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時間,武漢大學年僅27歲的博士生江奎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訊息瞬間引爆了全網。
大家都知道,華為“天才少年”的篩選需要經歷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等7個環節。
若非能力突出,絕不會輕易入選。
江奎同學的專業能力有多強?羅列幾項大家看看: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專案、湖北省技術創新重大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等6個專案的研究;
在國際、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有14篇;
SCI中科院一區論文8篇,IEEE 彙刊6篇;
申報發明專利8項,授權2項;
連續兩次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還被評為武大2019-2020學年度優秀研究生標兵……
看完這些,你有沒有很驚訝一個27歲的少年可以如此優秀。
但其實,世上根本沒什麼天才,如此多科研成就背後,有的不過是他日常的勤勤勉勉。
前段時間,網上曾曝光了江奎同學的任務成長記錄和日程表。
從上圖可以看出,江奎同學將日程編排得滿滿當當,但卻有規律可循。
他先把自己一週的時間分成4大模組,分別是科研、生活、求職、知識補充。
單看科研部分的7項內容就十分驚人,其中還包括參加為期3天的VALSE年會。
儘管科研任務繁重,江奎同學依舊將健身、讀書、旅遊等納入生活計劃,充實自己的內心。
許多人會好奇,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一個人可以嚴格按計劃完成任務。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寫道:
“人有三種活法,第一種是可燃型,點火就著;第二種是不燃型,點火也不著;第三種是自燃型,不點火,卻熊熊燃燒。”
可燃型就是那些被外力所驅動前行的人群;不燃型就是那些無論如何提不起任何學習興趣的人群;自燃型則是那些擁有自我驅動力的人群,他們不斷地激勵自己朝目標堅定邁去。
理解了這3類不同的人群,你就大概瞭解了江奎同學的動力所在。
說到底,一個人只有擁有自我內在的驅動力,他才能積極主動地堅持做一件事。
2
美國心理學家伍德沃斯曾說過:
“哪怕遇到困難,他的內心深處也總會有一個信念和力量在呼喚他要繼續堅持下去,這就是為何內驅力強的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如果你難以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的事業,如果你想要讓人生走得更高更遠,以下3條建議或許可以讓你找到你的自我驅動力。
①搭建內在動機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透過別人評價認識自己是誰,另一種人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使用外部評價體系人,對別人評價特別在乎,甚至會內化別人對自己評價,從而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
這樣的人在做事情時,首先考慮的是別人怎麼看、怎麼認為。他們做事情動力,常是為了博取別人認同、金錢等,這就是外在動機。
而使用內部評價體系的人,對別人評價不太在乎,他們做事情動力,是來自於自己內心,這就是內在動機。
使用內部評價體系的人,按照自己感覺把事情做好時,會有由內而發享受感,這是他們做事情巨大動力。
武志紅曾經在廣州日報寫心理專欄時,領導們曾多次找他談話。
說雖然資料顯示,他的專欄是最受歡迎專欄,但他寫得太深奧,應該寫得更通俗一些,因為這才符合廣州日報讀者需求。
如果他做決策主要依靠外部評價體系,領導們態度,就會對他構成巨大壓力,他也很有可能放棄自己風格。
但是,武志紅是更在乎內部評價體系的人,如果換了寫作風格,自己就不能享受寫作樂趣,如此一來,寫作動力也就漸漸消失了。
因此,他堅決不換,一直按照自己風格寫下去。
有趣的是,正是堅持自己寫作風格,武志紅擁有影響力,並建立個人品牌。
只有高水平的內在動機,才能讓我們保持前進的動力,才能讓我們一步步靠近那個遙遠的夢想。
②尋找剛性需求
所謂剛性需求,在經濟學中,指的是受價格變化影響較小的需求。例如,類似大米這樣的民生必需品,價格上漲很多,消費量也很難減少。
如果不是剛需,那就不是“必需”,也就是說“缺少了也沒多大所謂”,就無法形成強烈的自我驅動。
比如說學英語,對於多數人而言,學好、用好並不是剛需,充其量只是應付考試。
但如果要在國外生活,不會說英語就會影響謀生、溝通和發展,掌握英語就變成了剛需,自我驅動就會增強。
因此,透過尋找剛需,尤其是越剛性、越接近必需的需求,是幫助我們獲得持續的自我驅動的有效方法。
尋找剛需,可以參考自我實現中提到的需求金字塔。
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5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任何時候,這5種需求,都是存在的,只是不同階段,有些需求會佔支配地位。
根據需求金字塔,每個人都可以分析自己所處的階段,以及自己看重的需求。當前自己最需要滿足的需求,才是剛需。
比如說,一個男生寫作水平不足,但如果為了追求心怡的、文藝氣質重的女生,可能就會發奮練習寫情書,以至於廢寢忘食,非常專注。
比如說,一個追求精進的終身學習者,高質量的輸入和輸出是剛需,每天都會吸收新知識,並且會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反思等記錄下來。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剛需,需要自己去找尋。如果沒有挖掘出剛需,提高自我驅動能力就無從談起。
③學會期望管理
美國一家通訊公司,打算調高訂戶收費,於是寄發了以下通知:
“親愛的訂戶:你們收到好訊息而非賬單的機會肯定不多,但我們現在就要通知您一個好訊息。
如果您最近聽到過以下傳言,說本公司每月基本收費將調高10元以上,您可以放心了。這種情況絕不會發生!
我們要向您告知的好訊息是……每月基本收費只是漲了兩塊錢。”
聽上去,公司沒有多收你兩塊錢,而是幫你省了8塊錢。
或許大家都有類似經驗:有一天你到電器店買咖啡機,售貨員為你挑出3種型號,標價分別是199元、299元、499元,而199元那臺還有9折。
這位售貨員不厭其煩地向你解釋3款機器的差別,例如兩款較貴的可以多煮一些咖啡, 讓更多的人喝,卻不忘補上一句,其實多煮一次咖啡,也不過是多花幾分鐘。
等你消化了這些資訊之後,他總結說,其實到這裡來的顧客,買的幾乎都是199元的那款,299元的也有少數人買,至於499元的,他在這裡工作兩年,從來沒見人買過。
結果,你的購買決定也順理成章、顯而易見,一般也是199元那臺。
至於499元那款,原本就不是拿來賣的。
這就是期望管理,說的是期望,需要管理,也可以管理。
期望,指的是對自己或他人的一種判斷,希望自己或他人達到某種目標,或者滿足某種行為預期。
一個人有沒有管理自己的期望,對結果有顯著的影響。
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你究竟要的是什麼?你以為你要的,真是你期望的嗎?
設定了對自己的期望,你就會進而擁有自我驅動的力量。
作家餘華有句話說得好: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你越強,世界對你越是溫柔。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