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
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
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
圖為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新華社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後,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並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透過下面這些斑駁影像,讓我們再次重溫歷史,並向犧牲的英雄兒女們致敬!
一·二八事變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
淞滬抗戰堅持了1個多月,使日本侵略軍遭到沉重打擊,死傷萬餘人,多次更換司令。新華社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盧溝橋製造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抗戰開始)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同仇敵愾頑強拼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3個月,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迷夢。
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首戰大捷,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第一個大勝利。
臺兒莊戰役
1938年4月7日,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的首次重大勝利。
圖為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戰役中的重機槍陣地(攝於1938年)。新華社
武漢保衛戰
1938年6月—10月,敵後游擊戰爭的猛烈發展,拖住了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日本被迫轉入長期持久的局面。(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戰略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地道戰
軍民依託地道,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掃蕩。
地雷戰
抗日根據地軍民使用各種地雷同敵人鬥爭。
圖為敵後民兵在埋地雷,配合主力兵團作戰,打擊日本侵略軍。新華社
日本宣佈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終戰詔書》,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簽署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
圖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新華社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並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
圖為何應欽(左)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書。新華社
血與淚的歷史告訴我們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強大
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忘曾經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紀念九一八事變90週年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本文綜合自 央視新聞 上海釋出 上海觀察
相關作者:章迪思 黃海昕
來源: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