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中,先後有40多位軍轉幹部,他們是稅務系統萬千軍轉幹部的縮影。從軍人到稅官,將“軍魂”鑄入“稅魂”,“軍人”稅官們如同當年站崗放哨、保家衛國時一樣,盡心盡力看守、護衛著共和國的經濟命脈。雖然換了崗位,但他們一直是最可愛的人。
我的同事中,先後有40多位軍轉幹部。曾經的軍旅生涯,在他們身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部隊的大熔爐塑造了他們特有的風範,令我深有感觸,我也因此稱他們為“軍人”稅官。在昔日綠色的軍營中,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脫掉戎裝,穿上稅裝,他們一如既往拼搏、奮鬥在稅收戰線上,詮釋著忠誠威武的豐富內涵。
參加稅收工作,我的第一位領路人逄主任就是軍人出身。他轉業進入稅務部門就開始做文字秘書,一直到晉升為副局長,依然分管文秘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跟文字打交道的命”。材料寫作是一件苦差事,但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對他來說,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有時還要熬通宵,箇中滋味惟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深刻體會。有段時間,他擔任辦公室主任,正趕上局裡面的管理改革,文字材料特別多。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他廢寢忘食,平均每天睡眠只有三四個小時。他常說,不管多苦多累的工作,總得有人幹,自己既然幹了就要幹好。瞭解他的人都清楚,這是多年軍營生活歷練的結果,忠於職守、認真負責的因子已深深植根於他的血液之中。
曾是部隊團職幹部的“老團”,在部隊奉獻了22個春秋。十多年前,他轉業成為稅收戰線上的普通一員。大家原以為,這樣的“大官”上班也就是做做樣子,沒想到他卻主動請戰,跟同事們說:“該安排的工作儘管安排,不會的你們多教教。”就這樣,四十多歲的他從頭當起了“學生”,捧起稅收業務書,看不懂就問,謙虛得讓大家覺得不盡心盡力教會他都有愧。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在為期三個月的脫產培訓期間,他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業務考試成績,還被評為優秀學員。投身稅收工作以來,“老團”管過個體戶,幹過稽查,服務過大企業。讓大夥既驚訝又佩服的是,不管在哪個崗位,他都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即使臨近退休,依然毫不懈怠,被青年們視為榜樣。
有一年,山東省高密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災,好幾個分局發生了險情。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時刻,那些曾是軍人的同事不約而同地站到了搶險救援隊伍的最前列。個頭不高、曾是部隊副連長的老李站在齊腰深的洪水中,奮力揮動鐵錘,終於將圍牆砸開了缺口,卻險些被穿牆而過的洪水衝出牆外。“軍人”稅官們憑藉在部隊大熔爐練就的“鋼筋鐵骨”,一馬當先地蹚在從下水道湧出的夾雜著糞便異味的洪水中,來回扛運著沙袋,壘起沙牆,將大街上滾滾而過的洪水擋在了門外。夜晚,又是這些“軍人”稅官們奮勇爭先地留在搶險現場,輪流值班檢視險情。
在我的同事中,始終保持著軍人風範、展示出軍人風采的稅官還有很多: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常年帶病堅持工作的陳主任;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身上帶有彈片、神經受損,卻不以戰功自居,默默堅守在稅收一線的戰鬥英雄老孫;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承擔起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後勤管理工作,常常被人埋怨卻從不抱怨的老郭……他們是稅務系統萬千軍轉幹部的縮影。從軍營投身稅海,由軍人變為稅官,將“軍魂”鑄入“稅魂”,他們如同當年站崗放哨、保家衛國時一樣,盡心盡力看守、護衛著共和國的經濟命脈。雖然換了崗位,但他們一直是最可愛的人。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高密市稅務局)
作者:杜殿臺
來源: 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