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東南部,有一座紅色之都——瑞金。它是紅色中央政權的誕生地,是共和國的搖籃。
1931年11月7日,瑞金城東6公里的葉坪村張謝家祠堂,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如今,在葉坪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所在地,陳列著一張珍貴的照片。那是“一蘇大”召開時,中央局7位委員的合影。他們衣著簡樸,眼神堅定。走進會場,可以看見廳堂兩廂被木板隔出15個小房間,這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辦公場所。每個1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便是一個部委的辦公室。
在這裡,共產黨人設立了外交、軍事、財政等九部一局;頒佈了自己的第一部憲法大綱,制定了選舉條例、勞動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開展了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發行貨幣、興辦學校、懲治腐敗……
在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革命實踐中,共產黨人孕育形成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成為我黨紅色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區精神永放光芒
紅井舊址群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土黃色的房屋外牆上,斑駁的標語雖然已經褪色,沉澱著昔日的崢嶸歲月。
“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近日,葉坪景區講解員黃露芬向遊客唱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蘇區民歌。
講解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自己。在擴紅運動中,贛南蘇區到處湧現母送子、妻送郎的動人場景。
當年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老人,在反“圍剿”戰爭中,先後將8個兒子送上前線,全部戰死沙場。約24萬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萬人參軍參戰,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
如今的瑞金,每年要迎來幾十萬遊客。
“透過參觀學習,我們深切體會到革命先烈是在怎樣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將中國革命引向勝利,同時也感受到今天經濟社會建設碩果累累的背後是蘇區精神的厚重積澱。”來自廣州的遊客李先生感慨道。
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動力。為充分發揮舊址示範基地作用,贛州市每年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重大紀念日等,組織市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以及中小學生等赴舊址參觀學習,透過實地參觀、現場教學、舉行宣誓儀式等形式,向幹部群眾宣傳蘇區精神和蘇區幹部好作風。
不忘來時路,走好前行路。“這個影片點開手機就能看,而且還能下載下來,想怎麼學習都可以,很方便。”日前,贛州經開區湖邊鎮葉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楊下班後,利用晚飯後的時間用手機點開《蘇區精神放光芒》系列影片課件。該課件已成為該市黨史學習教育的地方特色音像教材。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美
“住得很寬敞,睡覺也踏實多了!”仲夏時節,走進上猶縣水巖鄉龍門移民新村,原先“水上漂”的梁從華在自家寬敞明亮的兩層小樓裡高興地告訴記者。
幾年前,和梁從華一樣的“水上漂”在贛南上猶、崇義等地有很多。在老一輩人的記憶裡,村民們以打魚為生,生活在漏風漏雨的水上木棚,船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由於水資源豐富,贛南多地建起了大中型水電站,庫區面積大、產生了數萬移民。他們在庫區搭建簡易木棚棲身,以船為家,靠捕魚維持生計。“水上漂”成了當時贛南貧困群眾的一個縮影。
梁從華現在的生活與早年已經大不相同,他和二兒子都已經住進了新房。順利脫貧後,梁從華經營本小組的8.6畝大棚,種植水果蔬菜。梁從華夫妻倆每月還能拿到政府補貼性收入。
“抓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贛州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蘇區幹部好作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位於興國縣最南邊的睦埠村,曾經是貧困村,如今順利脫貧。走進睦埠,可以看到幾十棟客家小樓,白牆黛瓦,村民廣場、體育場點綴其中,新屋映襯青山綠樹,靜謐祥和。
2012~2020年,贛州市民生支出累計4755.36億元,年均增長17.3%。114.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69.5萬戶,近300萬農民住上新房;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解決574.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近300萬山區群眾用上了穩壓電;新(改、擴)建城鄉學校5634所、校舍712萬平方米;實施醫療衛生專案1086個……(工人日報記者 盧翔)
責任編輯: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