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據史料記載,我國是最早發明弓箭和使用弓箭的國家。
明代,吉林烏拉部落設有弓戶,世代煨弓制箭,供應軍隊使用。當時,八旗官兵每人必備的有兩把佩弓和至少200支箭,全部由烏拉和寧古塔提供。
那麼,當時的弓箭用什麼製作的呢?
作為主要的進攻武器,弓箭在製作方面也是極為考究的。
弓本身也有等級之分,其標準為“拉力”,即發箭的力度決定。等級最低的弓是為普通旗民製造的,有8個“拉力”;為親王貝勒和皇帝制作的弓則有18個“拉力”。
弓箭的製作過程
弓箭,箭桿取自樺木、山梨木,箭桿尾裝翎毛;箭弓用藤木做,弓上纏藤條或牛筋。
弓箭的箭頭有用石頭製成的石簇,或獸骨骨簇,或鐵打鐵簇。據傳最厲害的一種箭,帶兩個倒翎,稱之為“鎖喉箭”。
弓匠做箭時,不許女人觀看。上箭頭時,還要祭祀祖先。琿春密江生長著一種彈性很強的樹,非常適合做長箭。
滿族先世肅慎在商周時期,就能製作出精良的弓箭。肅慎與中原開始最早的交往時,就是把特製的弓箭作為禮物進貢。
弓箭的製作過程
滿族以弓箭聞名,以武藝稱雄。到了後金時期,作為善於騎射的狩獵民族,努爾哈赤把騎射作為立國之本。
在實行八旗制度中,平時生產,戰時從徵,都以箭法的高低為榮恥。無論王公大臣或旗丁,無不挽強善射。
歷史上的女真人,有遊牧狩獵的傳統,人人從小就練得一身的“能騎善射”的本領。
男性對武力更為崇尚。在滿族人家中,若是生下男孩,人們會在房門左框上懸掛一把弓箭。這把弓箭大約有一尺長,是用竹皮子製成,預示著未來男孩子長大之後,會成為武藝高強的一名英勇射手。
一般滿族的男孩長到四歲時,便會被大人抱到馬背上學習騎馬了。長到七八歲時,已經習慣於騎馬。過了十歲,騎馬飛馳如履平地。
居住在長白山與黑龍江一帶的滿族,是非常擅長騎射和狩獵的。在他們的生產生活中,箭是狩獵所用的主要工具,所以一名出色的獵手往往會受到人們的讚譽與尊敬。
多年來,圍繞著射箭,人們創造了許多競賽活動。滿族的射箭活動名目甚多,有騎射、步射、追射;有射柳條、射香頭、射米團、射兔等等。
其中,射柳活動是作為明清時期重要的端午節風俗,參與的人群不僅有皇親國戚,還有下層的普通百姓。
這些以騎射著稱的傳統活動,不僅反映在生活習俗中,還被賦予了多元體育文化的內涵。
如今,這些獨具特色的民俗體育活動,還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李俠
編輯:韓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