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瓶,容度有限。
聰明的人,懂得為瓶中之物做增減。
正確的加可以讓人生更豐滿,適度的減則是為生命卸下沉重,更好地前行。
為人生做加法,為生活做減法。
這一加一減中,生命的寬與長便有了顯著的參差。
為人生做加法
從出生伊始,我們便在不停地積累。
練習生活的技能,學習專業的知識,溫習與人的相處。
這讓我們的生活得以充實。
為人生做加法,才能體味到更多的細膩滋味。
- 增加灑脫
人生一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亦有屬於自己的前進步伐。
睿智的人,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看淡別人的目光,灑脫處之。
一如繪畫大師齊白石。
齊白石並非命運的寵兒,他從小體弱多病,不能務農。
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踏入“木工”行業的大門,但短短三個月時間,便被師父送了回來。
然而,他沒有一蹶不振,尋尋覓覓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畫畫。
家人不支援,他沒有過多糾結,選擇了一邊讀書學畫,一邊賣畫養家。
旁人冷落他、嘲笑他,他也不去計較,灑脫一笑,繼續堅持自己的節奏,終成一代大師。
每個人的生命中,有幸福就有苦難,有稱心如意便會有求而不得。
明白自己的內心,堅守初衷,勇敢地走下去,便是一種幸運。
至於命運設定的坎坷,他人無意的壓力,不妨多一些灑脫,淡然處之,一笑而過。
- 增加慈悲
人到了一定年紀,經歷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心也變得愈加柔軟。
所謂慈悲心,就是對他人心懷善意。
正所謂:“心懷慈悲,萬物可親。”
這樣的人,心中有四季,四季有繁景,哪怕路遇荒蕪,也能安然自得。
一生都大紅大紫的藝人劉德華便是如此,心懷慈悲,福報自得。
當年張衛健因投資房產失敗,面臨破產時,劉德華幫他度過了難關;
一位身在內蒙的歌迷寫信給劉德華,說自己這輩子沒錢坐飛機去參加演唱會,希望下輩子能好好看一場劉德華的演唱會,他便不顧團隊阻攔,把演唱會開到內蒙;
“歌王”李克勤在人生低谷,連演唱會都無法舉辦時,劉德華一句“我幫你解決”,讓李克勤踏上事業轉折路……
做了很多好事的劉德華,卻從未誇耀過他的所作所為。
但這樣的他,在自己的內心感知著幸福,在別人的心裡閃爍著光芒。
不索求回報,亦不想以善易善,這才是真正心懷慈悲的人。
內心的豐厚,讓生命也變得厚重,這樣的人,福報自相隨。
正所謂“心懷慈悲,渡人也渡己”。
- 增加財富
年華流轉,生活總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
詩和遠方的路費很貴,星辰和大海也需要門票。
就連眼前的生活,財富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環。
它可以是遮風擋雨的高樓,可以是抵禦風險的底氣,還可以是對家人表達情意的工具。
年歲越長,就越要有增加財富的意識。
前半生從不缺錢的民國名媛陸小曼,便因為沒有增加財富的意識,讓自己的後半生困頓不堪。
從小便被捧在手心裡、富養長大的陸小曼,從沒有想過囤積財產,為自己的人生留後路。
豪宅、豪車、傭人、聚會、沙龍等等,奢靡的生活如同一個無底洞,吞噬著無數財富,丈夫徐志摩好幾份工作的收入,都不能從容支撐。
父母留下的錢,她也很快“敗”光。
當變故降臨時,陸小曼這才意識到,揮霍的金錢,只能帶來表面的精緻,囤積的財富,卻可以維護最終的體面。
一如毛姆說:
“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的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所以,從現在開始,無論是賺錢的方式,還是存錢的意識,讓自己擁有增加財富的思維,讓金錢更好的服務生活。
為生活做減法
古訓曰:“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
徜徉在歲月之河,學會做減法,是一種難得的能力。
凡事過猶不及,適當留白,才能讓更多美好,走進生命。
- 減少慾望
時光荏苒,光陰在帶給我們成熟的同時,也讓我們在生活的路上有越來越多的揹負,慾望便也隨之增加。
作家尤素福·西巴伊亦說:
“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慾望,過著無求的生活;那麼,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放下多餘的慾望,手握人生重要的部分,輕裝前進。
古時候,有一位農夫和一位商人同行,他們先在路邊發現了一堆布匹,欣喜之餘,平分而背,繼續出發。
前行了一段路後,他們又在路邊發現一堆羊毛。
農夫儘自己的能力,撿起一些羊毛,又扔掉了一些布匹;商人卻把剩餘的布匹全都背在了身上。
不一會兒,商人的步伐便有些蹣跚,遠遠落後於農夫。
慾望過多,便會讓自己的行囊變重,如同這位商人,每一步都日漸艱難,更不要提欣賞沿路風景。
而懂得減少,儘自己的能力放下,看上去是失去,實際是另一種獲得。
莊子曰: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去掉多餘的部分,每一根木頭,都可以成為雕像。
去掉多餘的慾望,每一種人生,都可以輕鬆自在。
- 減少煩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然凡事都有兩面性,遇事多角度看問題,煩惱自然無。
哲學家蘇格拉底便深諳此道。
當他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七八平方米的小屋時,他每天都樂呵呵的:
“朋友們在一塊,可以隨時交流,促進感情,這便是令人高興的事!”
一段時間後,朋友們陸續搬走了,蘇格拉底依然很快樂:
“我有很多書,它們像老師一樣,和我在一起,我當然高興啦!”
幾年後,蘇格拉底搬進一棟大樓的一樓,那是整棟樓環境最差的一層,汙水、垃圾都在此處,但蘇格拉底還是快活的:
“一樓不用爬樓,還有空地可以養花種菜,這樣的樂趣,怎能讓人不開心?”
智慧的人,從不會自撿煩惱。就算環境惡劣,他們也能讓落花成詩。
因為煩惱的本質,來源於心境。
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
“煩惱的事情最好在散步時把它忘掉,你不妨出來試試看看,一切煩惱的事情都會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走了。”
歲月悠長,快樂和煩惱,日子一樣流淌。
不妨換個角度看世界,變個心態看問題,讓煩惱少一點,讓快樂多一點。
- 減少放縱
年輕時候,我們常常肆無忌憚地揮霍著身體。
熬著漫長的夜,喝著深夜的酒,但是第二天起來,依然精神抖擻。
人到中年,身體機能早已在放任不良習慣中,走向下坡路,這才會發現:
減少不良習慣,不過度放縱身體,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清代康熙皇帝便是一個極為注重養生的人。
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中年後,為了更好的睡眠質量,大多數時間住郊外。
飲食有度:一日兩餐,一餐一味,或鴨或羊,新鮮蔬菜則可多吃。
對於吸菸,也極為反感,不僅自己不吸,還禁止臣民吸菸。
所以,康熙勤政,卻也是少有的長壽皇帝之一。
哲學家叔本華說:
“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的,健康就是一切。”
我們的年齡在逐年增長,我們不好的習慣,也應慢慢減少。
要知道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對自己負責,更是為家人負責。
▽
從簡到繁,從繁到簡。
善用加減,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加灑脫之心,增慈悲之懷,留財富在手,這是成熟之路。
減慾望之念,去煩惱之憂,舍不良習慣,這是穩重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