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廚,是入伍後第一次聽到的詞,真正開幹才知道是幹啥,就是給炊事人員打下手,洗菜、打菜、備菜等等。
那時候全軍對“部隊要忍耐”的要求還沒有解除,總體上的伙食標準還是偏低。北方的部隊大部分是兩餐麵食,一餐米飯,後來,到南方服役,就變成了兩餐米飯,一餐麵食,偶爾吃回包子,就像是過年。
那時的野戰部隊食堂使用的還是煤燒的灶,不像現在用的是柴油,有的單位還用上了天然氣,變化真的太大了。因為是大鍋菜,炒菜就要用小一號的鐵鏟子,同時這把鏟子也是加煤的工具,雖然加煤是用專用的大鐵鏟,但是炊事班的老兵還是會趁司務長和炊事班長不在食堂而違規操作,雖然由剷煤轉換的炒菜的過程中會用水沖洗一下,但是現在想來還是感覺怪怪的……
也就是在新兵連的幫廚,讓我學會了和麵、包餃子(入伍前就會)、包包子……
每年老兵退伍新兵入營後,炊事班就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留隊的二年兵開始給新入伍的新兵做飯,當然這些二年兵的炒菜、做飯技術還不成熟,也沒有拿手菜,說難聽點,就是讓他們練手。
記憶中新兵連三個月,我們曾經在食堂吃到過以下奇怪的食物:沒有蒸熟的饅頭,很黏的那種,如果用點力量往牆上甩,就能粘到上面;二是沒有餡的包子,當時我們開玩笑說,,每次吃包子第一口咬到的是面(或熟或不熟),第二口咬到的還是面,第三口就咬到手指頭了,看著似乎是個笑話,但是在現實中是正的存在的,當然也不是這三個月都這樣。如果幫廚的那周正好遇上過節會餐,就另當別論了,炊事班長、炊事班上士(日常專門買菜的老兵),甚至是司務長都會自己上手,弄上一桌豐盛的晚餐。
後來的軍旅生涯中,再次密集幫廚是在上軍校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學校還沒有實現伙食供應社會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