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一、雙方的軍事準備
第三野戰軍葉飛第十兵團解放福州、廈門,是華東解放軍在中共福建地下黨游擊隊配合下,追殲長江前線漏網的將軍,順利地解放蔣軍據守的東南名城福州、廈門之戰。同時,由於解放軍輕敵及天時不利,進攻金門島失利,是第三野戰軍成立以來第一次被蔣軍擊敗。從此,形成了蔣介石率殘部據守臺、澎、金、馬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期隔海對峙的局面。
1949年4、5月,劉伯承、陳毅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以大無畏精神、豪邁氣概,排除英、美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突破長江天塹,連下南京、南昌、杭州、上海等名城,殲滅蔣軍二十餘萬人。長江防線漏網的蔣軍殘部紛紛逃竄到福建,妄圖憑藉八閩的險峻山河,背靠臺灣、澎湖列島,與解放軍抗爭,以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捲土重來。
蔣介石為保住福建和沿海島嶼以鞏固臺灣,除嚴令朱紹良構築半永久性工事督軍堅守外、為整頓這支殘兵敗將,決定成立東南區點驗整編委員會以上將蔣鼎文、俞飛鵬為正副主委,核實各部隊兵員,認真估計戰力。然後根據各部實有兵員發餉確定團、師、軍編制,撤銷兵少官多的建制,充實其嫡系部隊兵員缺額。
葉飛第十兵團在上海戰役結束後,即集結蘇州地區整訓,積極進行解放福建的各項準備工作。遵照中共華東局和三野前委的指示,在部隊中普遍講解進軍福建鞏固國防的意義,介紹福建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教育全體官兵理解進軍中的困難。研究戰勝困難的辦法。
同時整頓組織,減輕裝備,進行山地作戰的訓練。並由兵團統一組成先遣隊,先期進入閩北地區。與地下黨和游擊隊取得聯絡,進一步瞭解情況,籌集糧草,搶修道路,以保障部隊開進。為保證迅速進軍福建,華東各界支前委員會原配屬給第十兵團的支前幹部及部分民工、扣架等繼續入閩。同時中共華東局為迅速開闢福建地方工作,抽調了五千餘名黨政地方工作幹部,組成中共福建省委及各級黨政機構,隨大軍南下。
1949年7月初,第十兵團由蘇南車運至贛北上饒、浙西江山後,然後徒步南下。時值炎夏,道路常被暴雨山洪沖壞,指戰員身背數十斤重的武器裝備和糧食,發揚艱苦奮鬥作風,在第二野戰軍駐軍和地方黨、游擊隊及廣大群眾熱情支援下,於7月下旬,勝利到閩北的建甌、南平、古田地區,並立即展開對敵進攻的具體準備工作。
為解決新區作戰後方供應和運輸問題,在中共福建省委和第十兵團黨委領導下,由隨軍南下幹部協助當地黨政機關組成閩北支前司令部,負責動員民力、籌集糧草,保證戰役的進行。
當時葉飛、韋國清第十兵團依據野戰軍前委的指示和福建的敵情、地形、交通條件及自己部隊狀況,決定首先圍殲福州地區守敵,控制福建中部,開啟局面,然後乘肚南下,續殲泉州、漳州、廈門、金門地區敵人再解放全省。
二、解放福建的前期努力
8月17日,解放軍在歡迎聲中進入福州。為不使敵軍獲得喘息時間,當即展開追擊和堵截,經連日追堵搜捕,除敵一部逃入平源島和漳州、廈門地區外,大部被追殲於福清西北烏龍江岸。戰至23日,福州戰役勝利結束,共殲蔣軍近四萬人。
第七兵團駐福清第二十一軍一部先期攻佔三都澳、羅源等地,對福州戰役起了有力的策應作用。葉飛、韋國清指揮的第十兵團,為徹底殲滅龜縮漳州、廈門、金門地區殘敵,除留一部擔任福州市警備任務外,決定以主力首先肅清漳州地區殘敵,解放福建大陸,而後再肅清廈門金門兩島殘敵。
漳、廈地區守敵為5月份由長江防線逃來的劉汝明第八兵團所轄第五十五軍、第六十八軍殘部及獨立第三十七師,李良榮由福州率領逃來的第二十二兵團第五、第二十五兩軍及第九十六軍殘部八個師,總兵力約計六萬人。
九月初,葉、韋揮軍南下,先頭第二十八軍沿海岸公路進擊莆田、泉州等地,守敵聞風南逃,中旬又渡海佔領南日島、平潭島及其周圍島嶼,殲守島蔣軍八千餘人。
蔣介石為固守漳、廈、金地區,以屏障臺灣、澎湖,決定集結殘部進行頑抗,調整部署如下:
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廈門分署主任湯恩伯率第八兵團防禦漳州、廈門地區,以第二十二兵團全力防禦大、小金門。廈門、金門網島為福建沿海重要島嶼,扼海上航運要衝。廈門緊靠大陸,有一些永備型要塞工事;金門則離大陸較遠,原有工事不及廈門堅固,但李良榮兵團的主力第五、第二十五兩軍集結於此,兵力較廈門為強。
9月19日解放軍佔漳州,23日佔集美。對於如何解決廈門和金門的國民黨軍,兵團提出金廈並攻、先廈後金、先金後廈三個方案,由於認為國民黨軍正在恐慌動搖之中,最初決定一鼓作氣並攻金廈但後因運兵船隻不夠,又決定集中船隻載運部隊,先攻廈門再攻金門。
廈門島雖有湯恩伯率領的國民黨2個軍5個師3萬餘人固守,但其最近處離大陸不過1海里左右,相對較易攻取。10月15日晚,第10兵團集中6個師的部隊渡海攻擊廈門,於16日晨成功地在廈門島北部海岸登陸,隨後即向縱深發展,17日佔領廈門全島,湯恩伯率1個師部隊倉促撤離,餘均被殲。
三、金門戰役的慘敗原因
第10兵團攻下廈門後,即根據作戰預案,於18日下達了攻擊金門的命令。大、小金門島均位於廈門以東,其中大金門島面積為120餘平方公里,小金門島面積為15平方公里,距離大陸最近處約10公里左右。
國民黨以1個軍及1個師防守大金門,1個師防守小金門,戰前和戰中,又自廣東潮汕地區調來第12兵團的2個軍,使守島兵力達到4萬人,但這些動向未引起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足夠的注意。擔任攻擊金門的是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第28、29軍各一部共6個團的部隊,由於戰役發起前船隻蒐集的困難,攻擊時間從20日推遲到23日。
廈門解放後,葉飛、韋國清即率兵團機關進駐該島進行城中接管,解放金門作戰任務交給第二十八軍軍長朱紹清,由朱指揮其第二十八軍及第二十九軍一部,負責攻取金門。大金門島地勢兩頭大中間窄,東半部山高岸陡,不易攀登;西半部地勢較平坦,北岸為泥沙灘,利於登陸,是蔣軍守備重點。
島上除少數要塞工事外,蔣軍在解放軍可以登陸的地段均加修了野戰工事,並敷設了障礙物。陳誠為加強該島的防禦,已於10日將原駐廣東潮安、汕頭地區的其重建的嫡系裝備精良的胡璉第十二兵團高魁元第十八軍第十一師運來增防。20日,又獲悉該兵團又有個師運抵金門灣。23日,並獲悉該兵團後續部隊正在海運途中,並向蔣介石請示去向。
當時,葉飛、韋國清第十兵團領導判斷南來蔣軍可能接替金門防務,或來增強金門的防守力量。鑑於此時第二十八軍已徵集到一次可運載三個團的船隻,估計一夜渡兩次,運上五個主力團,即足以解決島上守敵。因此,決定乘菊軍新舊交替和後續部隊尚未全部到達之機,命令第二十八軍等部發起攻擊。
又因種種原因,登陸梯隊未有師以上首長隨行,各部互不統屬,致使在統一指揮和協同作戰方面發生困難;加以對登陸作戰演練不夠,對海潮、氣候等影響登陸作戰的因素未有充分考慮;廈門一帶是新解放區,群眾基礎較差,獲得群眾支援不易。
上述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金門作戰的失利。
蔣介石、陳誠為守衛其最後陣地臺灣、澎湖列島,決定將其重建的精銳第十二兵團由潮汕地區海運金門島,以其素以善戰著稱的兵團司令官陝籍驍將黃埔四期出身的胡璉出任金、馬防守司令官,指揮退守金門的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及新增援來的第十二兵團主力固守金門,拼死抵抗,以保住蔣、陳最後立足地臺灣。
10月24日夜,葉飛、韋國清發起進攻金門戰鬥,朱紹清第二十八軍兩個團、胡炳雲第二十九軍一個團分別由蓮河、大島、後村等地起船。因受潮汐天候影響,24時才取齊開進,不久,船隊即呈現混亂,途中又遭受敵軍從岸上以炮火轟擊,部隊有部分傷亡。
25日2時許,兩個軍的先頭團在龍口、古寧頭附近登岸。各團在“有幾個人打幾個人的仗、不等待、不猶豫、向裡猛插”的戰術原則要求下,分頭向敵勇猛攻擊、大膽穿插。此時,蔣軍驍將胡璉已率其第十二兵團主力到達該島,胡即指揮該軍在坦克配合下對登陸的解放軍三個先頭團實施連續反擊。
登島的三個團被迫退守凸寧頭地區奮勇抗擊。徵來的運輸船隻因部隊登岸時已是退潮時間,又加無人組織返航,全部擱淺,遭到蔣軍飛機、炮火破壞,致後續部隊無船可渡。經朱、胡兩軍長緊急動員,也只找到少數船隻,於25日夜趕運四個連前往增援。無奈兵少力薄,難以挽回危局。
兩個軍登陸部隊共約七千餘人,與蔣軍數萬精銳部隊苦戰三晝夜,26日,國民黨軍全力向古寧頭反擊,登陸部隊堅持到當晚突圍,戰至28日下午,全部9000餘人或犧牲或被俘。被蔣軍俘虜的解放軍戰士,被蔣軍運回臺灣以穩定搖搖欲墜的臺灣孤島人心。守金門的胡璉則被蔣、陳宣傳工具吹捧為戰無不勝的英雄。以後曾被蔣、陳派往越南任阮高其越南偽軍的顧問團團長,在美帝指揮下長期與越、中解放軍為敵。
四、金門戰役慘敗的影響
金門之戰,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遭受重大損失。
司令員葉飛總結其原因為:
“主要是由於我們急躁、勝利衝昏頭腦、盲目樂觀、輕敵所造成。……只追求速攻勿讓敵有喘息與重新整頓之餘地,而未在困難方面多著想與考慮,與對敵最後掙扎之嚴重性估計不足……充分表現了輕敵急躁、主觀主義打沒有把握與冒險的仗。"
10月29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各部隊:
“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為輕敵與急躁所致。”“當此整個解放戰爭結束之期已不在遠的時候,各級領導幹部中主要是軍以上領導幹部中容易發生輕敵思想及急躁情緒,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對於尚在作戰的兵團進行教育,務必力戒輕敵急躁,穩步地有計劃地殲滅殘敵,解放全國,是為至要。"
11月3日,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第21軍派遣6個營分兩批渡海攻擊浙江舟山群島的東南門戶登步島,結果與守島國民黨軍形成膠著戰,由於後續部隊無法跟進,最後決定撤退,造成1400餘人的傷亡。
事實表明,渡海登陸作戰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在缺乏充分海空和後勤支援的情況下,渡海登陸作戰的困難較大,不能草率行事。此後,分別負有對浙閩和廣東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部隊,對渡海攻擊沿海島嶼均採取了謹慎從事、認真準備的態度。
在第三野戰軍準備進軍福建之時,毛澤東還在6月14日致電粟裕等人:
“請開始注意研究奪取臺灣的問題,臺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的時間內奪取,用什麼方法去奪取,有何辦法分化臺灣敵軍,爭取其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面實行裡應外合,請著手研究,並以初步意見電告。如果我們長期不能解決臺灣問題,則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
臺灣離大陸的距離更遠,又是國民黨準備在撤守大陸後最後據守的地區,兵力部署更多,攻擊難度也更大。第三野戰軍為攻擊臺灣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與精心的演練。
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成功地渡海攻佔海南島。5月13日,國民黨軍自浙江沿海最重要的島嶼群——舟山群島撤退;19日,第三野戰軍進佔全部舟山群島。但由於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進軍臺灣的計劃最後未能實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