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其人如何:李自成有百萬大軍,卻敗於20萬滿清騎兵,他究竟是敗在哪裡呢?
明末,群雄並起,內部有李自成,張獻忠等眾多起義軍,外有滿清虎視眈眈。最終這個三百年的王朝在李自成率領的鐵騎下滅亡。
闖王李自成在眾多起義軍中可謂是最為耀眼的人。他以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百戰雄獅,並在明軍不斷的圍剿中堅強地生存下來,發展壯大,然後重振旗鼓,東山再起,甚至攻破京城,滅亡明朝。
令人惋惜的是,這樣一個屢敗屢戰,最終勝利的梟雄,卻在佔據京都後迅速隕落。百萬大軍在清軍的攻擊下屢戰屢敗,他本人也在一蹶不振之後沒了蹤影。
關於李自成失敗原因,後世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太過自滿,也有的人認為大順之亡,實則亡於陳圓圓這個紅顏禍水。我們就來理一理李自成是怎麼失敗的。
據史料記載,李自成的軍隊總共有一百萬左右。如果,還用美色誤國這個老生常談的說法,實在是難以服眾。而且,能夠攻破京城的隊伍,其失敗的原因肯定不能用簡簡單單的驕傲腐化來概括。
沉迷美色
《明史》中記載,“自成不好酒色”,李自成麾下的起義軍將領,在佔據城池之後往往召妻納妾,醉心歌舞,李自成看到這種現象後很是鄙夷。他在隊伍逐漸壯大後,仍然身先士卒地作戰,與軍士同吃同住,不搞特殊。
《明史》中稱讚了他的艱苦精神。就算他忘了曾經的苦難歲月,但總要需要一個過程。這樣的一個起義軍領袖,如果說他佔據京城後就迅速墮落,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敗於鼠疫
有學者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李自成的大順敗於當時肆虐的鼠疫。仔細想想,這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發。明末鼠疫這場大鼠疫是的“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
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因此,鼠疫的致死率十分驚人。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時間是在春季,正是鼠疫盛行的季節。
李自成在冬天攻陷中原時,鼠疫就已經開始爆發了。不過,由於冬天氣溫太低,鼠疫的傳播受到了阻礙。等到開春之際,鼠疫開始大範圍的傳播。京城內的守軍十之八九都感染上了鼠疫,因此,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時間比他預想之中要早得多。
但是,鼠疫是不會認人的,今天感染了明軍,明天就會感染大順軍。再加上,進入京城後李自成只顧謀劃登基,對這種疾病根本沒有在意。缺乏重視之下,鼠疫在大順軍中迅速傳播。等到李自成覺察到不對勁的時候,軍隊的戰鬥力已經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更為糟糕的是,滿清騎兵已經在關外虎視眈眈了。兩相夾擊之下,大順焉有不敗之理?可是,有人對這種說法持有懷疑。因為,鼠疫既然能夠在大順軍中橫行,那麼,為什麼沒有感染滿清騎兵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騎兵”兩字上。
滿清在入主京城前,一直是遊牧為生。他們一步步壯大,也是靠著作戰能力極強的騎兵。而明軍就不同了,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明軍大多以步兵為主。能夠數得上的騎兵部隊,也僅僅有守衛邊境的關寧鐵騎而已。
鼠疫大多是透過跳蚤傳播的,而跳蚤非常討厭馬的味道。因此,鼠疫肆虐之時,馬群往往能夠倖免於難。如此一來,問題就清楚了。滿清騎兵在面對肆虐的鼠疫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那就是:他們賴以為生的馬匹。馬群的存在,等於為清軍支起了一個保護層。
而大順的步兵雖然在攻城守城之中堅不可摧,但是,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鼠疫時,卻只能坐視被感染。在落後的醫療條件下,縱使是不可一世的李自成,也只能乖乖地將京城拱手讓人。在年的8月到12月之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已高達全城的五分之一。
之後,大順軍引以為傲的百萬雄師,反而加劇了鼠疫的傳播。再加上,清軍不斷地追殺,兵士們更是難以得到精心地治療。此消彼長之下,李自成再無翻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