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深港書評為你帶來2021年0904期好書周榜。
據說,對於好小說有一個非常重要評判標準,那就是“人物形象生動”。但,如果是一本關於貓的小說呢?
入選本期好書榜的虛構類短篇小說集《烏有貓》就是一本以貓為主角的“貓之書”,作者為貓一共寫了60篇小說。根據圖書簡介所言——“即使遮蓋住文中的‘貓’字,讀來也能明瞭她寫的不是別的動物,是貓,就是貓。”——可以判定,這是一本在編輯眼裡的好小說,因為作者筆下的“貓像”一定很生動。
至於貓認不認同,我就不知道了。貓咪的心思,人類真的猜得透嗎?
虛構類:
餘幼幼 著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8月
《烏有貓》是90後詩人餘幼幼創作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60篇關於貓的短章,每篇都配有作者自畫插圖。60個短文獨立成篇,內容上又有所關聯,組成一部以貓為主角的奇幻大戲。
餘幼幼愛貓成痴,她對貓的觀察,視角獨特且細緻入微,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實體到幻體,從形態到神韻,她用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非凡的聯想力把對貓的想象發揮到了極致。60個圍繞貓咪的奇詭想象,每一個都天馬行空,每一個又都不脫離實際,都能貼合貓身上的某些特質。即使遮蓋住文中的“貓”字,讀來也能明瞭她寫的不是別的動物,是貓,就是貓。
(越南)武重奉 著
夏露 譯
玻璃屋·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1年8月
《紅運》是二十世紀越南最為著名的作家武重奉代表作,於1936年在越南首次出版,講述一個街頭流浪者在殖民社會中荒謬的經歷。小說以現實主義筆法描寫了二十世紀初的河內之所見,從舊商業區骯髒的人行街道,到新興的上層階級華而不實的豪宅,全景式再現了時代潮流中的眾多人物形象,充滿對殖民時代晚期越南西化的憤怒和諷刺。
(荷蘭)瑪麗克·盧卡斯·萊納菲爾德 著
於是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年8月
雅斯問上帝:非要帶走我的兔子嗎?不可以我哥哥馬蒂斯去換嗎?
十歲的雅斯擁有獨特的體驗宇宙的方式:在面板上塗乳膏來抵禦嚴冬;遷徙的蟾蜍身上綠色的疣狀物是斗篷……
然而,馬蒂斯真的死了。整個家庭分崩離析,她的好奇心開始扭曲,形成越來越不安的幻想漩渦,一家人或許就此偏離人生軌道,墮入黑暗……信仰的禁忌被突破,慾望的尺度被超越,人與動物的界限模糊了。雅斯對黑暗充滿恐懼,不斷詰問自己:爸爸媽媽是不斷蠶食我們的害蟲嗎……
何向陽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1年9月
《剎那》是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評論家何向陽的第三部詩集。這些詩歌寫於2016年,真實記錄了作者生命中最艱難、晦暗與殘酷的一段時光,也見證了某種尋找與重生。除詩歌外,詩集還收入作者本人攝影作品35幅。
“我從未在一部作品中這樣直接、開放、斷然,從未這樣從身體到心靈到靈魂全然開啟,釋放本心。這部以斷句面目呈現的詩集之於我個人的價值超出一切文字,這可能也是生命的隱喻。畢竟,藏在評論之後的文字多思、猶豫、沉鬱而懷疑,當生命中的一些事物猝不及防,推至面前時,你所能使出的應對可能只會是詩。”
非虛構類:
(美)弗朗西斯·福山 著
劉芳 譯
理想國·中譯出版社
2021年9月
在本書中,福山沿著三十年前《歷史的終結?》一文開啟的思考路徑,圍繞當今的身份政治為政治秩序帶來的威脅,闡述了何為身份,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它導致的政治撕裂。作者從觀念史和政治史兩個維度展開論述,溯源蘇格拉底靈魂三要素的希臘哲學傳統,歷數盧梭、斯密、赫爾德、黑格爾等思想家有關尊嚴的觀念,漫談民族主義、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長興衰,縱論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義興起等當代政治議題,比較身份政治表現於世界各地的異同。他提出,身份不是當代政治催生的新鮮事物,它紮根於人類靈魂中的激情、對尊嚴的渴求與個體獨有的生活體驗,隨著經濟現代化與社會的快速變革而興起,取代舊的社群形式,成為人們賴以爭取承認的方式;它不是恆定之物,也並非必定導致社會的分裂。
(以色列)納達夫·埃亞爾 著
吳曉真 譯
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1年9月
以色列記者納達夫·埃亞爾將帶領讀者遊走於反全球化運動的前線,向讀者展示這場運動的有形輪廓和黑暗角落。書中記錄了納達夫·埃亞爾過去十多年裡走訪的地方和目睹的真實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美國工人、失業的希臘人、敘利亞難民以及各國企業家——走在一條羊腸小道上,左手是希望,右手是恐懼。
這些不同國家不同族群的故事如拼圖般演示出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講述了一種跨越地理和文化邊界的全球意識是如何出現的,以及全球化如何改變了人們的道德情感,也清晰地揭示出全球化面臨的危機。
(德)漢斯·德爾布呂克 著
姜昊騫 譯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21年8月
《戰爭藝術史》(四卷)是漢斯·德爾布呂克的代表之作。作者創造性地重構了從希波戰爭到拿破崙戰爭2300年曆史,是軍事史學界的一座豐碑,是軍事理論家們的知識寶庫。本書所探討內容不僅包括戰略和戰術,還包括政治體制、軍隊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在書中,德爾布呂克關注軍事史當中的宏觀道理,具體的細節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對於歷史愛好者、軍事史愛好者和一般讀者來說,本書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張經緯 著
微言傳媒·百花文藝出版社
2021年8月
從甘南到福建,從大涼山到黑龍江,作者曾與赫哲族大爺一起冰上垂釣,買魚皮衣;在瑤族村寨遇到神秘的師公;在大涼山西蘇角河與死神擦肩而過;在紐西蘭遇到人毛利人贈他美玉……這是青年人類學者張經緯的田野隨筆的集合,讀起來,有冒險,卻不獵奇;經歷坎坷,卻不雞湯。作者在一次次的遠行中 ,發現一個地道的上海人和福建閩東山區的居民並無多大差別,與東北製作魚皮衣的大爺之間也沒有本質上的文化差異,甚至和跨越整個太平洋的紐西蘭島民之間也不存在天然的鴻溝。
那些表面上的文化差異,其實只是不同地方的人們應對生活的方式——當生活給人以嚴酷,人們共同的選擇是披甲上陣;當世界給予美好,我們一起享受夢想的美好——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永恆聯結,是不同文化之間“通約”的法則,是每一個平凡人的選擇。
作者的“人類學家成長”過程,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從溝通碰壁,到學會同情、同理,並在每一次不盡如人意的“田野”中學會堅強與自立,找到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綜合類:
(日)三島由紀夫 著
吳季倫 譯
明室Lucida·北京聯合出版社
2021年8月
《小說家的假期》是三島由紀夫在創作鼎盛期寫下的隨筆、評論作品。在本書中,三島以豐富而深刻的感受性深度考察了當代文明、社會、文學、藝術等諸多問題。
他隻身潛入複雜多變的現代文明的叢林,以華麗大膽的文風、戲謔深刻的筆觸,從多個角度論及文藝濫觴,尖銳直指時代病灶。本書是三島式哲學思考的原點,全面展現了三島的文學觀、藝術觀、價值觀,是凝結三島思想的精華之作。
餘輝 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1年8月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畫的歷史與文明史是同步的,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600多年的中國繪畫歷史,距離我們的時間越久遠,疑案就越迷離、越複雜。當下的我們在面對一幅中國古畫時,應該看什麼、怎麼看?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從中選出10個古畫案例,涉及10餘幅稀世名畫,均為清宮舊藏,為你一一揭開其中的隱秘,包括創作動機和目的、繪畫內容、細節解析、收藏過程等等,內容延伸至中國古代的宮廷、經濟、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最後,作者描繪了充滿魅力的藝術史大門,可作為古畫欣賞者和藝術史愛好者的入門引導。
編輯 陳曉玲
(作者:晶報記者 餘梓宏)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