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代以來“失敗國家”的代表,一定非阿富汗莫屬了。
阿富汗這片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以來的災難一點也不比中國少,太多的帝國統治過這裡,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孔雀帝國、貴霜帝國、花拉子模、莫臥兒帝國......古代阿富汗暫且不論,從1747年杜蘭尼帝國建立,近代阿富汗誕生開始,歐洲已經走向以商業為發展基礎的現代文明,杜蘭尼帝國走的卻還是擴張與劫掠的老路。
後面隨著大英帝國與沙俄在整個亞洲的對抗,阿富汗夾在兩大帝國之間,大國撤出後又陷入內亂的尷尬情形就幾乎一直持續至今,只不過後來變成了美國與蘇聯、美國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對抗。曾經有限的幾十年和平時期,一如革命前的伊朗,俱是過眼雲煙,永遠也回不去了。
阿富汗不僅是“帝國的墳場”,更是“制度的墳場”,甚至是“文明的墳場”。在這一系列不幸的過程中,阿富汗曾實行過各種政體,絕對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左翼集權制、威權共和制、美式民主制,種種政體悉數登場,又悉數毀滅。最終崛起的,卻是最極端的一種政權——人權與文明遭遇雙重毀滅。
不禁要問,當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選擇導致了現在的結果嗎?這一切深層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阿富汗國家構建為何從未成功,阿富汗的失敗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阿富汗無法完成國家構建並陷入長期動盪和災難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幾點:一,封閉的地理環境;二,幾大文明交界的地緣位置;三,歷史與宗教問題;四,民族主義導致的部落割據;五,最後的根本性原因,是激進主義———以極端手段去實現烏托邦,這個核心還貫穿了歷史、宗教與政治。
國家的建立意味著秩序的建立,沒有長期穩定的國家形式,社會就難以有序的執行,文明就會止步不前,甚至陷入倒退。為此,先知書店推薦閱讀“失敗國家建構啟示”書單,從“文明”、“價值選擇”、“民族主義”、“宗教”、“激進主義”五個維度,全面解析這場失敗的國家建構。
“中東文明與動盪”三書
阿拉伯輝煌的時期,是比歐洲和中國還要厲害的文明高地。沒有阿拉伯儲存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典籍,很難說有西歐14世紀的文藝復興。當然,後來阿拉伯文明衰落了。
世界上雖然沒了阿拉伯輝煌的文明,卻有了一個時刻都在攪動世界局勢的火藥桶,很多國際問題都從這個源頭流出來,難解難分。
阿拉伯世界,牽一髮而動全身。在這裡,聞名世界深惡痛絕的政治強人倒臺了,換來的也不是和平與安寧,而可能是比獨裁更糟糕的混亂。伊斯蘭教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發展走向的一個緊急且重要的議題!
不瞭解阿拉伯世界,面對當今世界的很多重要問題就找不到答案。但是整個阿拉伯世界複雜且敏感,弄清楚不容易。先知書店推薦“中東文明三書”,這是阿拉伯領域裡程碑式著作。
可以說,《阿拉伯通史》是任何瞭解阿拉伯人、伊斯蘭民族的書單中,必有的一本,或者更直接點說,是首選的一本。作者是中東史研究大家菲利普·希提。作為對美國民主有“傑出貢獻”的美籍公民,希提的名字被寫在紐約世界博覽會大廈內。
《征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講的是現代阿拉伯人的歷史,以及他們與西方世界的關係。美國媒體盛讚,“尤金·羅根寫這本書是驚人的壯舉,希望美國的決策者能人手一冊,並好好做筆記”。看阿拉伯史當代史,本書是最佳選擇。
《伊朗四千年》由伊朗德黑蘭大學前校長霍昌·納哈萬迪與法國著名中東學者伊夫·博馬提合著。本書兼顧伊朗本土與西方的視野,從伊朗的地理環境到與眾不同人文環境均有涉及,既以主觀視角看到伊朗的核心,又以客觀視角看到伊朗的本相。讀懂本書,便掌握了理解神秘伊朗的鑰匙。
《世界政治的終極目標》
無論在阿拉伯國家還是歐美國家,無論在世界強國還是袖珍小國,小到糧食的貿易,大到國家的博弈,國際政治幾乎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蘇聯當年的介入,也許阿富汗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沒有美國的影響,今天半島的現狀也許截然相反。
在世界政治的博弈中,每個國家、每一種觀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不同國家的國情、政情、民情不同,觀念區別之大,常常引發巨大的衝突。世界和平可以實現嗎?世界政治的變化規律和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
對此,市面上有很多解釋體系,但他們講國際政治,往往只告訴大傢什麼價值是“正確”的。而能以“價值之爭”為切口,講清楚整個國際政治底層邏輯的,在中國,恐怕只有被稱為“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第一人”的王緝思老師了。
在王緝思老師看來,政治,就是在為社會對價值進行權威性分配。因此,國家與國家間的衝突,從短期看可能是利益問題、意識形態問題,但歸根到底,其實是價值排序不同所導致的。
包剛升老師所說:“這本書為我們理解世界政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推薦閱讀本書,從世界政治的終極目標中,洞察國際衝突的悲劇之源。
《想象的共同體》
思潮的博弈,推動著歷史的深度變遷。過去40年裡,世界彷彿在坐一輛過山車,急速行駛後,似乎要戛然而止。未來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情緒高漲,這背後又是什麼在推動?推薦閱讀《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揭開現代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的本質。
本書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出發探討了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體”,力圖提出一個解釋世界各地關於民族與民族主義問題的新的理論典範。
安德森將民族、民族屬性與民族主義視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將民族定義為“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他認為這些“想象的共同體”的形成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領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之間的互動作用、國家方言的發展等。
《想象的共同體》獨闢蹊徑的研究視角令它已經成為當代研究民族與民族主義的經典著作,其影響所及幾乎橫跨所有人文與社會學科,是當代文史社會科學學生必讀之書,同時也是理解人類社會諸多現象時,不可或缺的指引,更是避免陷入盲目的民粹主義陷阱的醒腦之書。
《人的宗教》
人群聚居之處,必有信仰痕跡,它是人類生活的核心本質。要了解一個民族,不能不認識其信仰;正如要明白一個人的真相,不能不知道他相信什麼。據此,若想了解人性,以及人類社會運轉的奧秘,必先了解其尊奉的宗教與信仰。不瞭解宗教,很難理解世界的本質。
宗教讓人懂得謙卑、懂得敬畏、懂得良知,讓人們懂得生命取向要高、生命體驗要深、生命能量要強。不論採行何種修行法門,“迴歸自我”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宗教也被某些群體所利用,用以抵抗侵略,或者奴役人民。善行假神之口,惡行亦冒神之名。讀宗教就是讀人心,並且是人心的最深處——最純真、最邪惡的東西都在那裡。
休斯頓·史密斯的《人的宗教》依次談到了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與原初宗教,非常客觀的介紹了七大宗教的相關資訊,集世界七大宗教的歷史與智慧於一書。
本書是全球宗教史權威史密斯教授凝聚其30餘年心血的宗教哲學。被譽為“世界宗教第一部可用的教科書”,全球銷量超200萬冊。看了這部書,就算不被它說服,也會感到心絃觸動。
這是一本瞭解宗教的必讀書籍,教科書級別的知識普及,對人對思考、人群的思考、世界的思考都非常重要。推薦閱讀!
《知識分子與社會》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回望人類歷史,每一次經濟大蕭條、社會大動盪、文明大倒退,幾乎都緣於錯誤思想的流毒——無論是當年的德國納粹,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無論是美國的“黑命貴”運動,還是阿富汗被極端主義的塔利班佔領,其敗壞的源頭皆是思想。
這一切都令人唏噓不已,然而,與觀念帶來的後果相比,這些導致了劇烈衝突的觀念本身,卻因為種種原因,長期無法被大眾知曉。
為此,誠摯推薦索維爾《知識分子與社會》,本書不僅是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最新銳的系統闡述,也是識別左與右、洞悉當今世界衝突根源的絕佳之作。本書破除了以下三個人們常常會信以為真卻往往只會帶來災難的神話:
◎烏托邦神話:用計劃指導市場的人們,總是背叛常識,顛倒是非,他們常常忘記自己不是上帝,妄圖用自身有限的理性建立完美的烏托邦,最終卻陷入人性的泥沼,朝著“烏托邦”走去,卻走入了威權與獨裁的大監獄。
◎平等神話:平均分配的名義總是能為某位殺富濟貧的豪強帶來正義,為了達到絕對的平等,他們把人按群體劃分,按百分比消滅。人們實現了形式上的平等,卻只是共同的貧窮。
◎意識形態神話:狂妄的人們認為,宗教時代已經遠去,人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徹底否定上帝、否定“先於存在”的人性,直至否定當下的自己。這樣的意識形態蛻變為一種新的宗教,它以自殺的行為追求自由,得到的結果卻必定是自由的反面。
所有這些,都是一種“聖化構想”,持這種構想的知識分子們,總是罔顧人性的複雜,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設計出一整套自以為完美的社會藍圖。他們對未來無限樂觀,認為依靠人類理性,依靠某些組織或強人,透過某個“一攬子解決方案”,就能建成人間天堂,最終卻只創造出了人間地獄。
……
在世界最混亂的整個二十世紀,阿富汗的政局都異常平靜,但在世界從對抗開始走向和平的80年代,阿富汗卻陷入了動盪和災難。
阿富汗國家構建的問題,其實在很多現代化受阻的國家同樣存在,只不過阿富汗是一個過於極端的例子,經由它反而能看到其它國家和諧的外表下不易發現的問題。
以上五本書,均是各自領域的重磅之作,對於“如何避免國家失敗”的問題均有不同角度的解答。在越發紛亂的世界裡,越過思想的藩籬,走向文明的世界,做一個足夠清醒的人。事實上,社會終究是由具體的個人組成的,清醒的個人,才是構建成功社會最堅實的基礎。
來源:先知書店店長薦書 (原標題:“失敗國家”建構啟示錄,原文有刪減)
作者:先知書店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