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它叫隼Pro,但其實,除了ID設計的延續以外,它在調音思路、甚至是聲音競爭力方面,和原版的隼是有極大差別的,標題基本可以概括我對它的判斷。行業在嚴重內卷、兵家必爭之地的千元檔耳塞正是捲上加捲,隼Pro的產品力在這個價位我覺得幾乎是無出其右的,而且我不喜歡像以前一樣用“千元級素質怪物”來形容它,隼Pro可以說既沒有忽略一定的音色美感去秀肌肉、也沒有在某些方面刻意去做抓耳諂媚式的調音傾向,它就像是把一個高階耳塞在素質方面稍稍做了一些縮水、下放到了千元級的價位,要素質有素質、要修養有修養,對前端友好、對曲風適應性友好——1380元的售價,對發燒友們的錢包更友好。
老規矩,簡單開個箱。
達音科的“配件大廠”不是白叫的。
啥,圖裡的還看不出什麼?那看下一張。
達音科給隼Pro標配了三種耳塞套,灰色、藍色套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他家常用的官方套,一個偏均衡、一個偏人聲,而深灰色、寬口 、上面帶一些旋轉紋路的是第一次用在他家的配件列表中,整體的開口直徑更大,有經驗的燒友應該猜到這個套子可以提升中高頻的明亮度和能量感;除此之外,低頻控、喜歡氛圍濃一些的使用者們喜聞樂見的索尼哥倫比亞套也作為標配附贈。
如果你覺得耳塞套的聲音改變不夠直觀,那濾網作為導管尾端的部分、本身也是耳塞本體聲學處理的一個環節,更會帶來明顯的聲音變化,在出廠時達音科預設安裝的是“參考”濾網,而至於“通透”、“氛圍增強”,大家看字面意思也能知道如何按照自己的口味去調整了。
隼Pro依舊是配備了多種可換式插頭,但這次在輕量化方面做了提升,相比之前的自鎖式插頭來說分量減輕了一大截,已經非常成熟的膨脹MMCX插針和輕盈柔軟的單晶銅鍍銀線體,在可靠性、美觀性、收納便捷性上都是看得見的水平。
在外形上依舊還是“大腰子”的外觀,佩戴舒適度很好,它在腔體內側並不是那種主打貼合度、高度隔音的那種線條,和類公模式的耳塞相比,它和耳廓部分貼的沒有那麼緊、但是在重量分佈方面做的較好,是比較適合久戴的那種。
和老版隼的區別主要在於鏡面質感、以及側面的倒角部分加入了小型Logo元素的堆疊,並且倒角處磨砂的質感和和正面板的亮面風格起到了一定的視覺衝突、讓人一眼就印象深刻。這種Logo的堆疊,許多奢侈品就挺喜歡用這種設計元素,讓我想起了基友冬日裡日常穿的那件Balenciaga衛衣。不過在HIFI品牌裡,對時尚的跟進往往具備一定的滯後性,這個風格記得沒錯的話是在去年比較流行的風格,但只從結果來看,我覺得隼Pro的外觀不僅具備很強的設計感、放在眾多耳塞裡也是很有辨識度的那副。
關於聲音的部分,我覺得隼Pro是足夠用很多的溢美之詞來誇讚它的,不過對於隼老使用者來說,隼Pro完全是另一幅面孔。隼本身是一副個性很強烈、評價也比較容易呈現兩極的型號,它在那個時代具備非常優秀的解析力、寬闊的聲場、甜潤的人聲表現,但也同時具備刺激而明亮的高頻、濃重的齒音、以及對前端比較挑剔,很多使用者得用海綿套來壓制它的能量感。
其實從隼到隼Pro的進化,多多少少有一些從禪進化到禪Pro的影子。首先我還是得肯定隼和禪在他們所處的那個釋出時間、那個價位段,本身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素質,尤其是禪,它無疑是去年的年度口碑好塞之一,本身我也認為並不具備非說不可的明顯槽點,而禪Pro之於禪,才是真正體現了什麼是“禪”——很多人吐槽他們被禪的名字給騙了,聲音一點都不夠“佛系”,那麼飽滿的能量感、豐沛的高頻衝擊力,和名字並不相符吧?而禪Pro則是真正做到了穩健、安定、從容,升級的是對於“剋制”的拿捏、即便是收窄了自己的能量感,也依舊能夠感知到, 禪Pro是更好的聲音、更正確的聲音。
而隼Pro,對於聲音能量感的拿捏和禪Pro我覺得幾乎是如出一轍的,在把底子穩固好的基礎之上適度做減法、反而可以提升聲音的完成度和全面性。它的聲音明亮、通透,但是並不刺激、即便是搭配偏數碼聲的前端,也有著良好的高頻控制力;它的人聲依舊像老版的隼一般甜潤、細膩,但不見的是惱人的強烈齒音和密度方面的不足;它的低頻富有彈性和動態,照顧到了低頻結像與細節的保留、但對於入門使用者來說,還是有著適度的氛圍感與殘響,隨著前端驅動力的增加,它的低頻甚至可以呈現出優秀的落地感;它的密度優秀、但是寬鬆度良好,蓬鬆、但是不鬆弛,舒展得恰巧到位,幾乎處在再少一分就偏緊、再多一分就垮掉的分界線。
以上的優點,可以說是隼Pro的一些“基礎優勢”,但它有兩點我覺得是這個價位非常拔尖的,一是解析力、二是空間感。老版的隼不知道是不是達音科“生怕使用者不知道自己解析高”,把高頻資訊量一股腦兒釋放出來,在帶來了高解析的同時也帶來了刺激感。而隼Pro的解析是屬於既內斂又暴力的那種,它完全吃得住像P6Pro、R01主機板的N62這種高階前端所給出的資訊量,但聲音不會顯得糙和顆粒感太重。解析力在夠用的前提下,我也提倡大家多去選擇一些鮮活度好、音色有個性的前端,比如SA700的平衡口,就能夠給隼Pro的中頻多帶來一些綿密感,有一些“HUFI傾向”、但又沒有真正的糊掉。我認為這就是目前高解析耳塞最大的意義所在,這類耳塞的聲音下限始終是不低的、也經得住更加便捷的玩法來折騰,同理,我也很願意使用老人家1795、iFi Go Blu這種藍芽解碼耳放來搭配隼Pro——我有的是解析力給你們來“損失”,沒在怕的,更何況現在的藍芽產品,解析力已經幾乎不再是短板。
衡量一個耳塞的空間感有諸多的地方需要注意,比如橫向的寬度、縱向的深度、縱向的高度、整體的比例以及結像的位置是否有頭中效應、人聲和器樂的排布是否合理、邊緣是清晰還是模糊、結像形體是大是小等。隼Pro的聲場儼然是一副高階耳塞的模樣,雖然縱深並不是它的強項,但它在聲場寬大的同時,結像是鋪的比較滿的那種。
如何理解上面一句話呢,其實你可以去想像一下,頭戴和耳塞的最大區別在哪裡?頭戴式耳機所呈現出來的聲音,可以被不嚴謹地理解為把耳塞的聲音結像和聲場給等比例放大了,現役的不少耳塞透過把結像形體做小、聲場邊緣做的模糊一些來營造“聽覺感官上的大聲場”,而隼Pro則屬於實打實地把聲場做寬大的同時、結像又顯得豐滿且有層次的那種,我得承認它不算開闊、但是五臟俱全,尤其是聲場的頂部空間很充沛。儘管結像做的太豐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大編制的演繹能力,但對於絕大部分曲風、尤其是流行Live來說,隼pro的聲場是具備不俗感染力的。
即便是不考慮其價格,隼Pro也是一副我不願意去挑毛病的塞子,我甚至願意說它穩健到不論是小白還是老燒都可以放心盲狙——這句話挺打臉的,因為我一直強調音色風格、個人口味的重要性,但隼Pro就像是一個六邊形戰士,滿分十分的話,它每一項都是8.5分(不是刻意誇張,旗艦塞和千元塞的差距本來就沒有價位差距那麼大),硬素質高歸高,但在它寬鬆舒展的音色、不挑剔前端的易驅性、優秀的人聲感染力面前,素質反而是我覺得不那麼重要的一環,如果盲狙了這副耳塞,你或許不一定喜歡、但一定不會失望。
相比我過去所吹捧過的“千元級素質怪物”NM2+、KXXS等型號相比,隼Pro比他們在素質上強得有限、但在“內功”上力壓一頭是沒毛病的,過去的內卷可能是拼肌肉就能拼出一片天,那麼現在的內卷則是看誰能夠在更低端的價位上更體現出自家的調音修養,同時還要讓使用者們能夠感受到更高素質的存在。畢竟即便是滿級大佬進新手村,不出招的時候誰也不知深淺,而隼Pro其實就是一個把“素質底子”與“素質感的呈現”平衡得很微妙的型號,也是我前文表達的核心觀點之一,這同樣也是我為什麼說小白和老燒都能夠體會到它到底好在哪裡。
達音科這個品牌,在以年輕使用者為主、並不斷入場的隨身HIFI市場裡,相對顯得“老氣”一些,或者說這個品牌缺乏年輕人喜歡的各種結合性元素,回顧他們近一年的產品,非要我說賣點的話,可能真就只有所謂“聲價比”了。以上雖然聽起來是褒義,但結合市場現狀來說,對於一個品牌的長久生存並不見得是利好訊息,而隼Pro我認為是一個能夠開啟局面、擁抱更廣大客戶群的一個“敲門磚”型號,除了打磨產品力,達音科這次讓我看到了他們想要掙扎出圈的決心和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