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抗戰史上,有那麼一場戰爭被稱為抗戰史上的一個奇蹟,在這次會戰中,有那麼一場戰役,我方以一個營的守軍吊打十倍於己的日軍,甚至在戰爭最後,連連潰敗的日軍還高高舉起了白旗。它就是湘西會戰,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捷,我國藉此機會一舉扭轉了戰爭的局勢,也為侵華日軍敲響了喪鐘。那麼這場振奮人心的戰爭究竟是如何展開的呢?原本囂張的不可一世的日軍,為何會做此求饒姿態呢?
1945年,世界反法西戰爭已經進入了反攻階段,在這一時期,日本在太平洋的諸多據點逐個被擊破,並且隨著美軍包圍圈的不斷縮緊,日本的工業基地也在美國的攻擊下不斷淪喪。日本人知曉,如果他們此時失去了在中國的佔領區,那麼所有局面將無力迴天。
因此,為了守住更多的佔領區,保留一戰之力,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針對當前的局勢,親自炮製了一份作戰計劃。在岡村寧次看來,想要奪取這場戰爭的勝利,就需要改變日本當前可能會面臨的兩線作戰的局面的出現,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打敗國民黨重慶政府,趁著美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將中國抗戰中心四川佔領。這樣一來,既能趁機將中國的大後方端掉,避免兩線作戰的情況出現,還能迫使美軍提前在中國登陸,從而實現破局。
所以,在岡村寧次制定的計劃中,日軍將會透過進軍湘西,由湘入黔,取道貴州,轉而威逼重慶,進而迫使國民政府投降。而想要實現這一設想,就必須先拿下湘西,而想要奪取湘西,就須得先攻克芷江。因此,湘西會戰又稱為芷江會戰。
湘西雪峰山西麓芷江,位於湘西的邊陲,素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在這裡,國民黨於1938年1月時修建了大型軍用機場,並經過數年的發展,在1945年初,芷江機場已經成為了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就連陳納德以及著名的飛虎隊也是駐紮於此。
駐守在這裡的飛機保衛著華中的制空權,並可以對中國地面作戰部隊可以予以支援,並可以鉗制日軍在華已經掌控的交通路線。
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從這裡起飛的轟炸機不僅多次對日本人在臺灣的空軍基地,還給日本本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而在同時芷江的戰略位置優渥,更是讓它成為了湘黔、湘桂、湘西地區的軍備物資的重要集散地,是中國軍隊反攻日軍的重要戰略基地。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裡也成為了日軍極度痛恨的心腹大患。
為了將中國的空軍力量摧毀,且實現東南亞戰區合成一片的構想。1945年1月,日本中國派遣軍下達了攻佔芷江的命令,並表示“摧毀敵前進航空基地”,“攻佔芷江一帶”,日本第六方面軍在接到調派後,當即派出20軍和11軍1部作為主攻力量,與共計8萬餘人的日軍一起,兵分三路向芷江發起全面進攻。
1945年4月,湘西會戰正式打響。因為在早先就已經察覺到了日軍作戰的意圖,所以國民黨早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4月9日,日軍調集數千人,企圖在數日後對藍田發起進攻。
早早預料到日軍這一計劃的國軍73軍首長韓浚,決定要給日軍人來一次出其不意的打擊,於是,在日軍尚未發起總攻的時候,韓浚指揮73軍兩個團的兵力,先行對日軍主力發起進攻。果不其然,在國軍的攻擊下,日軍47師團被打得節節敗退,連續兩次增兵才抵擋住國軍的進攻,在這一次進攻中,日軍計程車氣被嚴重打擊,更讓國軍探知到了日軍的底牌。
在新寧作戰中,與日軍激戰的守軍,儘管一個營就已經給日軍帶來數百人的傷亡,但因為新寧守軍自身的損傷也十分慘重,被迫撤出了新寧,新寧也因此失守。在佔領新寧後,日本人開始強渡巫水。然而,此時的國民黨守軍已經在此等待多時。在等待日軍一部渡河後,突然發起進攻,讓其還未來得及撤退就已經將其全數殲滅。儘管在這之後,日軍數次嘗試,但還沒有渡過河中部就被中國軍隊用炮火轟退。數次嘗試無果的日軍開始轉戰武陽,並在經過數次進攻將其攻佔。
因為,武陽與新寧的淪陷,讓處於武陽和新寧之間的武岡成為了這場戰爭的核心,並且在這一次日本人進攻的目標,直直衝向長久以來給其帶來巨大損失的芷江空軍基地,所以一旦武岡失守,湘西將會落入日本人手中,而如果讓其掌控芷江空軍機場,那麼這對於中國抗日戰場而言將會是一場無法言喻的災難。
武岡是一座擁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其3面環山,與邵陽、綏寧、新寧、城步、東北相鄰,其地理位置對於湘西而言十分關鍵,自古以來就有著湘西南軍事重鎮之稱。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來犯,所有人都知道,湘西會戰中國軍隊能否奪取最後的勝利,武岡的存亡與之有著直接的關係。
因為早有豫湘桂會戰在前,被日本打得節節潰敗的國民黨軍並不被日本人放在眼裡。再加上為了拿下武岡,日軍還配備了坦克與大炮,所以儘管知道武岡十分重要,可是在帶頭攻打武岡的關根久太郎眼中,有這樣的軍事力量加持,與中國軍隊作戰,根本用不了一天的時間,拿下武岡還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不僅僅只是關根久太郎這樣想,在日本部隊中絕大部分人的眼中,也是這樣覺得的。其中日軍中有個小隊長是個絡腮鬍子,在戰爭前,他曾驕傲的不可一世的說,想要攻下武岡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到時候就可以在城裡舒舒服服的刮個臉。
當然,給予這些日本人這樣信心的可不止於此,此時守在武岡中的中國軍隊是一個營,在彼時國軍的編制一般在400人,最多不會超過1000人。但是負責攻城的日本部隊人數至少有10000餘人,按照這樣的軍隊人數對比來看,就相當於是10個日本軍在和1箇中國軍隊作戰,所以在日本人看來,拿下武岡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話分兩頭,在日軍向武岡進發的時候,守衛武岡城的74軍58師172團一營。武岡雖然擁有完整的城牆和十分深的護城河,可是在日軍這樣猛烈的炮火攻擊下並不保險。所以在設防的時候,該軍軍長特意交代“武岡城防堅固,護城河深闊,但敵軍勢頭勇猛,配有坦克,切不可掉以輕心。”
因此,在武岡保衛戰打響之前,武岡守軍想起了之前用於修建故宮時,曾用糯米混入三合土中修築的建築物堅固無比,所以向城中的百姓發起徵集糯米的號召。在戰爭年代,湘西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不容易,一年到頭能吃飽飯的日子屈指可數,所以糯米是當地百姓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捨得拿出吃一點點,以慶祝節日的“珍饈”。
可是,在國難當頭前,當地的百姓紛紛響應號召,將家中珍貴的這些糯米拿出熬成稀粥,混入黃泥、細沙、石灰中,與中國軍隊一起,在城牆附近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以及3道城外防線。為了提升戰力,該部在不久前將舊式裝備褪去,換上全副的美式裝備。
4月27日凌晨,日本軍隊出動坦克以及數百門火炮,向武岡守軍東、西、南3面發動攻擊,隨著百門大炮的齊鳴,連續密集的炮彈快速將中國軍隊的陣地炸成一片火海。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中國軍隊當即予以還擊。
在密集的火力持續15分鐘後,日軍開始以坦克作為開路工具,掩護日本步兵發起衝鋒,在此起彼伏的炮火中,日軍衝鋒的喊聲不斷。但中國軍隊對於守護武岡勢在必得,哪裡會允許敵人如此進犯,端起武器重炮,將一波又一波發起攻城衝擊的日軍擊退。
因為,日軍坦克對於工事的毀壞確實十分強橫,所以74軍守軍又以汽油彈和火箭筒,將10輛日軍的坦克炸燬,並將數百名日軍打死打傷。在持續3天的戰爭中,日軍共計發動了10餘次進攻,可是每一次剛爬到城牆邊,都會被74軍官兵以火焰噴射器以及衝鋒槍對其進行掃射,而領教到這些武器威力的日軍從高處跌落,哀嚎不止。
與此同時,在會戰期間,中美聯合軍隊一架接一架的從芷江機場起飛,對日軍發起轟炸,在沒有任何防空武器的情況下,日本軍隊很快被炸得血肉橫飛。因為中國軍民事先修築的工事堅固異常,所以儘管一連3天,日本軍隊都竭盡全力地將城外兩道簡易的防線突破,可是卻始終對於最後一道由糯米鑄成的堅固異常的防線無可奈何。
武岡久攻不下,這讓負責統領此次戰爭的日軍總司令版西憤怒異常,他對日軍68師團師團長,痛斥負責前線進攻的關根久太郎的部隊無能,帶領上萬名師團人馬,卻拿不下只有數千人守衛,區區一個營守衛的武岡城。因為對於關根久太郎攻城進度的不滿,版西要求其加快進攻速度。
於是,為了拿下武岡城不擇手段的日軍68師團,開始透過抽籤的方式,強迫軍隊中的150人,組成敢死隊。
這些敢死隊員,嚎叫著抱著炸藥包,衝向炸武岡西門,企圖藉此方式將堅硬的城牆炸燬。但是,這些絕大部分喪心病狂的日軍還在衝鋒的過程中,就已經被守軍擊斃,而少部分得以靠近,將城牆炸開一個缺口,以為希望就在眼前的日軍,當即組織數千名日軍準備發動猛攻。
但還未等這些人有所反應,城中的守軍在城牆上以重機槍、衝鋒槍等重武力掩護,將蠢蠢欲動的日軍擊潰,城中的百姓及守軍黨紀利用裝滿沙石的麻包將缺口堵住,徹底斷絕了這些日本人妄圖佔領武岡城的念想。
在經過7天7夜的激戰,因為戰況激烈異常,在武岡城下,堆積著大量的工程日軍的屍體,而因為日本人猛烈的炮火,武岡守城計程車兵也受到了慘重的傷亡,幾處城門被敵炸得犬牙交錯,所以在國外還有人將湘西會戰稱為“小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因為戰場的需要,王耀武命令駐守梅口的44師馳援武岡,並向美駐華空軍司令陳納德請求空中支援。44師突如其來的增援,讓武岡守軍士氣大振,當即開啟城門,衝出城外向日軍發起反攻。背腹受敵的關根部隊嚇得倉皇逃竄,而其中被嚇破膽的各級士官更是不顧其滿口稱道的武士道精神,舉起白旗,丟下士兵、傷員拔腿就跑。
武岡之戰,74軍以一個營的兵力,與擁有數量眾多的坦克或泡泡,人數在自己十倍以上的敵人,血戰七天七夜守住武岡城的同時,還將其打得高舉白旗逃竄不止,這更是創造了抗戰史尚的一個奇蹟。5月6日,當何應欽在接受中外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武陽之捷開湘西戰役勝利之先聲。”
在這之後,日軍一線將領坂西一良原本的設想“先攻佔新化、淑浦、辰溪一線要地,穩固湘西北地區,然後配合116師團在沅水以東、資水以西地區,尋殲中國軍。”也接連受挫,其中重廣支隊在4月底,被73軍團團包圍在紅嶺山,中美空中力量的掃射轟炸下,連基本的還手都做不到。而從邵陽西進的第86混成旅團,更是被中國軍隊打得傷亡慘重,根本無法形成攻擊之勢。
隨後,日本叫停了芷江作戰。很快,歷時兩個月的芷江戰役就此落下帷幕,日軍最後以潰退告終。6月中旬,參加湘西會戰的日軍相繼撤回了其原本出發的地域,而此時日本的喪鐘聲已經緩緩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