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日前開幕。據瞭解,我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太陽雙超衛星”預計今年發射,衛星的發射成功將標誌中國正式進入“探日時代”。
人類“探日”,不僅是受好奇心驅使,想看看太陽是啥玩意,而是想透過太陽這面眩得人睜不開眼睛的“鏡子”,瞭解天體磁場的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傳播,以及為了地球和人類自身的安全。
太陽風暴——太陽在黑子活動高峰階段產生的劇烈爆發活動——就是一種對人類有巨大負面影響的自然現象。爆發時釋放大量帶電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嚴重影響地球的空間環境,破壞臭氧層,干擾無線通訊,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國外有城市就曾因遭遇超級太陽風暴而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人類肉眼無法察覺太陽風暴的來臨,只能透過專門的探測儀器,我國即將開展的空間太陽探測就包括了這項“拯救地球”的任務。
太陽與地球相伴億萬年,或許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對頭頂上那團能把人烤焦的“火球”產生濃厚的興趣。中國人更是如此,《山海經》裡“夸父與日逐走”,《楚辭章句》中“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無不體現了古人對太陽的認知。
或許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對頭頂上那團能把人烤焦的“火球”產生了濃厚興趣。
雖然在今人看來,這種認知何其膚淺,但是“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精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面對艱難困苦,中國人不會坐以待斃,直到最後關頭也不會放棄,哪怕耗盡生命也在所不惜。換句話說,哪怕遭遇自然的考驗、人為的挑戰,我們也不會畏懼、不會退縮,只會迎難而上、愈戰愈勇。
從北斗導航系統、探月工程、火星探索工程到空間太陽探測,中國科學家環境艱險、殺出重圍,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正是“夸父精神”的體現嗎?不但“探日”需要這種精神,其他領域、其他行業也不可或缺。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練洪洋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