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132:王樹聲
作者:相忘於江湖
王樹聲是開國上將王宏坤的堂兄,位列開國大將第九位。
1955年9月27日,有十位戰將被授予大將軍銜,其中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6人來自湖南,羅瑞卿是四川人,張雲逸是廣東文昌人(今屬海南文昌),而徐海東、王樹聲則來自湖北。
從級別上看,只有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總軍械部部長王樹聲是正兵團級。
在36位正兵團級將領中,除了主動降銜的徐立清,33人都被授予上將,其中包括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蕭克,副總長兼鐵道兵司令員王震,以及副總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
有人認為,王樹聲戰功不如以上3位上將,那他為什麼能授大將呢?
蕭克,1907年生,與林彪、粟裕、彭雪楓同歲。
1926年2月,19歲的蕭克投考軍事憲兵教練所,所以也是黃埔四期。畢業後,蕭克分配到葉挺11軍24師71團3連任指導員,南昌起義時與林彪同為連長,而許光達只是排長。
湘南暴動後,副營長蕭克跟隨朱老總、陳毅600多人上了井岡山。井岡山缺乏軍事幹部,所以蕭克上升速度很快。1930年是林彪紅4軍3縱隊司令員,1931年6月任獨5師師長,1932年10月任紅8軍軍長兼22師師長,師政委王震,參謀長李達。
1935年7月,紅6軍團成立,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1936年7月,紅2軍團與紅6軍團組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政委任弼時,副總指揮蕭克當時只有29歲。
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後,蕭克調任紅31軍軍長代替生病的王樹聲。在此之前,王樹聲是紅四的副總指揮,顯然比紅二的副總指揮蕭克資歷更高。會師以後,兩人都跟著張主席,站隊出了問題。
抗戰時期,蕭克在晉察冀分割槽任司令員,但是開拓性不足。解放時期,任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張家口戰役失利後,朱老總讓楊得志替換蕭克,改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協助葉劍英工作。平津戰役結束後,劉亞樓組建空軍,蕭克調任四野任參謀長。
1955年授銜時,蕭克是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王樹聲是總軍械部部長。紅四方面軍的代表李政委離開軍隊沒有參加評銜,王樹聲成為紅四方面軍的大將人選。
而蕭克錯失大將,主要是因為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光芒不如別人,與王樹聲關係不大。
如果說蕭剋落選大將,是高開低走,戰功赫赫的王震為何不如王樹聲呢?
王震與蕭克同為紅6軍團、紅二方面軍的將領。
王震,1908年生於湖南瀏陽。紅軍時期主要活動在湘贛革命根據地,任團政委、師政委、紅8軍政治部主任、代軍長、紅6軍團政委、紅二方面軍參謀長。
抗戰時期,王震是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主要擔負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重任。同一時期,王樹聲任晉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員,是劉伯承、徐向前的副手。
在陝北這段時間,在賀老總張羅下,王震1938年與王季青結為伴侶。而王樹聲在經歷了兩次不成功的婚姻後,1944年還是熱心的賀老總牽線,與楊炬結婚了。
婚後,王樹聲先後到豫西根據地、新四軍5師工作,在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助上級一起建立了小中原軍區。不久,王震和新359旅也被編入了中原軍區,王樹聲、王震同為軍區副司令員。
1946年6月,中原軍區5萬部隊被敵30萬大軍合圍。
在選擇突圍方向上,三位司令員產生了分歧:李司令員建議向東突圍,與華中新四軍主力會師;王樹聲則建議向西,轉移到武當山和陝南;王震則建議向北突圍,進入劉鄧晉冀魯豫和太行山。
兩位副司令員當場發生了激烈爭執,心直口快的王震質問王樹聲,去武當山是不是要去當和尚?王樹聲也反駁說,打游擊也是儲存實力,沒什麼不好?爭論到最後,雙方火藥味十足,甚至拔槍相向。
李司令員只好上報延安定奪,最後上面還是採納了王樹聲的西進方案,主力分別由李司令員、王樹聲、王震率領。另外,派皮定均第1旅6000人作為誘餌,執行東進掩護主力任務。
王震率359旅、幹部旅戰突破荊紫關和鮑魚嶺,進入陝甘寧解放區;李司令、鄭位三率13旅、15旅一部進入陝南,與游擊隊會合;王樹聲由光山潑陂河,越過平漢路衝破流水溝,進入武當山,與江漢軍區部隊在房縣會合,後成立鄂西北軍區,進入伏牛山區開展游擊戰。
但是,幾路主力雖然突圍但損失巨大,倒是擔任牽制任務的皮定均1旅,突破大牛山進入大別山,連續行軍作戰20余天進入蘇皖解放區,幾乎沒有損失,從此劃歸華中野戰軍序列。
解放戰爭後期,王樹聲因病離開一線,而王震率領西野1兵團解放大西北,率領10萬大軍進軍新疆。單論戰功,王震足可授大將,但紅二方面軍已有許光達為代表,王震只能授上將。
而許世友與王樹聲同在紅四方面軍,許一直是王樹聲的下屬。
王樹聲與許世友都出生於1905年,但是在紅軍時期,王樹聲一直是許世友的上級。1927年11月,王樹聲參與領導了黃麻起義,許世友還是士兵。
王樹聲麾下既有許世友,也有陳錫聯、韓先楚、李德生、秦基偉、王必成等人。徐向前任紅11師副師長時,王樹聲任1師1團團長,同一時期許世友還是一個連長。
1931年11月,紅4方面軍在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王樹聲任紅4軍11師師長,許世友是團長。1933年7月,王樹聲任副總指揮兼31軍軍長,許世友是紅4軍副軍長。
相比許世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耀眼光芒,他的老上級王樹聲可謂“高開低走”,相對默默無聞。
1946年8月,王樹聲任鄂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後來回到晉冀魯豫養病。
1947年7月,劉鄧挺進中原,王樹聲主動要求一同挺近大別山,後任鄂豫軍區司令員。當劉鄧相繼北返淮海戰場與華野組織淮海戰役,王樹聲主動留下堅守大別山根據地。
1949年5月,王樹聲、王宏坤任湖北軍區副司令員,隸屬於林總的中南軍區。不久,王樹聲被林總點將,主持橫跨湖北、安徽、河南三省的大別山剿匪,這一次,王樹聲做得非常好。
1955年授銜時,王樹聲、蕭克、王震、許世友都被評定為正兵團級,原則上授上將。由於王樹聲資歷甚高,在各個歷史時期對交給的任務從來不打折扣,與其他兵團級的上將相比,是大將的優先人選。
1974年1月7日,王樹聲逝世,享年69歲。剛剛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得知噩耗,悲痛到昏厥的程度。第二天,夫人田普就帶著許世友的囑咐飛到北京,向王樹聲的妻子楊炬表達哀悼之情。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