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9年“和平將軍”張治中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他在遺囑中這樣寫道:“我的後半世生活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眼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大大改善。”
他的後半生是幸福的,前半生卻是充滿矛盾的。作為國民黨高階將領,同時又是共產黨的摯友,許多事情常常身不由己。
但身陷歷史漩渦,他始終堅守愛國信仰,逆流而上……
一、重慶談判,張治中對警衛說:“保衛毛澤東,要勝過我十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的努力,中國人民終於趕走了侵略者。霧都重慶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但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的張治中卻高興不起來。
他獨自悶在家中,思考著當前的局勢,雖然抗戰已經取得勝利,但國內問題就像這霧都一樣,被迷霧籠罩。為了國家的和平安定,他同國民黨內的一些進步人士力勸蔣介石電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事。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接連收到蔣介石發來的三封電報後,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蔣介石是個十足的兩面派,他表面上答應了張治中等人的和談要求,背地裡卻在為發動內戰籌備軍火。
毛澤東深諳重慶之行的兇險,但“八年抗戰,人心思定,和平建國是人心所向,”權衡利弊之下,會議決定毛澤東等人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談判。
這一切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他斷定毛澤東不會赴約才連發了三封電報,如今看來,他只好將“假和談”這齣戲演下去,於是派張治中、赫爾利特到延安去迎接。
這是張治中第一次到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他雖是國民黨,卻與共產黨有著不解之緣。早在黃埔軍校時期,他就向周恩來提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國民黨高階幹部的身份並未使他如願,周恩來真誠地表示:“稍待適當時機為宜,中共保證今後一定暗中支援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此後張治中一直主張和共產黨合作,同共產黨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45年8月27日,張治中、赫爾利特乘坐的專機抵達延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熱情地迎接了他們的到來。
當天晚上,周恩來對張治中說:“我最擔心的是毛澤東的安全問題。”重慶局勢複雜,張治中也正在為了此事擔憂。他稍作沉默,回答:“毛先生住別的地方你不放心,我可以把桂園騰出來,讓毛先生住。”
張治中所說的“桂園”是他在重慶的公館,位於上清寺馬路邊,交通便利,對面就是蔣介石的侍從室,警戒森嚴,將毛澤東安排住在這裡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
周恩來很欣慰,但他仍有遲疑:“只是苦了你一家人,讓嫂夫人和孩子們住哪兒?”
張治中笑著說:“那好辦,重慶那麼大,在哪找不到一處房子?”接著他們又聊到了保衛問題。張治中說:“保衛人員不成問題。平時我的桂園就住著政治部警衛營一個手槍排,這些人都是我的家鄉子弟兵,一個排不夠用,可以再調人來。”
8月28日,毛澤東抵達重慶後入住桂園。張治中派親信組成服務人員,專門負責毛澤東的炊事、清掃、接待等工作,他還多次囑咐警衛人員:“保衛毛澤東,要勝過我十倍。”
毛澤東在重慶的43天,桂園變得熱鬧起來,各黨派、民主人士常來此求見,10月10日,《雙十協定》的簽訂也是在這裡。和談的成功,張治中做出了極大貢獻。
第二天張治中護送毛澤東一行返回延安。出艙門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感動。整個機場站滿了迎接毛澤東“回家”的群眾,他們的臉上帶著喜悅,眼中含著淚水,滿懷深情地望著他們的領袖。
這一幕令張治中終身難忘,群眾深深愛著他們的領袖,正體現了共產黨所做之事是為了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的成就來自於人民。
第二次來到延安,中共中央為張治中舉辦了歡迎晚宴。離開時,毛澤東親自送他去機場。在車上,毛澤東說:“你為和平奔走是有誠意的。”
“何以見得?”張治中問。“你把《掃蕩報》改為《和平日報》就是一個例子。《掃蕩報》是在江西圍攻我們時辦的,你要改名字,一定有些人不贊成。”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所表現出的謙和、親切就已經令張治中心生敬佩,此刻他的細心、洞察力更是給張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延安所見使得張治中更加堅定了國共合作的決心,回重慶後他打算繼續為了和平奮鬥。
誰知,剛回到重慶,他就被派去了新疆。而他努力促成的《雙十協定》卻變作了一張“廢紙”。蔣介石秘密準備“剿共”,各地不斷髮生摩擦事件。
眼看“和平大計”付之東流,張治中輾轉難眠,他寫了一封“萬言書”,力勸蔣介石不要發動內戰:“今日人民之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將匯為不可遏制之時代巨流。”
張治中的熱忱沒有喚回蔣介石的野心,他仍舊一意孤行要求發動內戰。1946年2月,最高軍事三人小組——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在重慶簽訂了整軍方案。
隨後他們到各地視察。3月初,他們三人來到了延安。這是張治中第三次到延安。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親自到機場迎接。
當晚,張治中在歡迎晚會上發表了講話,表達了他渴望和平統一,擁護國共合作的願望。最後他別有用意地說道:“你們將來寫歷史的時候,不要忘記寫上‘張治中三到延安’這一筆!”
我們都知道只有勝利者才能寫歷史,張治中這麼說,就是在預示中國共產黨將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他的講話結束,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入座後,毛澤東問張治中:“將來也許還要四到延安,怎麼只說三到呢?”
張治中笑著回答:“和平實現了,政府改組了,中共中央就應該搬到南京去,您也應該住到南京去。延安這地方,不會再有第四次來的機會了。”
毛澤東面帶笑容地說:“我們將來是要到南京去,聽說南京很熱,我怕熱,希望常住在淮安,開會再到南京去。”
晚會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第二天毛澤東等人迎著初升的太陽將張治中一行送到了機場。飛機起飛後,眾人向高處揮手,是在做告別,也是同即將到來的新生招手。
二、北平和談失敗,周恩來挽留張治中:“再不能對不起你這位姓張的朋友。”
回到重慶後,張治中被調往新疆主持相關事務。他想盡一切辦法釋放了被關押在新疆的一大批共產黨員。毛澤東對他表示了感謝。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反動內戰。張治中感到十分痛心,他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議蔣介石應:“外聯速,內和共”,“一心追求和平統一的鵠的”。
當時蔣介石有信心戰勝共產黨,便沒有理會張治中的建議。1948年6月,蔣介石同張治中談話,張治中說:“目前局勢絕不能再拖下去,應立刻停止戰爭。”蔣介石辯駁道:“一旦宣佈停戰,內部馬上要分裂,士氣馬上要瓦解。”
但此刻的蔣介石已不再趾高氣昂,他像是在同張治中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國家的事,不是隻看一時的現象,其中是有天意的。”
說出這句話,蔣介石對前途也感到了迷茫。他還未能醒悟,一意孤行發動內戰就是“逆勢而為”,“天意”早已定好,順應和平潮流者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1949年元旦,中國共產黨在各大戰場上都取得了勝利,士氣大增。而蔣介石面對節節敗退的形勢,不得不再次佯裝發出“和平”之聲。
實則是想要故技重施,再次利用和談,休整隊伍,挽回不利局面。1月14日,毛澤東發表宣告,提出要在八項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和平談判。
1月21日,蔣介石迫於形勢宣佈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但國民黨政權的實權還在蔣介石手中。
李宗仁同意與共產黨談判,並任命張治中作為和談代表。臨行前,張治中到溪口謁見蔣介石。
“蔣雖退到溪口,但到底力量還在他手上,如果得不到他同意,即使商談得到協議也沒有用。”
這是他最初的考慮,蔣介石在看了和談報告後,同他說了句:“我沒有什麼意見。你這次負擔的是一件最艱苦的任務,一切要當心!”
接著蔣介石一路送他,一路嘴裡唸叨著,“希望和平”一類的話。
張治中以為蔣介石終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打算真心走和平之路。沒想到蔣經國透露了父親的真實想法:“文白先生也太天真了!現在還講和平,將來是沒有好結果的,我看他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張治中怒氣沖天,回到南京後,就把溪口一事寫成稿件並進行了演說。即使冒著“必死”的結果,他也要前去參加和平談判。
4月1日,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到達北平,與中共代表周恩來等人進行談判。經過半個月的協商,終於在4月15日形成了《國內和平協定》。
南京政府在幾日之後做出了回應,對於這份和平協定表示拒絕。當解放軍在夜色中乘著大浪、打過長江南岸時,北平和談宣告失敗。
此刻正應驗了蔣經國所說的話,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到處都是國民黨的特務,如果這時張治中等南京代表回去,必是死路一條。
考慮到他們的安全問題,中國中央表示讓他們留在北平。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願意留下,可張治中陷入了遲疑。
“‘西安事變’我們已經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對不起你這位姓張的朋友了。”周恩來真誠地同張治中說,“至於嫂夫人和家裡人,由我安排,儘管放心!”
周恩來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讓張治中安心了許多,他沒有想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考慮得如此周全,竟連他家人的安危都照顧到了。
就在張治中到北平進行和談之時,張治中的弟弟張文心與中共地下黨取得了聯絡,為了確保安全,地下黨負責人要他想辦法將張治中的家屬和他本人的家屬一同送到上海。
當時張治中的夫人洪希厚已經按照蔣緯國的指示帶著家人來到了上海。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張家人都求之不得。
4月23日凌晨,洪希厚和張文心的夫人鄭淑華帶著孩子們到達了機場,她們特意叮囑:“別人問起就說到蘭州,千萬別說去北平。”
在候機大廳裡,洪希厚遇到許多國民黨權貴,一位交通部長看到她帶著孩子就問她要去哪,她回答:“去蘭州。”
交通部長哪裡知道洪希厚一家是要去北平,還告訴她,張治中馬上就要回來了,讓她在上海等待。
洪希厚裝作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應答了一聲,就帶著孩子離開了。隨後他們在中共地下黨員的掩護下,成功登上了飛往北平的飛機。當國民黨特務察覺出異常,派飛機前去攔截時,洪希厚一行早已離開多時。
中午,周恩來對張治中說:“文白兄(張治中字文白)我們一起去接幾位客人吧!”
“什麼客人?我認識嗎?”張治中問。周恩來笑著說:“你當然認識。而且是你最熟悉的人!”周恩來的話讓張治中產生了疑惑,誰會在這個時候來看他呢?
等他到達機場,看到他的妻子和孩子還有弟弟的妻子和孩子出現在他面前時,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他簡直不敢相信,共產黨竟真的將他的家人安全地帶到了他身邊。
孩子們見到張治中就朝他飛奔過來,張治中摸著孩子的頭,淚水已在眼眶裡打轉。“恩來先生,你想得真周到啊!”他充滿感激地說。
三、新政協召開前,張治中感慨:“我這個人也成為過去了”
張治中雖然留在了北平,他的精神還是感到了苦悶。毛澤東多次到他的住處同他談心,安慰他,幫助他解決思想問題。
6月27日,他發表了《對時局的宣告》,他說:“我們國民黨執政二十多年,竟弄到這樣地步……我們就應該以誠意承認錯誤,以勇氣承認失敗,坦然放棄政權。”
新政協召開在即,毛澤東邀請張治中參加該會議,並希望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的職務。張治中有些慚愧地說:“過去這一段的政權是我們負責的,今天已失敗了,成為過去了,我這個人也應成為過去了。”
毛澤東用幽默的語氣寬慰他:“過去的階段,從你發表了宣告,就等於過了‘年三十’,今後還應從‘年初一’做起!”
周恩來也曾對他說過:“你為什麼不為全國人民著想?為什麼不為革命事業著想?”
新中國即將誕生,今後的一切都是新的。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懷下,張治中放下了思想包袱,準備迎接新的生活,他要為了新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政協會議籌備的過程中,毛澤東邀請各界人士到中南海,討論國家的名號問題。
經過一番討論,毛澤東對大家說:“中央意見是準備採用‘中央人民民主共和國’作國名,不知大家意下如何?”毛澤東話音剛落,大家就激烈地討論起來,有同意的,也有表示反對的。
張治中起身說:“‘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複?不如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個建議被採納,我們的國名也因此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
關於國旗的選擇,張治中也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當時專家們從2000多幅圖案中選出了三幅,由毛澤東等做最後決定。毛澤東最初選擇的並不是五星紅旗,而是帶有一顆星、三橫槓的紅旗。
“我反對。”當毛澤東詢問張治中的意見時,張治中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他認為這面紅旗沒有深刻的寓意,不能夠用來當做國旗。他選擇了那面五星紅旗。
毛澤東想了想說:“五星紅旗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就這樣五星紅旗成為了我們的國旗。
9月初,毛澤東派張治中去解決新疆的問題。在張治中的努力下,新疆實現了和平解放。1950年的國慶,張治中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建國後張治中基本住在北平,周恩來親自交代相關部門解決他的住所問題。毛澤東也很關心他的生活,張治中病倒時,毛澤東會派人送去慰問信。有農民送來大白菜,毛澤東也會想到張治中,將白菜送到他家裡。
看著祖國不斷髮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張治中感到很幸福,他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1969年,79歲的張治中離開了人世。但我們不應該忘記,為新中國誕生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