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70多年前的中國,青黴素是一種高昂的特效藥。由於中國當時並不能大量生產青黴素,在黑市上進口青黴素售價甚至高達一根金條。然而,就是隻用了短短十多年時間,中國就完全實現了青黴素自產,藥效和外國進口的一樣好,而且價格便宜到誰都用得起。
在我國,為什麼國產青黴素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成規模?為什麼國產青黴素可以成功走向世界?
青黴素的發現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來了解一下青黴素的起源。青黴素出現之前,人類並沒有多少強力的抗菌藥物。1928年英國醫學博士亞歷山大·弗萊明,在實驗室的培養皿發現了可以殺死細菌的青黴菌。弗萊明也因為對青黴素的突出貢獻而被尊稱為——“青黴素之父”。
雖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菌,但他一直無法提純。他在1939年將青黴素黴菌菌體交給了弗洛裡以及錢恩兩位科學家,希望他們能繼續自己的研究。兩位科學家雖然對青黴素進行了許多成功的實驗,但還是無法提取出可以提供給人類使用的青黴素。
因為無法大量生產,青黴素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個情況直到1943年才有所改善,這一年美國農業部門在玉米上發現發酵的玉米漿存在有大量的青黴素,從玉米上直接提取原料讓青黴素實現了量產。同年成功量產的青黴素送到每一個在戰場上受傷的同盟國士兵手中,成功地從死神手中挽救了大量的生命。
青黴素因為成功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而與原子彈、雷達並稱“二戰三大發明”。因為對研究青黴素做出了突出貢獻以及挽救了無數生命,亞歷山大·弗萊明、弗洛裡以及錢恩三人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青黴素在舊中國
中國當時也注意到了青黴素對於抗菌的重要作用,並由一些專業人士負責進行相關實驗。1943年醫學博士湯飛凡以及一些醫學工作者在昆明成功生產出每瓶包含五萬單位的青黴素。雖然青黴素是造出來了,但這些產出根本滿足不了當時的需求。
二戰結束後,美國逐漸放開了青黴素出口的限制,甚至在1948年在上海援建了一座青黴素工廠。但因為腐敗的民國政府,從美國進口的青黴素並沒有正常地拿到藥房銷售,而是被買辦階級全部私吞後拿到黑市上倒賣。
40年代後期的民國政治腐敗,經濟凋敝。國民政府濫印鈔票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嗅覺靈敏的黑市商人開始囤積青黴素以及黃金作為地下交易的硬通貨,因為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已經貶值到連廢紙都不如。在那個時期,黑市上的青黴素甚至昂貴到一根金條才能買一管。
青黴素在新中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差不多一年後,為了保護中國東北邊境,志願軍入朝作戰。剛進入朝鮮的志願軍不僅缺衣少食,而且醫療物資也十分緊缺。
由於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仇視,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宣佈對中國進行殘酷的制裁措施,不僅禁止了石油等化工產品入境,甚至連救人命的醫療物資也在禁運之列。入朝志願軍當時最急需的藥品就是抗菌的青黴素,美國人同時暫停了對上海青黴素工廠玉米原漿以及乳酸的出口,這兩個東西都是量產青黴素的重要原料。
西方世界宣佈對新中國實行貿易禁運,也禁止自己控制的殖民地同新中國做生意。香港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離大陸很近,自然也被港英政府重點看管。為了禁止醫療物資以及一些志願軍急需的物品透過水路進入內地,港英政府頒佈一條嚴苛的法律——發現開往大陸方向的走私船會立刻開火。可以說當時共產黨是拿著錢也買不到物資,因為沒人敢賣。
在這樣一個危急時刻,只有一個香港富商願意用船隻幫志願軍大量走私物資,那就是從事房地產生意的霍英東。霍英東當時憑藉房地產賺得盆滿缽滿,並不缺錢,也沒必要拿自己的私人船隊來幹這麼危險的工作。但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反擊西方侵略者,霍英東還是搭上了自己的私人船隊。
霍英東透過船隊給志願軍輸送了數不清的軍用物資以及汽油,救人性命的青黴素也在裡面。正是因為霍英東提供的青黴素,很多志願軍的傷兵都保住了性命。霍英東因為對中國抗美援朝的正面貢獻而被許多中共的高層喜歡,甚至被尊稱為“紅頂巨賈”。
雖然霍英東持續往大陸輸入了大量的青黴素,但老靠走私也不是個辦法,因為霍英東的供貨只能優先提供給前線的將士,數量並不多,而且老百姓幾乎沒有青黴素的配額。中共高層認為中國一定要有自主生產青黴素的能力。而讓中國可以自主生產青黴素和一個喝過洋墨水的博士密切相關,他就是——張為申。
1946年張為申遠渡重洋,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學習生物化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並在本校擔任研究員。1951年經歷無數波折的他攜帶導師贈與的青黴素樣本成功回國,在中央生物製品研究所擔任主任技師,主要負責青黴素的研發工作。
因為國內並沒有可以提供富含青黴素樣本的發酵玉米原漿,張為申只能換種植物來尋找合適的原材料。在實驗了無數種材料後,他在用於肥田的棉籽餅粉成功提取出了可以代替玉米原漿的成分。可以代替玉米漿的原材料有了,還需要代替乳酸的原料。張為申立刻馬不停蹄地投入研究中,終於在玉米中找到了可以代替乳酸的原料。
一發現青黴素原料的替代品,張為申立刻把這一成果和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同事進行分享。也正是因為張為申的努力,1953年5月份青黴素在上海第三製藥廠成功投產。
能使用造價更便宜的棉籽餅粉代替高昂的玉米漿,使用造價低廉的玉米提取物代替乳酸,這讓青黴素的成本降低了許多。而且伴隨著我國自二十世紀50年代逐漸開始的工業化運動,越來越多的製藥工廠也在國內生根發芽。製藥工廠多了,生產工藝先進了,產量上去了,青黴素的價格自然也就越來越低了。
在經過無數代技術的更新,截止到目前,中國自產的青黴素每年可生產10萬噸。而國際市場對青黴素的需求僅僅是5—6萬噸。國產青黴素佔據了90%的國際市場,因為價格低廉、藥效好被國際消費者喜歡。
令人意外的是,青黴素從一根金條才能換一管的特效藥變成人人都用得起的大路貨,只相隔了短短5年時間。而讓這個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而成為可能。
結語
同時,愛國商人霍英東為了民族大義,不顧個人安危冒死運輸青黴素;愛國學子張為申為了中國能夠自主生產青黴素,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衝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他們在新中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伸出了援手,為中國的青黴素產業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們是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