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風
94年前爆發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的序幕,標誌著人民軍隊建軍的開始。南昌起義是如何從勝利走向失敗的?本文將簡要介紹起義部隊南下廣東歷程,並對某些決策評析一二。
從南昌不戰而走
1927年8月1日上午,南昌起義取得完全勝利,成立了實際上由共產黨領導的、聯合國民黨左派和進步人士參加的革命政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革委會),選舉出宋慶齡、譚平山、周恩來、賀龍等25人為正式委員,其中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張發奎等7人組成主席團,由於列名主席團的成員有些不在南昌,譚平山任革委會的代主席,主持工作。革委會下設秘書廳、參謀團、總政治部及黨務、財政、宣傳等委員會,立即開始工作。作為軍事領率機關的參謀團任務尤重,暴動是勝利了,下一步該怎麼辦?參謀團成員周恩來、劉伯承、賀龍、葉挺等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部隊整編和制定行動方針及行軍路線中。
◆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週恩來。
8月2日,南昌市5萬多軍民舉行聯歡大會,慶祝起義勝利和革委會成立。起義各部隊進行整編,仍使用國民黨軍番號,打國民黨軍旗子,賀龍兼代國民革命軍第2方面軍總指揮,前敵總指揮葉挺,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下轄3個軍:第9軍,軍長韋杵(未就職),副軍長朱德,黨代表朱克靖。第11軍,代軍長葉挺,副軍長蔡廷鍇,黨代表聶榮臻,下轄第10師(師長蔡廷鍇)、第24師(師長葉挺,黨代表一說顏昌頤,一說陽翰笙)、第25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第20軍,軍長賀龍,黨代表廖乾五,下轄第1師(師長賀錦齋,黨代表方維夏)、第2師(師長秦光遠,黨代表陳恭)、第3師(師長周逸群,黨代表徐特立,該師當時還未成立)。全軍共22000餘人。
在這3個軍中,9軍是新成立的,有番號無部隊,韋杵是有聲望且思想進步的滇軍將領,當時在九江,發表他為軍長,是老同學朱德所請,向環伺南昌的滇軍示好。11軍是起義軍的主要力量,有15000餘人,戰鬥力強,黨的領導作用也比較突出。10師是鐵軍第4軍的起家部隊,24師、25師均由共產黨掌握的第一支武裝力量第4軍葉挺獨立團發展起來,老底子是25師的73團。20軍是賀龍一手帶出來的兩湖子弟兵,7000餘人,戰鬥力和紀律較差,黨組織在部隊中也沒有公開。但軍長賀龍鐵心向黨,意志堅定。
◆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9軍副軍長朱德。
早在半個多月前,中共中央臨時常委在武漢面對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到處腥風血雨的危急形勢,就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抵抗的總方針,計劃動員北伐軍中的葉、賀部隊舉行起義,並努力爭取張發奎共同打回廣東重建根據地,再度北伐。從7月20日,臨時常委第一次九江會議確定在南昌舉行暴動到8月1日暴動成功,回廣東這個總的戰略方向就沒有變過,但並不是沒有不同聲音。
提出不同建議的恰恰是起義總指揮賀龍,他的部隊中兩湖人多,他本人也是湖南人,去湖南建立根據地,無疑很有利,但與中共中央的決策不相符合,他又不是黨員,部隊也不佔多數,這個聲音不僅沒有引起參謀團的重視,還引發了一個很大的擔心,就是缺乏政治教育的湖南籍官兵容易逃跑。相反,葉挺贊同回廣東,他的部隊廣東人多。廣東又是革命的策源地,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廣東東江農民運動有基礎,到了東江,就可以得到農民的支援,還可以推動農民革命運動的大發展,適當的時機可奪取廣州。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佔領了潮汕出海口,就能得到蘇聯的外援。所以,多數人認為,在東江建立根據地,既是中央的決策,又比較容易實現。甚至有人提出,如果佔領廣東,一個月就可以有1000萬元的海關稅收,這個誘惑力相當大,總之是很好很好的,連周恩來也是一直熱情地宣傳和倡導回廣東。
◆南昌起義總指揮、20軍軍長賀龍。
在南下進軍廣東的路線上,參謀長劉伯承提供了兩項選擇,一是取道吉安、贛州、韶關、廣州,進入東江惠州地區;二是取道臨川(即撫州)、會昌、尋烏,進入東江嘉應州地區。第一條路是大路,交通、補給均好,但易遭到朱培德、李濟深、錢大鈞等部的阻擊。第二條路是小路,都是山區,行軍緩慢,物資搬運和後勤補給都較困難,但好處是在到達東江前,有可能不發生大的戰鬥。參謀團的成員從早到晚就沒有一刻歇息,此時已到了深夜,都疲憊不堪,對於決定生死存亡的進軍路線選擇沒有很好的精力去想了。葉挺、譚平山、周恩來,甚至20軍俄國顧問紀功意見一致,都想避免打仗,早點趕到東江。而主張走大路,力求打回去以壯聲威的賀龍孤掌難鳴,只得作罷。
現在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走了大路,也許會碰到敵人重兵堵截,也許起義部隊會被打垮打散,就像後來走了小路一樣,但同時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就是起義部隊得到了工農群眾的支援,加上一路行軍便利,減員又少,保持了戰鬥力,甚至擴大了隊伍,從而突破敵人堵截,順利到達東江。而後來事實證明,走小路不但沒有避開一系列的大戰惡戰,而且困難越來越多,叫一支剛剛脫離舊軍隊陣營、政治覺悟還不是很覺醒、革命意志還不夠很堅定的部隊,在最炎熱的夏季,只靠兩隻腳板在崎嶇的山路上負重長途遠征,吃住、醫療都保障不了,還要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一仗一仗地打下去,可想而知後果會是什麼樣。
被忽視的臨川整頓
1927年8月3日開始,按照預定方案和路線,朱德率第9軍、蔡廷鍇率11軍10師為先頭部隊,離開南昌向廣東進軍。8月4日,葉挺率11軍24師、25師也開始南下。8月5日,前委、革委會機關和賀龍率領的20軍撤離南昌。
當時撤離南昌十分匆忙,沒有等到十來支原本也要來南昌參加起義的部隊,這部分力量超過了2萬人,非常可惜。炎熱的天氣下遠征應有的準備和整訓也不管了,能帶的武器彈藥帶走,不能帶的就扔進贛江。起義時抓獲的俘虜統統放掉,不教育,不甄別,只想早點趕到說的像花一樣的廣東。
◆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11軍軍長葉挺。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剛離開南昌一天,作為先頭部隊的蔡廷鍇第10師竟然叛逃了!葉挺和蔡廷鍇都屬粵系出身,感情很好,對於南昌起義,蔡廷鍇不明形勢,也並不情願,但當時部隊已奉命進至南昌近郊,無法脫離,等於被綁在了起義的戰車上。現在開拔南下,他覺得時機到了,主動找葉挺請纓,擔任前衛,被矇蔽的葉挺還很高興。當10師8月4日前出至進賢時,蔡廷鍇將共產黨員控制的30團予以解決,全體軍官和政治工作人員被繳械,他釋出脫離共產黨的通電,把部隊向東拉往河口、上饒一帶。第10師5000精兵的叛逃,使起義部隊損失了總力量的1/4。3個主力師從此剩下了2個,整個行軍序列的左翼失去了屏障,沉重打擊了剛剛踏上南下征途的起義部隊計程車氣。訊息傳到已走到臨川李家渡的葉挺、周恩來,均備感難過、沮喪。在蔡廷鍇部叛逃的影響下,兩天後,第20軍參謀長陳浴新也帶第2師5團700餘人,乘行軍中部隊間隙較大的機會,脫離起義部隊,逃回武漢唐生智那裡去了。
8月6日至8日,起義部隊陸續抵達距離南昌190餘里的臨川,出發才短短几天,暴露的問題太多了,有整師整團的部隊叛逃,有開小差逃亡的,有因中暑而倒斃的,病號大批出現,亂丟槍支彈藥已成普遍現象,甚至連大炮這樣的重武器都丟在路邊沒人管,部隊簡直就要散夥了,不能再這麼走了!參謀團人人憂心如焚,決定停留一週,進行休整,主要是研究加強宣傳教育的問題,整頓黨和軍隊的組織。
◆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劉伯承。
劉伯承初步統計,三天來,逃跑和病死的人數超過了4000,加上第10師和2師5團大部的叛逃,目前全軍僅剩下13000餘人。負重行軍狀態下,子彈丟棄了幾乎一半,有的部隊已經發生了放槍拉夫、進院捉雞的事。
對於臨川這次整頓,史料十分匱乏,許多當事人都語焉不詳或一句帶過,有限的回憶有:1、正式組建了第9軍和20軍第3師。第9軍番號在南昌就已釋出,這次以原第3軍軍官教育團為基礎組建,實力相當於一個營400餘人,副軍長朱德代行軍長職務。以20軍第6團(新兵團,還剩700餘人)和教導團(主要是學生兵,還剩800餘人)正式組建成立第20軍第3師。2、吸收了肖志戎、李井泉率領的臨川農民自衛軍和部分青年參加起義軍。3、等來了陳毅和其他數百名未及參加南昌起義的同志。4、開始重視宣傳教育。自臨川繼續南下後,各部隊普遍加強了政治教育和宣傳鼓動工作,如印發了賀龍的《告全體官兵書》,向官兵們闡明革命對解放貧苦工農的意義;草擬了《土地革命宣傳大綱》,宣傳黨對開展土地革命的決心和政策;還在各部隊召開了黨員大會和革命軍人大會,由領導同志親自作報告;總政治部還組織了宣傳小分隊,沿途開展宣傳鼓動。5、在組織上也做了一些調整,11軍撤換了兩名認為不可靠的團長。
這次短暫的整頓,產生的效果是明顯的,部隊上下精神一振,前進的方向更加明確,組織上有所健全,總實力得到少許補充,部隊成規模的叛逃此後也基本杜絕,同時軍紀也得到了一定約束。但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思想侷限,這次整頓並沒有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重點,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還是很薄弱。即使這樣,對比以後朱德、陳毅開展的“贛南三整”和毛澤東的“三灣改編”對建立人民軍隊的偉大貢獻,臨川整頓可以說是二者的雛形或前奏,不應忽視,要重新審視和評價它在黨史、軍史上的地位。
起義部隊剛在臨川喘了口氣,但又出現了11軍和20軍的參謀人員叛逃,南下軍事計劃有洩露的危險,原定一週的整頓不得不提前結束,繼續南進。敵人很快將知道起義軍南下的路線,前委決定到瑞金後改變行軍路線,轉經閩西汀州(即長汀)、上杭再進入東江。
壬田和會昌兩戰兩捷
8月13日,起義部隊到達宜黃,由於反動派的煽動,老百姓都躲了起來,整個宜黃城內只有48個60歲以上的老人,部隊的給養十分困難,更談不上群眾的支援。因此,前委命令,從宜黃開始,起義部隊沿途要開展反土豪的鬥爭,籌集糧款,擴大我軍影響。
在宜黃,一直密切關注著敵軍動向的參謀團得到了比較完整的敵情報告。目前的形勢是,前有堵截,後無追兵(張發奎為儲存剩餘力量,未派兵追趕)。前面有錢大鈞、黃紹竑、黃琪翔三部2.6萬人正向會昌、瑞金一帶聚集,更前面還有李濟深也正在調集兵力,估計半個月內可達3至5個師。該來的還是來了,避不開,那就打過去。參謀團決定趁敵立足未穩,率先發起攻擊。
◆瑞金壬田戰鬥舊址。
8月18日,起義部隊進抵廣昌。根據作戰部署,部隊分為兩路:第11軍為右縱隊走寧都;第20軍第1、2師和教導團為左縱隊走石城,兩軍平行向瑞金進軍。革委會本部由剛組建不久的第3師剩餘部隊掩護跟進,第9軍人數太少,獲准隨20軍一起行動。隨著離廣東越來越近,中共中央指示廣東省委,做好接應南昌起義部隊的準備工作。
8月25日,賀龍率領的第20軍先頭部隊,在距離瑞金30裡之壬田與國民黨軍錢大鈞部的兩個團遭遇,而此時,右縱隊的主力11軍還未趕到。時不我待,20軍和9軍主動發起攻擊,錢大鈞部抵抗極其頑強,起義部隊傷亡嚴重,3團團長犧牲,4團團長負重傷(後在上杭犧牲)。朱德建議將敵人放近了打,使敵無法發揮火力優勢。賀龍認為方法不錯,下令將反撲之敵放到40米以內再開火。果然奏效,20軍打得敵全線後退,趁勢佔領瑞金縣城。戰後清點人數,20軍傷亡600餘人。
8月26日,起義部隊主力亦進入瑞金。參謀團從繳獲敵軍的檔案看,得知錢大鈞來得最快,已在瑞金南90裡的會昌集結了10多個團的兵力。看來,不破會昌之敵,則不能南進廣東。參謀團制定了一個作戰方案,由朱德統一指揮20軍的第3師及2師5團正面佯攻會昌,主力11軍的24、25師由右翼迂迴包抄,20軍第1、2師作為預備隊,在瑞金待命。指揮部設在會昌城西的南山嶺主峰。
8月30日晨,我軍佯攻部隊向會昌發起了進攻,打著打著,指揮部發現主攻的11軍部隊跟壬田戰鬥一樣,仍未在規定時間內出現。20軍3師單打獨鬥,雖然攻勢猛烈,但錢大鈞馬上將手上所能調集的部隊都集中到了正面。形勢立馬逆轉,朱德覺得不能再進攻了,守住現有佔領的陣地要緊。3師的官兵們在敵人猛烈的反撲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毫無懼色地與敵拼搏。人越打越少,6團團長負重傷,朱德指定該團營長陳賡代理團長,自己也拿起步槍上了一線。不多時,3師教導團團長侯鏡如、6團代理團長陳賡均負重傷。12點過後,3師彈藥消耗殆盡,無法繼續支援,奉命收縮陣地。
◆會昌戰鬥油畫。
13時,11軍24師和25師終於分頭趕到了,原來他們一個是因為地圖標註不準,多走了路;一個是夜間走錯了路,拐到了洛口,趕忙折了回來。這兩個主力師一投入戰鬥,敵軍的攻勢馬上被遏制住了。再接著,兩個師分頭攻向會昌,氣勢奪人。下午,擔任預備隊的20軍第1、2師也到了,一併投入戰鬥。16時,我軍攻佔會昌,殲敵約4個團,俘敵900餘人,繳槍1000餘支。壬田、會昌兩仗下來,錢大鈞的部隊基本被打垮,1萬餘人只收攏了2000餘人,我在會昌亦損失800餘人。
會昌之戰結束後,起義部隊返回瑞金休整。在瑞金縣的一所小學內,由張國燾主持,譚平山和周逸群,周恩來和李一氓分別作為入黨介紹人,宣佈賀龍、郭沫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在20軍部隊中也開始公開發展黨團員,後來周逸群在給黨中央的報告中說:“20軍中以第3師黨務最為發展,且1個月,全師黨員就達500餘人”。
再次錯失良機
解決了當面之敵的壓力,但下一步怎麼走?革委會和參謀團展開了積極討論。主要意見有3種:第一種,主張按最早的計劃,從瑞金向南經尋烏,先與錢大鈞殘部在筠門嶺作戰,爾後進入梅縣。理由是此路線最為直接,敵情也不嚴重。第二種,主張就以瑞金和閩邊一帶為根據地,以少部兵力進入潮汕一帶活動。理由是這樣最為安全保險。第三種,主張按臨川修改過的計劃,從瑞金向東經閩西長汀、上杭、粵東北之大埔,進入潮汕。理由是可以以水路運輸傷員和輜重,福建境內沒有什麼敵情,進入廣東較為輕鬆。
現在看來,第二種方案最好,真要實行了,瑞金在1931年成為紅色之都的時間恐怕就要提前了。但它實際上是拋棄了以回師廣東、重鑄北伐為中心的一貫戰略,不能為大多數人接受。普遍的認為還是全力回廣東,這個思想不能動搖,到了潮汕,佔領了出海口,國際必然馬上接應我們,那時一切都好辦了。而第一種方案,劉伯承顧慮的是,雖然錢大鈞部不足為患,但黃紹竑部會緊跟不放,我們的上千傷員走不快,還有分兵掩護,而走福建就沒有這個擔心。意見幾乎是一邊倒了。此時長時間患病的周恩來已經認識到,當時南昌決定走小路是錯的了,不僅沒有避開戰鬥,還損失不小。走福建的山路,勢必會延長路上的時間,肯定會給敵人從容佈置,以逸待勞。但傷員和輜重是萬萬丟失不得的。幾經討論之後決定,全軍走福建進入潮汕。就這樣,起義部隊再次錯失良機,他們誰也想不到,前方等待他們的將是慘重失敗。
◆南昌起義部隊南進廣東和上井岡山示意圖。
9月2日,賀龍率20軍先行,從瑞金向福建汀州進軍。7日,11軍也開往汀州。隨後是譚平山帶的各機關,最後出發的是李立三帶的傷員和周士第帶1個營後衛。9月5日至11日,起義部隊先後到達汀州,受到了汀州人民的熱烈歡迎,300名傷員進入福音醫院治療。這家醫院的院長就是著名的“紅色醫生”傅連暲,醫術高超,治好了陳賡的腿傷。
在汀期間,起義部隊召開了軍事會議,討論了奪取東江地區的計劃,決定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於三河壩;再經揭陽出興寧、五華取惠州。不久,起義部隊進駐上杭,又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抽調幹部加強基層政治思想工作。
潮汕失敗
應該說穿行閩西這一段行程,起義部隊真的沒遇到敵人的正規軍,雖然山路崎嶇,走得有些慢,但總算是來到了廣東的東北角,潮汕、東江都已不遠。9月18日,起義部隊由閩入粵。19日至22日,各部隊先後到達了大埔縣境內的三河壩。此時,起義部隊的非戰鬥人員已達2000餘人,作戰部隊還有8000餘人。按照汀州軍事會議的決定,實行了第一次分兵:朱德率第9軍和第11軍25師約2500餘人駐守三河壩,警戒梅縣方面敵錢大鈞部;主力部隊向潮州、汕頭進軍。
三河壩分兵,後來陳毅回憶稱之為“悲慘的決定”,這使起義軍本已十分薄弱的兵力又減少了一個主力師。後來,李濟深就以錢大鈞部在三河壩牽制25師,集中兵力對付南下潮汕的起義部隊,使之陷入重圍。
◆起義部隊進入廣東釋出的佈告。
9月23日,葉挺率前鋒24師未經戰鬥,進駐潮州。次日,進佔汕頭。汕頭正是海口,是一直企望著與共產國際接上頭的地方,諸多領導人的心終於放下了。此後一週內,成立市政府、宣傳、肅反、籌集軍餉、恢復秩序、召開群眾大會、組織工農政權等等,臨時政府那一攤子,全都鋪開了,史稱“潮汕七日紅”。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可危險往往在你得意的時候突然來臨。在汕頭,起義部隊實行了第二次分兵。前委命令周逸群率20軍第3師約1000餘人警衛潮汕地區,革委會各機關駐汕頭,參謀團隨葉挺、賀龍兩軍主力向揭陽、豐順進軍。
汕頭是到了,但國際在哪?苦等了好多天,國際沒來,倒是來了中央代表張太雷。實際上,從南昌暴動一開始,共產國際就沒有援助計劃或行動,相反對南昌暴動興趣不大,隨著起義部隊勢頭越來越弱,就更沒有援助的必要和可能了。張太雷到汕頭另有使命,從起義部隊撤出南昌後,就與中央失去了聯絡。他來是傳達“八七會議”之後中央新的精神;替換周恩來和譚平山,擔任起義部隊總負責;擔任廣東區委書記等。國際沒等來,尤其是張太雷講中央的決定是實行土地革命,堅決丟掉國民黨的招牌,放棄潮汕,開往海陸豐,和那裡的農民會合。這一下讓大家既吃驚憤懣又無所適從,之前的都搞錯了?
◆血戰三河壩油畫。
9月26日、27日,賀龍、葉挺率主力11軍24師和20軍1、2師(已不足6000人)先後進佔揭陽。此時,敵錢大鈞部殘部3000餘人在梅縣方向牽制駐三河壩的我25師;黃紹竑部2個師9000餘人由豐順窺伺潮州;陳濟棠部3個師1.5萬餘人,經湯坑直趨揭陽。我軍主力陷進了李濟深佈設的口袋陣。28日,我主力部隊向湯坑進軍。在距湯坑30裡之白石、汾水一帶與三倍於我之敵遭遇。起義部隊浴血奮戰兩晝夜,損失2000餘人,24師下級幹部傷亡殆盡,20軍戰死兩名團長。我無力再戰,30日不得已退至揭陽。敵黃紹竑部也乘機向潮州進犯,我腹背受敵,又被迫撤出。10月1日,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前委、革委會主動退出汕頭,向海陸豐轉移。
駐三河壩的9軍和25師在10月2日也遭到敵錢大鈞部襲擊,與敵激戰兩晝夜後,傷亡過半,於3日晚向潮汕方向轉移,他們還不知道我軍已無法在潮汕立足。也就是在這一日,起義部隊主力陸續到達普寧縣的流沙。周恩來召集前委、革委會、各軍及地方黨負責幹部聯席會議。決定起義部隊立即撤向海陸豐;非武裝人員由海口分赴香港或上海。午後,起義部隊在烏石圩遭敵陳濟棠11師和徐景唐13師截擊,遭受嚴重損失。10月7日,從烏石圩突圍的11軍24師900餘人,在70團團長董朗的率領下,經甲子港進入陸豐縣,在碣石溪與當地農軍會合。這部分力量以後發展成為東江根據地紅2師,一年後也遭到失敗,不復存在。10月10日,與指揮機關失去聯絡的第20軍1、2師約2000餘人,在陸豐縣被敵陳濟棠部繳械。
◆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
從三河壩撤出的9軍和25師殘部,在饒平縣茂芝與自潮、汕撤退的起義部隊約200人匯合。隨即,這支隊伍在朱德、陳毅率領下向閩粵贛邊山區轉移,後來這支南昌起義部隊的唯一餘脈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合,以後發展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之一,歷經90年風雨征程,現在演變為北部戰區和中部戰區的兩支陸軍合成旅。
周恩來帶病處理善後事宜,安排起義部隊的領導成員由海路安全轉移後,和葉挺、聶榮臻也一起去了香港。後來,周恩來赴上海到黨中央工作,葉、聶二人則到廣州,又參加了廣州起義的組織和領導。
對於南昌起義先勝利後失敗的教訓,特別是決定南下廣東,不少領導人都有過反思。朱德認為:“失敗的主要教訓,就是起義軍沒有和江西的農民運動相結合,而去了廣東。”如果就地堅持,“那是完全可以站住腳的”。這一點是共識,而且那時黨還不成熟,周恩來就說:“那時我們很幼稚。”主導思想還是認為要取得大城市和國際的援助,才能繼續革命。聶榮臻也說:“為什麼一定要南下?當時還強調佔領海口,以爭取外援,今天看,這種想法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是不對頭的。”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援: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