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雙眼就像兩臺高畫質攝像頭,在你睜眼期間的每分每秒,都在持續執行、捕捉影象。
但你可能不知道,雙眼並非總是同時工作,其中一隻眼睛承擔了主要的視覺任務,而另一隻則在悄悄“偷懶”……
怎樣判斷你的“常用眼”?哪些行為會傷害它?《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護眼的科學姿勢。
受訪專家
黑龍江省醫院眼科主任 韓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周強
有一隻眼睛在悄悄“摸魚”
正如我們的手有“左右撇子”之分,雙眼也有“主視眼”和“輔視眼”之分。即使是雙眼平視物體,兩隻眼睛發揮的作用也不平均。
你的某隻眼睛獲得的影象在定位過程中更快、優先順序更高,而另一隻眼睛則總在“摸魚”,處於輔助狀態去配合運動,主導的那隻眼睛就是主視眼。
主視眼也叫優勢眼,它的解析度更高,看到的東西會被大腦優先接受;輔視眼主要用於觀察背景,色彩敏感度高。
大腦習慣性利用主視眼的成像來分析和定位物體,由於運動多,獲得的補給也多,主視眼往往發育得比副眼好。
如果把主視眼看成高畫質主攝,輔視眼就是廣角加景深;它們的形成可能與基因或者幼年時期的行為習慣有關。
你的主視眼是左眼還是右眼?
到底是哪隻眼在努力工作,哪隻眼在悄悄“摸魚”?
除了去醫院或是正規的眼鏡店驗光外,也可以試試簡單的初步識別。
雙手張開並靠近,用虎口形成一個三角形或圓形的空隙。
尋找目標物體,可以是一支筆,也可以是一臺電腦;身體正對目標,雙眼正視該物體。
將目標物體置於雙手空隙正中間,然後交替閉上左右眼,觀察各眼對於目標物體的位移情況:
如果目標物體位移小,這時候睜著的這隻眼就是主視眼;若位移大,睜著的這隻眼則為輔視眼。
!確認主視眼的意義
有些人配完眼鏡可能會出現頭暈、眼痛等情況,可能就是輔視眼佔據了主導位置導致的。
所以在進行專業的驗光,對視力進行矯正調整時,要儘量保證主視眼的調整足夠準確。
屈光手術的原理同配鏡矯正視力,在手術設計時也應遵循上述配鏡原則,讓術後主視眼的視力水平不低於非主視眼。
另外,在一些對瞄準精度有較高要求的運動裡(射箭,射擊等),確定好主視眼並採用主視眼瞄準也很重要。
這些習慣正在悄悄傷害眼睛
主視眼的工作量繁重,如果不好好保護,一些壞習慣會讓眼睛越來越累,度數一漲再漲。
總是緊盯螢幕
長時間面對電腦和手機等各類螢幕,眨眼的頻率也會自然下降,減少到每分鐘4~6次。
人看螢幕時長時間保持一定焦距,會誘發視疲勞問題,常見症狀為近距離工作不能持久,眼及眼眶周圍疼痛、視物模糊、眼睛乾澀、流淚等。
喜歡“高亮度”
強光刺激下,瞳孔會保護性縮小,引起瞳孔擴約肌痙攣,出現眼脹痛和頭昏頭痛。瞳孔縮小還會引起晶狀體變凸,聚光加強,導致近視度數快速加深。
看電視不開背景燈、在黑暗中看手機,這種亮暗對比過於強烈,也會引起瞳孔括約肌痙攣、視疲勞等問題,促使近視形成。
視物姿勢不對
很多人每天晚上的“固定姿勢”:側躺著看手機,就可能引起兩眼的視力不同,甚至造成屈光參差。
總是近距離視物再加上姿勢不對,就會讓雙眼的調節能力越來越差。
隨時隨地都要護眼
維護視力不能只著重於主視眼,兩隻眼睛的保護一樣重要。
調整螢幕亮度
建議手機、電腦、電視亮度開到60%就行,不要超過80%。
另外,所有螢幕都需要合適的背景光,家庭在使用投影儀裝置時,要將亮度、對比度都調節到平衡狀態,根據需要適當調暗背景光,但不能置於完全黑暗的情況下觀看。
開啟護眼模式
一般智慧手機在“護眼模式”下,藍光會減少30%~40%左右,對於減輕視疲勞有一定的作用。
電子產品自帶的護眼模式在防藍光方面功能更全面、效果更顯著。它通常是透過遮蔽藍光(比如調節色溫),調節螢幕亮度來護眼的。
改變用眼習慣
增加日常的眨眼頻率,尤其是在看螢幕時;平日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睡前可對眼睛進行熱敷。
擴充戶外活動時間
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緩解視疲勞有重要意義,適當鍛鍊,哪怕只是出去走走都能讓眼睛得到放鬆。
補充黃綠色食物
胡蘿蔔、玉米、西紅柿、西蘭花等黃綠色食物,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葉黃素在人體內轉變成玉米黃素,有助保護視力。▲
本期編輯:徐夢蓮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