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明清兩朝代表性的瓷器用品,在清代備受推崇,其生產和製作過程也受到足夠的重視。
本次活動陳輝老師將為您講述圓明園青花瓷的故事。
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其原料為含氧化鈷的鈷土礦,以藍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相映襯,恬靜素雅,清新明快,宛如畫在紙上的藍色水墨畫。
青花瓷自元代臻於成熟,明清兩代燒製達到頂峰,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由於選料、提煉及畫法的不同,歷代青花瓷器各具特色,每個時期都有冠絕一時的名品。清代的青花瓷既對前朝繼承模仿,又善於創新,是青花瓷器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青花瓷是怎樣製作的
青花瓷是一種釉下彩瓷器,工匠先把瓷泥放在快輪上拉坯成型之後,再精修烘乾。由畫師在器物上用青花鈷料勾描相應的圖案,然後入窯燒成。
圓明園出土的青花瓷
康熙青花龍紋碗
康熙青花龍紋碗
雍正青花碗
圓明園出土的青花瓷器,種類很多,其中有官窯器,也有準官窯器物,還有民窯生產的產品。
這件青花纏枝蓮繡墩出土於圓明園坦坦蕩蕩。墩面直徑為35釐米,高46釐米,整體呈鼓形,空心無底。纏枝蓮為瓷器上常見的紋飾。蓮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儒家視之為君子之花,佛家視之為吉祥之花,又有以青色蓮花寓意“清廉”之意。墩面平坦,中心有一鏤空金錢紋,上下通透。金錢紋周圍裝飾四朵纏枝蓮,墩面上用青花紋飾燒造出覆蓋繡帕的裝飾效果。腹部上下各裝飾一週突起鼓釘紋,象徵固定鼓皮的乳釘。側面對稱各有一個鏤空金錢紋。腹部繪纏枝蓮紋飾,枝莖纏繞,疏密有致,纏枝蓮花形優美。造型規整秀麗,圖案層次分明,釉質瑩潤柔和,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澤清新明快。
精彩的故事之後,非遺老師將介紹“扎染”的原理和製作工藝,帶領大家親手體驗整個染布的過程,創作畫布上的“青花瓷”~
【觀看方式 1】10月3日10:15,在新浪微博開啟@圓明園遺址公園微博主頁,檢視最新微博,點選微博中的影片連結即可觀看,直播過程中歡迎大家參與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