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作為傳統的家電裝置,每個時期的更新迭代也是讓不少人都記憶猶新,從CRT轉變成LCD之後,電視市場的產品也逐漸開始豐富了起來,那麼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數年以前的“3D電視”,當時可謂是成功地在圈內颳起了一場火爆熱潮,尤其是在2010年的時候,各種電視品牌紛紛開始宣傳起了電視的3D功能,但這個勢頭並沒有維持太久就被廠商們親手扼殺在了搖籃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所謂的3D電視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電視的成像形式,想要實現這種技術就要在液晶面板上加入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然後經過編碼處理的3D影像獨立輸送到人的左右眼球,從而產生立體的效果。實際上電視的3D功能主要是利用了人眼觀看物體的角度視差來完成的。要說3D電視最為鼎盛的時期還要追溯到2013年,按照相關的資料顯示,在這一年3D電視的市場總銷量達到了1872.9萬臺,滲透率為39.2%,而48寸以上的3D電視銷量達到了706.4萬臺,滲透率為78.2%。索尼、三星、海信、長虹等國內外知名電視廠商也都在打造自家的3D電視。
當時的3D電視分為兩種型別:“快門3D”與“偏光3D”,並且都需要帶上3D眼鏡才能夠顯示立體效果,價格的話“偏光3D”的成本要低一些,實際效果則是沒有“快門3D”好,主要體現在畫面清晰度和亮度這兩個方面。此外,不管是哪種型別的3D電視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容易讓眼睛產生疲勞感。
儘管那幾年3D電視在市場的熱度被炒得非常高,但當用戶買回家時才發現並沒有3D影院的那種視覺效果,其原因是電視的螢幕太小,沉浸式體驗太差,受到了太大的環境影響,並且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3D影視資源的缺乏”,即便找到了3D資源很多都是2D專制的視覺差異太大,對於使用者來說本身就是抱著極大的新鮮感去購買產品的,結果卻不能有個滿意的體驗,久而久之也就淡漠了,隨著使用者購買慾的褪去,3D電視的市場熱度也開始慢慢下降,2015年3D電視總銷量下跌到了380.1萬臺,滲透率為8.1%,到2016年時,三星正式宣佈“自家的電視產品將不會搭載3D功能”,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3D電視逐漸被廠商們放棄。
回到現在來看,可以說電視產品做的是越來越智慧化了,不僅可以用來看影視資源、直播頻道,還可以透過電視來玩網路遊戲、健身、K歌,甚至一些電視的外設裝置也都集合了眾多的娛樂功能,比如筆者家裡使用的當貝盒子這種OTT機頂盒安裝在非智慧電視上也可以實現很多智慧操作,而且有沒有發現,儘管如今電視可以實現這麼多的功能唯獨還是沒有把3D功能加入進去,這也意味著3D電視的時代徹底成為了過去式。
當電視的3D功能不再作為宣傳的重點之後,現在的智慧電視更多的是以解析度、畫質技術、畫質晶片來作為主要推廣方向,可能在未來當3D技術更加成熟的時候還會搭載在智慧電視上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