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天降猛人
1972年4月的一個晚上,一個名叫約翰·珀金斯的美國人,來到了巴拿馬的託庫門國際機場。天下著大雨,透過擋風玻璃,珀金斯看到了一幅很大的海報,上面是一個英武的男人,有著濃密的眉毛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戴著寬簷帽,帽的一邊靈巧地向上翻起來。珀金斯認出了他就是巴拿馬的現代英雄——奧馬爾·托里霍斯。
“奧馬爾(Omar)的理想是自由,能扼殺自由理想的導彈無人能造!”
當看到海報上的標語時,珀金斯心裡打了一個冷戰。作為一個美國的“經濟殺手”,他此行的目的,是來賄賂托里霍斯的。
▲巴拿馬前國家領導人奧馬爾·托里霍斯
什麼是經濟殺手?
就是美國專門有一批人,跑到一些對美國來說利益相關的小國窮國去遊說,用如簧之舌,提出種種大計劃,規劃出宏大的發展藍圖,然後說服他們接受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等發達國家援外機構的大規模貸款和援助,從而讓這些國家陷入災難性的債務陷阱裡去,最終為美國所控制。
為了達到目的,這些經濟殺手們無所不用其極——偽造財政報告、操縱選舉、賄賂、敲詐、色誘甚至暗殺。
而那些大規模的援助和貸款,最終又會回到美國各大集團公司的金庫和少數控制全球自然資源的顯赫家族的口袋中,對受援助小國的窮苦老百姓卻是一點忙都幫不上。
所謂的“經濟殺手”,其實就是一群拿著高薪到處騙人的職業騙子。
珀金斯賄賂托里霍斯的目的,就在於此。他需要當時巴拿馬的最高領導人托里霍斯同意接受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和美國國家開發署向巴拿馬提供的數十億美元的貸款,用來投資巴拿馬的能源、交通和農業部門。然後,巴拿馬永遠被鉅額債務纏身,從而恢復其以前的美國傀儡身份。
“奧馬爾(Omar)的理想是自由,能扼殺自由理想的導彈無人能造”,托里霍斯本人的性格,就像這條標語一樣又臭又硬。
珀金斯的賄賂理所當然地沒有成功。
多年以後,良心發現的珀金斯,在一個採訪中說出了真心話。他稱托里霍斯是他最喜歡的人之一,很有魄力,真的很想幫助自己的國家。
▲約翰·珀金斯
當他試著賄賂托里霍斯時,後者這樣說道:“聽著華尼託(他稱呼珀金斯華尼託),我不需要那筆錢,我真正想要的是大家公平對待我的國家,我要美國賠償對我們人民的所有破壞,我希望有能力幫助其他拉美國家獲得獨立,不再遭受來自北邊(指美國)的壓迫,你們把我們剝削得太厲害了,我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這才是我想要的。所以離我遠點,別想賄賂我。”
1
托里霍斯之所以這麼有民族氣節,跟他所在的那個國家的狀態有關係。啥狀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
這一切還得從巴拿馬運河的開鑿說起。
很早就有人意識到巴拿馬這個彈丸之地的重要性——只要開鑿一條運河,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運就能縮短上萬公里的航程。最先行動起來的是法國。
為了修建巴拿馬運河,法國人從1881年一直幹到1894年,整整14年,工人死傷無數,參與建設的公司破產,主要負責人鋃鐺入獄,留下了一地的爛攤子,愣是沒建成。
早就垂涎巴拿馬運河的美國見機不可失,馬上就把運河的開鑿權低價買了過來。但美國的野心更大,它還想單獨控制運河權。
▲美國和法國爭奪運河的諷刺漫畫
當時的美國,奉行門羅主義,不準歐洲列強染指拉丁美洲的事務,說白了就是整個拉美都是我的,你們別想分一杯羹。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還提出了“大棒政策”,只要拉美國家乖乖聽話一切都好說,你要不聽話,我就直接軍事幹預。
當時的巴拿馬地區,還屬於哥倫比亞,美國給哥倫比亞開的條件是,先付1000萬美元,以後每年再付25萬美元。但誰都知道巴拿馬運河就是一棵巨大的搖錢樹,因此哥倫比亞政府並沒有答應美國的這種無理要求。
不死心的美國,從希望與哥倫比亞分離的巴拿馬叛軍身上看到了機會——只要你同意給我運河權,我就出錢出槍支援你鬧獨立。
1903年11月2日,美國軍艦封鎖了海上通道,阻止哥倫比亞軍隊前往平息巴拿馬叛亂。叛亂僅持續了幾個小時。第二天,巴拿馬共和國就宣告成立,用的還是美國事先起草的憲法。很快,美國與巴拿馬締約,以1000萬美元外加每年25萬美元租金的代價購買了巴拿馬運河的開發和使用權。1904年運河工程開工,1914年竣工。
▲1923年,巴拿馬運河附近密密麻麻的美國艦隊
與此同時,巴拿馬運河兩邊各延伸8公里的區域內,巴拿馬永久授予美國使用、佔領和控制,用於運河的建設、維護、運營和保護。
其實就是允許美國在巴拿馬建立了一個國中之國。運河區中,住的都是美國人,開辦的都是美國企業,駐紮的是美國軍隊,施行美國法律,升美國國旗,英語為唯一官方語言。裡面高樓林立,外面貧民窟遍地,美國人從事最高薪的職業,巴拿馬人只能從事最低賤的行業,巴拿馬人民根本無法跟美國人爭利。
美國還在在運河區設政府,最高行政和軍政長官是總督,其人選由陸軍部長提名,總統任命,通常由美國高階軍官擔任。總督意味著什麼,中國人最清楚不過。
從此這棵巨大的搖錢樹就與巴拿馬人民無關了。開始的時候,美國每年會象徵性地給巴拿馬25萬美元的租金,1936年,在巴拿馬人民的反對聲中,這一數字漲到了43萬美元,1955年又“大方”地漲到了193萬美元。這點錢,相對運河的收入,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有人這樣形容巴拿馬人民對運河區的仇恨:“巴拿馬運河區等於是在貧窮的海洋裡,建起了一座富豪的孤島,不過,也是被仇恨和憤怒包圍的孤島。”
因此巴拿馬人民的反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64年。
1956年埃及宣佈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的行動給予了巴拿馬很大的鼓舞,民間關於收回運河的運動此起彼伏。美國一看有點壓不住了,採取了緩和矛盾的做法,具體就是,只要能保證美國在運河區的根本利益,類似於在運河區升巴拿馬國旗這種小事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963年,肯尼迪總統同意可以在運河區的非軍事區同時懸掛兩國國旗,但還沒實施肯尼迪就被刺殺了,這個命令不僅沒實行,發展到最後變成了誰都不許掛國旗。
運河區的美國人首先不幹了,開始到處掛美國國旗。緊接著,一夥憤怒的巴拿馬高中生,衝進了運河區,升起了巴拿馬國旗,並護在旗杆周圍,與美國人展開對峙。隨後,就與高唱著“星條旗永不落”的美國人爆發了衝突。
衝突迅速擴大,3萬多巴拿馬人衝進了運河區,到處懸掛國旗,美軍對著示威人群掃射,最終造成2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托里霍斯就是在這種壓迫與反抗壓迫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托里霍斯於1929年2月出生在巴拿馬西部貝拉瓜斯省聖地亞哥鎮一個鄉村教師的家中,在十二個子女中位列第八。由於家庭貧苦,他對勞動人民的苦難有著深刻的瞭解。
偏偏貝拉瓜斯省是巴拿馬最貧窮的省份之一,也是巴拿馬最具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鬥爭傳統的省份,曾湧現出許多抗擊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托里霍斯從小就在家鄉受到愛國思想的薰陶。
立志報國的他,中學畢業後進入了一所軍校學習,1952年,以少尉軍銜加入了巴拿馬國民警衛隊。在隨軍隊調動的過程中,他進一步瞭解了這個國家受到外國奴役的恥辱。巴拿馬工人們在美國香蕉跨國公司裡受盡壓榨,巴拿馬婦女被迫在飯店、舞廳為美國官員老爺們服務。
當時的巴拿馬,實行的是軍閥、寡頭勢力和神父組成的考迪羅政治體制,政府本質上是為特權階級服務的機構,很少為底層的窮苦老百姓著想。
這就更堅定了托里霍斯改變這個國家的決心。
把托里霍斯說成是巴拿馬的“天降猛人”,一點都不為過。在國民警衛隊,托里霍斯一路高升,從少尉幹到了中校。
因此托里霍斯雖然吃著公家飯,但卻長著“反骨”。
在擔任貝拉瓜斯省駐軍司令時,有一次他奉命去鎮壓一支游擊隊,在戰鬥中還負了傷。但是當他在跟起義青年談話並讀了游擊隊的宣言後,馬上就改變了對游擊隊的看法——“如果我不是軍人的話,我就會投身到他們的行列中同他們共同戰鬥。”
他對現行的巴拿馬政治體制也非常不滿,“過去的政府是軍隊、寡頭勢力和壞神父結成的聯姻……。寡頭利用某些軍人的虛榮心和名利觀念,把他們拉入自己的社會集團,甚至拉他們參加自己的企業軍人提供槍桿子來壓制人民的聲音,不讓統治者受到暴徒的冒犯,而壞神父則為這種聯姻祈福,並被奉為座上賓,分享政權的好處。”
在參加了圍剿游擊隊的戰鬥以後,托里霍斯就下了決心,“假如有一天我能支配武裝部隊的命運,我將使他們同祖國的最高利益相結合。”
2
1965年,托里霍斯進入位於美國佐治亞州的美洲學校學習。美洲學校是美國成立的一個專門培養親美反共分子的軍事學校,目標是拉丁美洲的所有國家,能夠進入這個學校學習的人都是各個國家的精英,出去以後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物。
為什麼托里霍斯會進入這種學校,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測,托里霍斯很可能是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968年,醞釀已久的托里霍斯率領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剛剛就職10天的總統。那個年代的拉美國家,軍事政變就是家常便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托里霍斯先是提拔自己為國民警衛隊總司令,接著又頒佈憲法規定他為“最高領袖”。這樣,雖然托里霍斯不是總統,但實際上掌握了軍權和政權。
然後,他開始努力實現“祖國的最高利益”。
托里霍斯政變時,美國一開始還是挺開心的,認為他會是一個親美的巴拿馬領袖。但實際上,在蘇聯和美國的夾縫中,托里霍斯不想親近任何一方,“我們既不要在華盛頓下雨時打起雨傘,也不要在莫斯科下雪時穿上大衣”。巴拿馬隨處可見的標語裡,有這麼一句話——既不左,也不右,走巴拿馬自己的路!
▲與卡斯特羅私交甚好
他誓死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堅決要求收回運河區的主權,他對巴拿馬人民許下諾言“我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剷除美國在巴拿馬心臟建立的殖民地”,“我們過去、現在和將來決不是美國的一個州、殖民地或保護國,我們不會在美國國旗上再添一顆星”。
很快托里霍斯就與美國重新開始了關於運河主權歸屬的談判。美國並不想放棄在運河的利益,談判極為艱難,歷經尼克松和福特兩位總統,美國就一直拖著。
但隨著卡特總統的上臺,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首先,從經濟效益角度而言,運河對此時的美國而言已經嚴重貶值。由於採取水閘提升式方案開鑿,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能力始終有限。從1972年開始,運河經營開始出現虧損,技術老化問題日益加劇。運河已不再是財富的代表,作為縮水資產,其收入佔美國GDP的總量已不到1%。
其次,當時的蘇聯如日中天,正在亞非拉對美國發動全球攻勢,蘇攻美守的大環境下,美國就不得不放鬆對拉美國家的壓榨,改為安撫的手段。
美國一改過去的強硬態度,對巴拿馬做出了適當讓步。巴拿馬見美國的堅決態度有鬆動,也趕忙見好就收的調整談判立場。
這樣,兩方終於找到共識。1977年9月7日,卡特和托里霍斯簽署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確定廢除1903年美巴條約,巴拿馬將在1999年12月31日條約期滿後得到運河。
雖然時隔20多年後巴拿馬才能對運河恢復形式主權,但托里霍斯深知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他知道自身的實力,如果真把美國逼急了,可能這點權益都爭取不來。
到了此時,托里霍斯已經成了的巴拿馬的民族英雄,他的威望也達到頂峰。
單單是收回運河這一件事,就足以讓托里霍斯青史留名,但他想做的,遠遠不止於此。
他結束了巴拿馬的軍政府政治傳統,建立起文人政治;如解散議會,代之以全國民眾代表大會;實行土改,給農民分配土地;建立勞工法,保障工人基本權益;將美資企業收歸國有,發展本國的民族經濟……
▲經常行走在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
托里霍斯一向標榜自己既不走資本主義道路,也不走共產主義道路,要走巴拿馬自己的道路,他到底走了什麼樣的道路,從以上這些措施中就能看出端倪。
他對中國懷有極好的感情,曾對國民警衛隊的軍官下過一道命令——如果發現國民警衛隊計程車兵跟華人在街上發生矛盾,你可以先把華人放走,責任肯定大部分都在士兵身上。
托里霍斯對毛主席也非常仰慕。其實早在1964年的插旗運動中,在西方社會集體失聲的情況下,毛主席在人民日報頭版上發表了一篇支援巴拿馬人民反抗美帝的愛國主義鬥爭的稿件。
他非常希望得到一張毛主席親筆簽名的照片,然而這個願望並沒能實現。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訊息傳到巴拿馬的當天下午,托里霍斯就向中國轉達了他對毛主席逝世的哀悼,並在唁電中說他一直深切地希望能有幸認識毛主席。
他也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訪問中國,可惜這個願望也沒來得及實現。如果他不死,中巴兩國的關係可能就不會那麼坎坷。
1981年7月31日,托里霍斯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就在兩個月前,托里霍斯的好友,厄瓜多總統羅爾多斯也因飛機失事而身亡,而羅爾多斯同樣也是因為不屈從與美國的淫威,堅決捍衛厄瓜多的石油主權而深受本國人民愛戴。
所有的證據都證明美國中情局就是幕後黑手。
好友死後,托里霍斯召集家人,告訴他們,他很有可能是下一個,但沒關係,他已經做好了份內的事,運河主權已經迴歸了。
他也曾公開表示,“我是不會死在床上的,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你們舉起祖國的旗幟,親吻她,然後高舉著她繼續前進。”
一語成讖。
3
到底是誰執行了暗殺托里霍斯的任務?多年以後,有證據表明,是托里霍斯的繼任者諾列加。他把一個裝有小型炸彈的收音機遞給了托里霍斯,讓他帶上了飛機。
諾列加是支援托里霍斯發動政變的青年軍官之一,後來還當上了軍事情報局長。但他跟托里霍斯不是一路人,十足一個偽君子。
在擔任軍事情報局長的同時,他暗地裡還跟美國中情局之間有著近三十年的合作關係,比如作為中間人向一些國家的親美反政府武裝提供資金和武器支援;幫助美方扶持的國家政權打擊左翼游擊隊;默許中情局在巴拿馬設立監聽站等等。
美國之所以暗殺托里霍斯,主要是因為,換總統了。1981年,里根上臺,開始轉變對巴拿馬的策略,希望修改卡特與托里霍斯簽署的條約。
但大出美國意料的是,諾列加上臺之後,不僅不理美國這一套,相反卻強硬地堅決履行條約。
▲玩過使命召喚9的應該很熟悉諾列加
美國一看軟的不行,只能硬來了,開始給諾列加羅織各種罪名,什麼走私毒品、販賣軍火、實行獨裁統治、扼殺人權、充當間諜等等,但問題是,這一切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要是不支援,諾列加還真幹不這麼大。
隨即而來的經濟制裁、支援軍事政變,也都沒有讓諾列加下臺。到最後沒招了,美國說還是我自己來吧。
1989年12月20日,美軍開始入侵巴拿馬,代號“正義行動”,2.7萬名美軍和300多架戰機參與了行動,最終導致大量平民傷亡,諾列加也被抓回了美國進行審判。
但好在,後續的巴拿馬政府也沒有跟美國妥協。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運河正式迴歸巴拿馬共和國,當天的街道上,慶祝的人們高舉著托里霍斯的頭像,上面寫著“謝謝你,奧馬爾”。
人民沒有忘了他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