
1950年4月,越南方面請求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到師以上高階指揮機關(包括越軍總部)擔任顧問,協助越南進行軍隊建設,全面提高戰鬥力,協助組織指揮作戰。同時,派出一批具有作戰經驗的團、營級的軍事幹部,直接到越軍主力部隊的團、營級作戰單位擔任軍事指揮員。
由此可見,當時的越南高層已經充分認識到自身軍隊能力的不足,希望藉助於我人民解放軍的戰爭經驗和治軍理念,來取得抗法民族解放鬥爭的勝利。
中方同意向越南派出軍事顧問團,但毛主席明確表示“只當顧問,不當指揮員”。
根據越南的戰局和中國的實際情況,自1950年4月起,中國提供的援越物資開始運進越南北部地區。與此同時,作為越軍主力部隊之一的308師,第一批進入中國境內接受整訓。
在物資入境和軍隊出境的過程中,越方深切感受到了法軍在中越邊境沿線構建的封鎖線,對越北根據地和抗法武裝來說,簡直就是如鯁在喉。
因此,越方在1950年6月做出了發起邊界戰役的決定,其目的就是打通與中國的交通線,使越北根據地真正與中國連成一片,以利於獲取中國的援助物資,更好的鞏固和擴大越北根據地。
雖然越方急於透過發起邊界戰役,打破法軍對越北根據地的封鎖,但是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依靠越南抗法武裝的自身軍事實力和後勤保障能力,根本無法取得邊界戰役的勝利。因此,越南方面又向中國提出了多項要求,大體有以下三點:1、為保障戰役的勝利,中國方面需提供充分的後勤保障;2、軍事顧問團儘快入越;3、另派遣一位高階軍事指揮員,協助進行整個戰役的組織指揮。
中方在接到越方的請求後,指示已在廣西南寧集結的軍事顧問團立即啟程前往越南。軍事顧問團由韋國清任團長,梅嘉生、鄧逸凡任副團長。同時,指派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的陳賡,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帶領工作組前往越南,在軍事顧問團的配合下,協助進行邊界戰役的組織指揮。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一些出版物和網文中,錯誤地說陳賡是軍事顧問團的團長或負責人,這是不準確的。陳賡在越南協助指揮過抗法作戰,但並不是軍事顧問團的負責人或組成人員。他是更高一級的中方代表。
解放軍名將如雲,唯獨選派陳賡作為代表,毛主席可謂用心良苦。陳賡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就不多說了,更被毛、周看中的,是他性格開朗,善於溝通;既堅持原則,又懂得注意工作方法,善於團結同志,而這些才是與越南方面打交道時更為重要的能力。還有一點,陳賡與胡志明是老朋友了,他們相識於第一次大合作時期的廣州,那時的陳賡還是一名年輕人,在國民革命軍裡擔任基層軍官。
中越雙方都明確表示,無論是軍事顧問團,還是陳賡帶領的工作組,都是去協助越南進行抗法鬥爭的,也就是說,其工作定位是“想辦法、出主意、提建議”,而不是“拿主意”。
1950年7月初,陳賡帶領20多名隨員由昆明啟程。赴越途中,陳賡先到正在雲南硯山進行整訓的越軍308師進行了調研。進入越南境內後,他又在沿途向越軍指戰員和越南地方幹部群眾瞭解有關情況,並進行了分析研究。
7月28日,陳賡率領工作組到達位於越南太原省和宣光省交界處的越共所在地。陳賡向包括胡志明在內的越共負責人講述了自己對邊界戰役作戰方針的意見。
越南方面原本的邊界戰役構想是,使用正在中國境內接受整訓的4個主力團,兵分兩路分別攻打越南西北部重鎮老街和北部重鎮高平。後來又考慮到戰線被拉得過長,後勤保障能力無法滿足作戰需要,又改為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高平。無論採用是哪種方案,其戰役構想都是城市攻堅戰,而且還是攻打法軍重兵據守的重要城市。
陳賡認為,高平的周圍有山有水、地勢險要,法軍日軍都在此經營多年,工事堅固,以上因素都不利於部隊攻堅,尤其是越軍缺乏攻堅戰的經驗,對於攻克高平並沒有把握,如果久攻不下就會影響整個戰役的程序。
陳賡的作戰設想是,首先攻取高平周圍較小的孤立據點,切斷4號公路,使高平守敵陷入孤立,吸引諒山方向的法軍出城救援,在法軍脫離城市據點的堅固工事後,在野戰中將其殲滅。這個方案的好處是,攻城難度較小,容易取得首戰勝利,這樣既有利於部隊積累攻堅戰的經驗,也可以樹立部隊敢打必勝的信心。而在運動戰中殲滅諒山出動救援高平的法軍,可徹底孤立高平守敵,為下一步解放高平創造條件。
胡志明等人完全接受了陳賡的作戰方案,並要求陳賡到越軍的前線指揮部,幫助越軍高層領導制定作戰計劃和進行戰役的組織指揮。
8月14日,陳賡率領工作組到達越軍前指所在地廣淵。此時,中國的軍事顧問團也已經在兩天前到達廣淵了。
陳賡和韋國清等中方人員對高平周圍各個據點的情況進行了逐一分析,最後把目光集中在高平南面的東溪縣城。
讓越軍總司令武元甲和總長黃文泰放棄高平攻堅戰的戰役構想,而把首戰地點改在東溪,實施一場攻城打援的運動攻堅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軍高層指揮員都是在越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大都精通游擊戰術,卻普遍缺乏城市攻堅戰的指揮經驗,更對運動戰一竅不通。但是他們明白,攻佔大城市更容易產生效果,那時的越南太需要一次勝利來鼓舞士氣了。
陳賡和中國顧問團的部分成員從高平的地形地貌、守軍配置、4號公路沿線的情況、越軍目前的戰鬥經驗及備戰狀態,以及法軍的作戰特點等實際問題,與越軍幹部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分析。最終,越軍前指接受了先打東溪的作戰意見。隨後,陳賡和軍事顧問團開始協助越軍前指擬定作戰計劃。
在對越軍參戰部隊團以上幹部的戰前動員中,陳賡應武元甲的邀請發表了講話。在講話中,陳賡著重闡述了了作戰的指導方針和指導原則,同時,他一再強調,部隊各級指揮員要充分領會和堅決貫徹上級的作戰意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一定要令行禁止。
戰役開始前,胡志明親臨廣淵看望陳賡等中方人員。胡志明對陳賡說:“部隊都交給你指揮了,但是有一條,只許打勝,不許打敗。”陳賡表示,打勝仗主要還是依靠越南軍民,自己一定盡力協助前指指揮打好這一仗,不辜負胡主席的期望。
邊界戰役發起前,胡志明(左二)到廣淵前指慰問陳賡(左三)和其他中方人員
在協助擬定作戰計劃時,陳賡與武元甲還發生過爭執。陳賡主張將火炮集中配置,這樣才能夠形成炮火優勢,易於摧毀敵人堅固工事並大量殲滅敵人。而武元甲主張將火炮分散配屬給各個攻城部隊,讓部隊在攻堅時靈活掌握射擊目標。兩人在這個問題上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後,陳賡不得不搬出毛主席的軍事思想這面大旗才佔了上風。後來,這件事竟透過胡志明反映到毛主席那裡。
9月16日拂曉,越軍發起了對東溪的攻擊。攻擊行動很不順利,參戰的越軍部隊都是剛在中國接受過整訓的部隊,求戰熱情很高,可是戰鬥意志卻不夠堅定。面對法軍兇猛的防禦火力,首輪攻擊很快被打了下來,緊接著第二輪和第三輪攻擊也被法軍打退,攻擊部隊的傷亡不小,許多傷員被丟在法軍的防禦陣地前面,無法撤下來。
此時的越軍內部出現了畏戰心理,前線指揮員想把部隊撤下來進行臨時休整。陳賡在前指得到訊息後向越方建議,攻擊部隊堅決不能撤,一定要連續攻擊,不能給城內的法軍喘息的機會,一定要注意步炮協同,炮火準備一停,部隊立刻發起衝鋒,同時要注意協調各個攻擊部隊的行動,一定要各個方向同時發動攻擊,使得法軍無法集中防禦火力重點打擊某個方向的部隊。越軍前指採納了陳賡的建議。
參戰的都是越軍的主力部隊,又剛在中國境內接受過中國軍隊的整訓,可是令行禁止、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戰鬥作風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鍛煉出來的。
攻打東溪的戰鬥持續了兩個晝夜。9月18日凌晨,以越軍攻佔法軍在東溪的核心據點和指揮所為標誌,東溪縣城被越軍解放,共殲敵270餘人。訊息傳到越軍前指和越共所在地,越南方面一片歡騰。自1946年法軍登陸以來,這是越南抗法武裝取得的最大一場勝利。
陳賡心裡明白,東溪戰鬥雖然取得了勝利,卻暴露了越軍諸多問題,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越軍的營以下指揮員普遍缺乏全域性觀念,還是習慣於自以為是地指揮部隊,不能堅決徹底地落實上級的作戰意圖。依照戰役設想,東溪戰鬥應該是一場殲滅戰,全殲在東溪的法國守軍一個營,可是卻只殲滅了相當於兩個連的法軍,另外約一個連的法軍在越軍重重包圍下突圍而去。究其原因,竟是在東溪外圍執行戰術性包圍的越軍看到攻擊得手,也衝進東溪縣城去搶戰利品,使得外圍的包圍圈出現了多處空隙。陳賡認為,在東溪戰鬥中,越軍的表現只能算及格。
現在看來,幸虧陳賡和中國軍事顧問團說服了越軍的高層,把首戰目標定在了東溪,如果按照越南方面的戰役構想去攻打高平,那麼邊界戰役的結局真的不好預測了。
東溪失守極大地震撼了法軍駐越南的指揮機構,因為這意味著4號公路被截斷,其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支撐點高平被孤立起來,高平守軍面臨被圍殲的危險。
法軍很快做出反應,派出1個機動兵團(注:法軍當時的“兵團”,一般由3-5個法軍或外籍僱傭兵機動營組成)向4號公路的七溪地區集結,準備收復東溪,同時,又派出5個營的機動部隊向越北根據地進犯,目標是根據地的首府太原,此舉嚴重威脅到了越南方面首腦機關的安全。
法軍的行動使得越軍高層的戰役決心發生了動搖,準備放棄後續的戰役計劃和剛到手的東溪縣城,集中兵力去保衛根據地。陳賡認為法軍的軍事部署無非就是“圍魏救趙”,吸引越軍主力回援根據地,以便法軍重佔東溪並接應高平守軍。在陳賡的堅持下,越軍前指同意繼續執行原定的戰役計劃。
9月30日夜,已在七溪集結多日的法軍勒巴兵團(以指揮官勒巴上校命名)企圖奔襲東溪,在東溪以南地區遭到早已恭候多時的越軍209團的阻擊。法軍依仗猛烈的炮火猛打猛衝,而越軍憑藉山區的有利地形層層設防、節節抗擊,戰鬥持續了兩天,法軍仍然沒有突破越軍的阻擊,雙方均付出了較大的傷亡。
10月3日拂曉,駐守高平的法軍沙格東兵團(以指揮官沙格東上校命名)擔心自己重蹈東溪法軍被圍殲的覆轍,竟棄城出逃。勒巴兵團也放棄了重佔東溪的計劃,向東溪西南的谷社山地區轉移,妄圖憑藉山區的險要地形來抵抗越軍的進攻,同時接應沙格東兵團南逃。
由於勒巴兵團從東溪以南地區主動撤退時,與其對峙的越軍209團並沒有緊緊咬住敵人,使得該股法軍撤入谷社山地區後得以從容地佈置防禦陣地,這大大增加了後來圍殲勒巴兵團的難度。從高平出逃的沙格東兵團也輕裝徒步進入4號公路以西的河谷,快速向勒巴兵團靠攏。
邊界戰役構想是“攻城打援”,沒想到高平守軍竟主動放棄了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也跑過來湊熱鬧。越軍4個主力團“只准備了一桌飯,卻來了兩撥客人”,越軍前指此時面臨兩難的局面。
越軍認為,應該分出部分主力部隊去圍殲沙格東兵團。陳賡卻建議,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先殲滅勒巴兵團,再揮師向北,殲滅沙格東兵團。最終,越軍前指還是接受了陳賡的建議,命令308師、209團和1個獨立營立即尾隨勒巴兵團,並將其包圍在谷社山地區。
圍殲勒巴兵團的戰鬥很快打響,法軍利用險要的地形和修築好的工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鬥持續了三天,至10月6日,越軍僅攻佔了法軍的部分外圍工事。越軍又組織了多次衝擊,依然未取得效果。面對由於連續作戰而非常疲勞、戰鬥力明顯下降的攻擊部隊,以及不斷從前沿運下來的傷員和陣亡官兵遺體,越軍前線指揮員的戰鬥決心發生了動搖,請示越軍前指,希望將部隊撤下進行休整。此時,越軍前指又接到了沙格東兵團接近谷社山地區的訊息。
陳賡在獲知訊息後,非常果斷地向越軍前指建議,在目前嚴峻的戰場形勢下,正是全殲兩股法軍和鍛鍊部隊的關鍵時刻,決不能將部隊撤下來休整。如果讓兩股法軍匯合後逃走,那麼前一階段的努力將前功盡棄,即將到手的勝利就白白丟掉了。現在必須告訴部隊,“我們苦,敵人更苦”,鼓勵部隊克服一切困難,堅持連續戰鬥,直至取得勝利。
越軍前指採納了陳賡的建議,向前線部隊下達了限時圍殲兩路法軍的戰鬥命令。越方領導人胡志明也根據陳賡的建議向前線官兵發出了慰問鼓勵信。
參戰越軍深受鼓舞,向法軍據守的陣地發動了勇猛的連續攻擊。戰鬥持續到10月8日下午,法軍的核心陣地終於被突破,勒巴兵團4個營被全殲,兵團指揮官勒巴上校及其指揮機構人員全部被越軍俘虜。
此時越軍的參戰部隊士氣高昂,立即揮師包圍了沙格東兵團。又經過2天的激烈戰鬥,該部3個機動營被越軍全殲,並俘虜了兵團指揮官沙格東上校和越南偽政府任命的高平省省長。
經過七天的連續戰鬥,越軍參戰部隊共殲滅法軍2個機動兵團共計3000餘人,並趁勢解放了七溪和越北重鎮高平。至此,邊界戰役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七溪以南4號公路沿線各個據點的法軍擔心被圍殲,紛紛棄城而逃。法國殖民者經營多年的中越邊境封鎖線土崩瓦解,進犯太原的法軍也主動撤退了。
回顧越南抗法鬥爭中的邊界戰役,是越南人民軍建軍以來取得的空前勝利,也是越軍第一次進行運動攻堅戰,標誌著越南抗法鬥爭由被動防禦轉入主動進攻。
此次戰役,中方前去協助越南方面組織指揮整個戰役的陳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戰役謀劃開始,陳賡就建議不打高平、改打東溪。現在看來,這對於取得邊界戰役的勝利是極為關鍵的。雖然陳賡的任務是協助越軍前指組織指揮作戰,主要是“想辦法、出主意”,但在戰役的幾個關鍵階段,如東溪攻堅受挫、根據地面臨危險和對勒巴兵團久攻不下的時候,陳賡的建議都無一例外地轉變成了作戰命令發往參戰部隊。這些建議就猶如定海神針,堅定了越軍前指和前線指戰員的戰鬥決心和必勝信心,對越軍最終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在邊界戰役的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閃耀著中國名將陳賡的軍事智慧,因此,把陳賡看作是邊界戰役的實際策劃者和幕後指揮者,是一點兒都不過分的。
邊界戰役的勝利,使得越北根據地的形勢得到根本性改觀。1950年11月,經徵求越南方面的意見,陳賡調回了國內,中國軍事顧問團全部承擔了協助越軍組織指揮作戰的任務。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