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 劉文新
啟蒙酸菜是貴州省錦屏縣啟蒙鎮帶有濃郁侗家特色的風味食品,以當地芥菜為原料,透過傳統醃製工藝結合現代控溫發酵技術精製而成,酸香純正,清脆可口,榮膺“黔東南13大名菜”稱號,其製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姚敦根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派駐啟蒙鎮者蒙村的第一書記,他協調市場監管局採取多種措施,壯大酸菜產業,打造品牌形象,帶動農戶增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者蒙村共337戶1430人,耕地面積649.8畝。這裡雖是山區,但土質肥沃,特別適宜種植芥菜。
眼下仲秋,正是芥菜播種時節。9月22日,姚敦根來到村裡種植大戶楊明成的田地,詢問今年的收成及目前的播種情況。楊明成介紹說,他去年種植了10畝芥菜,另外從其他村莊收集了一些,醃製成酸菜銷售後,收益達10多萬元。由於看好產業發展及市場銷路,今年比去年又多種了5畝。
記者瞭解到,該村在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的指導及支援下,於2015年3月組建成立了婆侗老寨酸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320戶村民參與合作社種植,產品統一製作、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有效促進了當地群眾發家致富。
而疫情的發生,影響到了啟蒙酸菜的銷路,村民種植芥菜的積極性直線下滑,合作社面臨歇業甚至解散的嚴峻挑戰。
姚敦根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彙報當地酸菜產業遇到的困境。黔東南州市場監管局黨組高度重視,黨組書記、局長陳正鋒於8月12日帶領局機關食品生產科、認證認可監督科、州食藥檢測中心、州質量檢測檢驗所有關負責人,趕赴者蒙村開展調研指導,現場解疑釋惑。“各職能科室精誠合作,分頭行動。”姚敦根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黔東南州食藥檢測中心、黔東南州質量檢測檢驗所實地檢視後,向村民提出加裝密封條或更換儲存器具、定期清洗等酸菜儲存建議。
針對者蒙村小作坊加工生產酸菜這一現狀,食品生產科負責人對小作坊的生產流程、發酵工藝、衛生達標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提供小作坊生產流程示範圖和生產工藝流程操作技能指導,並安排村民進行技能培訓。認證認可監測科則對產品達標、銷售流程、消費者評估等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
為進一步擴充啟蒙酸菜產品銷路,該局建議村民和合作社必須建立產品條碼,實現掃碼可查“八字生辰”。智慧財產權科負責人則為村民們提供了地方食用商品商標申請服務指南。同時,該局聯絡村兩委人員與農貿市場、餐館行業、小型商店和學校、廠房等企事業單位進行洽談,拓寬酸菜銷售渠道。全域性上下齊心協力,共同譜寫“前方打勝仗,後方搞保障”的鄉村振興工作場景。截至目前,啟蒙酸菜已與凱里市蘇果超市、銀田市場和兩所學校達成酸菜購買意向,金額預估10餘萬元。
與此同時,姚敦根馬不停蹄地開展產業興村引導及服務工作,說服村民加大投入,專心開展芥菜種植。近半年來,發動多名村民加入合作社、種植芥菜,共同發展酸菜產業。
婆侗老寨酸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啟蒙酸菜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月飛告訴記者,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對合作社的運營頗感吃力,但從合作社成立之日起,市場監管部門就親歷親為,促進了全村芥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醃製出來的酸菜,透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往全國各地,年產值達200多萬元。酸菜產業不斷髮展壯大,為村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實惠。村民們出租自家田地獲得租金收益,在種植基地打工,工資收入穩定。者蒙村村民楊蘭花老兩口身體狀況不好,幹不了重體力活,他們便到種植基地採摘芥菜,有時一天能掙八九十元。
談及今後如何帶動更多村民發展酸菜產業時,楊月飛說,這還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及駐村幹部更多的支援與幫扶,村裡也會動員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大家齊心協力,醃製出高品質的酸菜產品,用勞動開創自己的致富路,創造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