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山東鄒城九龍山南麓的魯荒王墓,又稱為荒王陵,因其宏大的規模,精美的出土文物而聞名天下。荒王陵的出土文物中有一頂明初親王冕冠九旒冕實物,全世界就這麼一件。然而就在荒王陵附近還有一座魯靖王墓,其地面建築卻僅僅剩下三根石柱。魯荒王即魯靖王之父,可是父子二人的身後際遇卻相差如此之大,難免令人唏噓。
事實上單以人品而論,魯荒王比起兒子魯靖王,可謂是雲泥之別。魯王一系宗室在有明一代一向口碑良好,而這全是託魯靖王的福,和他們家的始祖魯荒王沒什麼關係。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魯靖王朱肇煇的傳奇人生。
魯王府獨苗
朱肇煇,生於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六月十二日,魯王朱檀庶長子,生母戈氏,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八孫。
魯王朱檀,朱元璋第十子,生母郭寧妃是開國功臣鞏昌侯郭興和武定侯郭英的妹妹。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信國公湯和之女被冊為魯王妃。當年十月,魯王攜王妃一起前往封國山東兗州府就藩。
《明史》對朱檀的評價是“好文禮士,善詩歌”,似乎是一位賢王。然而根據明初大內密檔,魯王和王妃在封國無惡不作,將大量民間及軍中孩童綁入王府閹割。傳說所閹割之物被用來當作藥引,配合夫婦二人煉丹。
十六日,魯,至無禮,其妃當凌遲處死。這等撥東西,一日著內官召回宮來凌遲了。如何將民間十歲、七八歲將在宮中玩耍,三五日才方將出。閹為火者,怒及當境人民。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太祖皇帝實錄》
朱元璋聞訊之後怒不可遏,下旨將魯王妃賜死,魯王本人則被帶回南京接受“髡刑”。所謂的“髡刑”,是上古五刑之一,即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侮辱性極大。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七月,湯和的另一個女兒被重新冊封為魯王妃。
甲申,冊信國公湯和女為魯王檀妃。妃,前妃之女弟也。—《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一片苦心,並不能為兒子朱檀所理解。他繼續服食著金石丹藥,甚至毒性發作把眼睛給弄瞎了。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魯王朱檀終於毒發身死,年僅20歲,朱元璋給他賜了一個“荒”的惡諡。而此時的朱肇煇,僅僅只有一歲半,若是他不幸夭折,魯王府就要除國。
朱檀去世後,朱肇煇是繼續生活在封國兗州,還是回到南京生活?筆者以為初期朱肇煇和嫡母魯荒王妃湯氏及生母戈氏一起生活在兗州。因為魯王府左長史胡秉忠在朱檀死後曾上奏朝廷,就魯荒王歲祿如何處理請示朱元璋。老朱讓他如數收受,則其原本的打算是讓朱肇煇繼續在兗州王府內生活。
戊午,魯府左長史胡秉忠奏:“王府歲給米五萬石,折收金銀、鈔錠,已移文山東布政使司。今魯王薨而有司送納如故,未敢即收。”上諭戶部尚書楊靖曰:“王府歲用,已有定製。王雖薨,國用不可缺也。”命如數收受。—《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八》
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信國公湯和在進京朝覲之時突然中風,朱元璋特旨命魯王妃歸寧侍疾。湯和此後纏綿病榻多年,若是魯王妃一直待在鳳陽,則兗州魯王府內無人主事,估計老朱就此把朱肇煇召回到南京進行撫養。
根據《實錄》的記載,朱肇煇在“歲庚辰”那年被冊封為魯世子。庚辰年即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這一年朱肇煇13歲。之所以會有這樣特殊的記錄方式,是因為朱肇煇的四伯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戰爭”,最終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朱棣登基之後廢除了建文年號,故而後世史書上碰到建文年間的史事,就用干支紀年法進行代替。
深受四伯喜愛的大侄子
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梟雄,朱棣對待宗室自然不會像侄子朱允炆那樣幼稚。基本就是用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恩威並施的方法進行安撫。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朱肇煇襲封魯王。同時由於魯王府多年無人居住,朱棣還讓兗州府地方官員加緊修繕,為朱肇煇之國做準備。
丁巳,山東兗州府通判江澄言:“今率沂州等州縣民丁三千餘人修治魯府。東作方殷,乞暫停工,令歸耕種,俟農隙就役。”從之。—《明太宗實錄卷十九》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三月,中兵馬指揮嚴敬之女被冊為魯王妃。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朱肇煇攜王妃一起再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兗州魯王府。和他荒唐胡鬧的老爹朱檀不同,朱肇煇嚴謹敦厚,即使是朱棣也對他高看一眼。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在南京待了多年之後第一次回北京視察。途經濟寧州之時,嗣魯王朱肇煇親自在道旁迎接,史稱其“周旋進退,儀度可觀”。朱棣特地將其召到行殿賜酒饌,又命山東布政司額外賜魯王食米一千石。等到次年十月朱棣啟程回南京之時,朱肇煇再次到濟寧州見駕,依然得到了一千石的祿米賞賜。
此後朱棣幾次巡狩北京,都會在濟寧州和朱肇煇見一面。甚至在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巡狩途中,還發生了一樁奇事。朱棣在抵達濟寧州的前一日,居然夢到魯王前來接駕,這可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乙丑,車駕次濟寧。先夕夢魯王肇煇侍立於前甚恭。既旦,肇煇來謁。上甚喜,賜敕獎勵,加賜彩幣、米千石。蓋肇煇居國簡靜,奉法謹禮,上素重之雲。—《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魯王府護衛
魯王府的護衛稱為兗州護衛,設立於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從史書記載來看,似乎並沒有像明初其他親王一樣有三護衛之眾。朱檀死後,兗州護衛一直處於放羊狀態,連指揮使王福也調任岷州護衛指揮使,支援岷王朱楩坐鎮雲南去了。
但是由於朱肇煇的存在,這支護衛軍終究沒有被裁撤。魯王之國之後頭三年,朝廷全額支付兗州護衛軍士的月糧並免其屯種。三年之後以六分屯田,四分守城。到了朱棣駕崩,皇太子朱高熾即位後,由於王府損漏,魯王提出可由其護衛軍進行修理,但求免其當年屯種。對此仁宗朱高熾堅決不同意,讓魯王護衛在農閒時候動工。
壬子,魯王肇煇奏:“本府居室損漏,欲令護衛官軍修理。請停今歲護衛屯田,免其子粒。”賜書答曰:“屯田,國之大政。皇祖、皇考製為萬世不易之法。兄初即位豈可遽違?以狥賢弟之情?且詔書已定,獨於賢弟更之,眾其謂何?況子粒充本衛軍糧於王府,固自有益也。居室損漏者,可侯農隙修之。”—《明仁宗實錄卷十四》
事實上魯王之所以動這個腦筋,是因為不想讓自己的護衛去幫朝廷運糧。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負責漕運的平江伯陳瑄上奏朝廷,指出山東都司在永樂朝的時候一直呼叫兗州護衛旗軍一千三百人協助運糧。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魯王以修理王府為藉口,將其護衛軍調回。此後朝廷動用登州、萊州、寧海、膠州四衛所旗軍進行頂替,但這些衛所靠近海邊,不但“路遠來遲”,還因為“不諳水運”,往往誤事。現在王府已經修了四年了,能不能把兗州護衛官軍重新調來運糧?
其實我們想想古人真的是很辛苦,運糧對於兗州護衛官軍來說是額外的任務,一旦有所損失還可能受罰。關鍵是運糧回來還要繼續種地,難怪朱肇煇要想辦法把他們接回來。到了明武宗正德朝劉六劉七大起義之時,義軍圍攻兗州城,魯王護衛當時在守城之時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爭議事件
- 王府官員誥命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 朱肇煇向朝廷提出魯王府紀善王貞已在府三十餘年,請升其為右長史,與左長史鄭昭等人一起致仕(退休)。由於魯王賢名在外,宣宗朱瞻基認為王府官員輔導有功,同意了朱肇煇的請求。
鄭昭退休之後,新任魯王府左長史王璞向朝廷提出給予誥命。行在吏部尚書蹇義指出朝廷官員三年考稱之後,才能給授誥命。但是王府官員例不考核,則其給授與否,請陛下明示。宣宗表示當年仁宗皇帝曾經特恩給過王府官員誥敕,按成例操作就是了。
上曰:“王府官豈可分內外?先朝既與誥敕,當並與之。必自長史、紀善始。”—《明宣宗實錄卷十五》
- 親王令旨領物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魯王。等到宣宗駕崩後,即位的是皇太子朱祁鎮,即英宗。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五月,朱肇煇第五子朱泰野封東阿王,訓科徐鷟之女為東阿王妃。第六子朱泰塍封鄒平王,百戶項通之女為鄒平王妃。
朱肇煇隨即派出門正簡寧帶著魯王令旨,去北京禮部領取王妃冠服、儀仗。行在禮部尚書胡濙也沒多想,如數給予之後才向皇帝進行彙報。小皇帝有些生氣,隨口問了一句:“先朝故事有王府以令旨詣部領物例否”?結果禮部儀制司郎中劉孟鐸表示洪武和永樂年間的檔案資料都在南京,自己無法檢閱。這下可把皇帝惹火了,言官們也對包括胡濙在內的禮部官員進行了炮轟,此事以劉孟鐸下獄治罪才算告一段落。
儀制司郎中劉孟鐸等奏:“洪武、永樂間案牘在南京,無以檢閱前例。”於是給事中、御史劾濙等妄奏及王府官違制之罪。上宥濙等及王府官,令勿再犯。下孟鐸等獄治罪。—《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二》
- 懲治腐敗
當年處理魯王令旨事件時的英宗,只是個11歲的孩子。但是到了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風華正茂的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卻做了別人的階下囚,連皇位也讓給了弟弟郕王朱祁鈺。好不容易回到京師,又在紫禁城外的南宮中被軟禁了多年。直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才趁著弟弟病重重新奪回了皇位,並改年號為天順。
經過多年囚徒生涯的歷練,二次上臺的朱祁鎮顯然比之前要稱職得多。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三月,英宗寫了一封信給魯王朱肇煇,對土木堡之變前朝廷官員因公到魯王府出差,竟然公開索賄的行為表示了歉意。
朱祁鎮表示王府財力也不寬裕,朝廷官員如此胡作非為,實在令人痛心。今後如果有人膽敢再犯,無論涉及到哪個層面,一律進行追究。為了加強說服力,英宗舉例稱此前修武伯沈煜前往山西潞州沈王府行冊封典禮,索要王府賄賂達數百兩白銀,已經將他按律治罪。希望叔祖放心舉報,朝廷一定會為宗室撐腰。朱祁鎮靠著政變才重新登基,自知得位不正,因此對於宗室也是多方籠絡。
今後但有遣去內外人員到府,除飲饌之外,一毫財物不可與之。若有無知之徒不顧廉恥,求索財物者。事發仍炤正統年間事例,正犯處死,全家邊遠充軍。庶使人知守法,親族不至勞費。專書奉達,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實錄卷三百六》
- 渴望朝覲的心
除了在濟寧州接駕以外,朱肇煇在永樂朝還曾經多次前往南京朝覲四伯。但自從朱棣遷居北京之後,魯王卻一次也沒有去過這個大明王朝的新都。不知是否這個原因,讓朱肇煇對北京皇宮充滿了好奇,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他多次請求前往北京朝覲。雖然每次都遭拒絕,卻依然樂此不疲,我們來盤點一下大概的次數:
第一次: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九月
就在八月份,在山東境內發生了漢王朱高煦之亂。漢王是太宗朱棣次子,老牌野心家。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很快平定了叛亂,於是魯王朱肇煇提出詣闕祝賀。說實話宣宗挺尷尬的,骨肉相殘,有什麼好慶賀的?所以他婉轉拒絕了這位堂叔的請求。
戊午,魯王肇煇奏皇上親率六師討叛逆,以安宗社,請詣闕賀。上嘆曰:“此家之不幸事也,中心愧之,何用賀為?” 復書止之,後諸王有奏請賀者皆止之。—《明宣宗實錄卷二十一》
第二次: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三月
這一次的背景是什麼?其實就是發生在半年前的魯王令旨事件。英宗發了脾氣,懲治了行在禮部官員,魯王必須做出一定的姿態,以挽回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果然英宗以魯王“年高道遠,跋涉不易”的理由,讓他不必專程赴京。
第三次: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五月
兩個月前,朝廷冊封兵馬副指揮李浩之女為魯府鉅野王妃。鉅野王朱泰墱,朱肇煇第四子。早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的時候,北城兵馬副指揮蔡祥之女就已經被冊封為鉅野王妃。至於這位李氏,大機率是鉅野王繼妃。
不過魯王以此為由,提出帶著鉅野王朱泰墱一起赴京謝恩,是不是有些過了?所以英宗再次以“道里跋涉”的理由予以拒絕。
第四次: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六月
當年五月,已經年滿16歲的朱祁鎮大婚,皇后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錢貴之女錢氏。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第一次在皇帝登基之後冊立皇后,自然是十分隆重。魯王朱肇煇當然不能放過這次機會,再次請求赴京祝賀。
甲辰,書復魯王肇煇曰:“承喻欲來賀立中宮,足見親厚之意。但道途跋涉非易,可不必來。”後諸王欲來賀者,俱復書止之。—《明英宗實錄卷九十三》
第五次: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十月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五月,朝廷冊封魯府安丘王嫡長男陽鐆、樂陵王嫡長男陽鎏、鉅野王嫡長男陽鎣俱為長子,賜一品冠服,其妻俱封為夫人,同賜冠服。
安丘王朱泰坾,朱肇煇庶長子。樂陵王朱泰壆,第三子。鉅野王朱泰墱,第四子。這一年魯王已經65歲,連孫兒們都有了夫人,稱得上福祿雙全。因此借這個機會,朱肇煇再次提出率諸孫赴京謝恩。
即使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親王60歲以後也無需赴京朝覲,因此景泰帝朱祁鈺理所當然地再次拒絕了叔祖的請求。不過可能是年紀大了,此後魯王再沒有提出朝覲的請求。就此至死也沒能領略一下北京皇宮的風采,想來也是有些遺憾。
結語:明英宗駕崩後,皇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憲宗,此時的魯王朱肇煇已經升級成了皇帝的曾叔祖。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六月,憲宗得知魯王病重,立刻派出御醫前往兗州。可惜御醫也沒有用,七月十五日,魯王朱肇煇去世,在位64年,享年79歲,賜諡曰靖。魯靖王一生共有六子四女:安丘王朱泰坾、魯世子朱泰堪、樂陵王朱泰壆、鉅野王朱泰墱、東阿王朱泰野、鄒平王朱泰塍,諸城郡主、文登郡主、鄆城郡主以及福山郡主。
朱肇煇嫡母魯荒王妃湯氏: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月去世,史書對其的評價是“撫育教誨有度”,可以說魯靖王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賢王,這位湯和的次女功不可沒,成功地洗刷了她姐姐身上的恥辱。朱肇煇生母戈氏: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十月去世。
魯靖王出生不久,其父魯荒王便英年早逝,整個魯王府的傳承都壓在了這一個小小嬰兒的身上。好在他的嫡母湯氏和生母戈氏悉心教導,最終朱肇煇不但茁壯成長,還成功開枝散葉,讓魯王府傳承至明末。而且由於魯靖王的優良家風,魯王府宗室不但口碑良好,明末魯王朱以海更是為了抗清大業奔走一生,可謂不辱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