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明
毛澤東於1938年5月發表的《論持久戰》,“是指導全國抗戰的綱領性檔案”。(見特里爾《毛澤東傳》),其科學預見性已經被歷史證明。毛澤東本人也認為,在他寫的文章中,有兩篇是比較滿意的。一篇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另一篇就是《論持久戰》。這兩篇文章在國民黨方面產生的影響也很大。胡適曾特地推薦蔣介石讀《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而《論持久戰》,當時就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包括許多國民黨人的高度評價,蔣經國曾反覆研讀過多次,白崇禧也在1938年11月的南嶽軍事會議上向蔣介石推薦。
在毛澤東的這篇經典著作發表以前,甚至在多年以前,中國社會上的一些人就認識到了中日一旦開戰,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因此,毛澤東在《論持久戰》開篇中就寫道:“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現在就來看看,除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外,還有多少人提出過抗日持久戰觀點,都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力。
最早的和最小的提出持久戰的人
據筆者查到的史料,最早提出來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是孫中山先生。1912年10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的寓所接受了一位叫Erich von Salzmann的德國記者的專訪時談到了日本。儘管孫中山不願意相信日本會“卑鄙”地吞併東三省,但是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孫中山說道,“如果開戰,我會盡一切努力組織起民族抵抗。與日本的戰爭將不會是幾周,而是幾個月,甚至好些年。佔領幾個北方大城市並不能使戰爭結束,我相信日本人對此也很清楚。日本如今負擔不起一場至少持續五年的戰爭”。這個“好些年”和“至少持續五年的戰爭”,當然是一場持久戰。
◆蔣百里與家人合影,右一為蔣和,左三為蔣英。
據筆者查到的史料,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年齡最小的是一位叫蔣和的少女,她是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的小女兒。1938年4月蔣和對蔣百里說:“我們打日本鬼子,就應該老老實實打下去,打勝了,不必趾高氣揚,打敗了也毋庸垂頭喪氣,戰爭總有一天會了結。我們深信中國人不會亡在日本人的手中的。你何不把這一點意思說給普天下人士聽呢?”(曹聚仁:《蔣百里評傳》東方出版社 第118頁)“老老實實打下去”肯定也是一個不短的時間。在蔣和說過此話四個月後的1938年8月,蔣百里發表了著作《日本人》,把他女兒的“這一點意思”體現到了結語中:“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這句話後來成為了某些專家學者論證蔣百里持久戰思想的主要依據之一。
“七七”事變後最早的文章和最早的著作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七七”事變兩個多月後的1937年9月發表了《對於持久抗戰的幾個膚淺意見》,這可以說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的最早的論述抗日持久戰的文章。范文瀾還成為河南當地聞名的“游擊戰術專家”,他主講的《游擊戰爭》大受歡迎,他的講稿印製成的小冊子一時洛陽紙貴。
范文瀾的這篇文章刊登在河南省救亡刊物《風雨》週刊第三期(1937年9月26日)上,後來收入《范文瀾選集》第十卷。該文主要內容有:(一)切實把民眾組織起來“是巨大而不可擊破的”,但漢奸“成了目下抗戰中頗大的破壞力量”。(二)“要保障言論出版自由”,但對於“暗中蠱惑人心,意圖顛覆國家者,罰無赦——如漢奸造謠惑眾之類是”。(三)爭取國際愛好和平的力量支援中國抗戰。
◆劉孤帆的《持久戰與國民生活》。
第一部關於持久戰的專著是署名劉孤帆的《持久戰與國民生活》,1937年12月20日在漢口出版,後來又於1938年1月20日在廣州出版。該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別是“我們為什麼要作持久戰”和“持久戰幾個必要的條件”。他認為的“必要的條件”有三個。第一是雖然我們的武器裝備遠不如日本人,但只有抗戰到底和犧牲到底的決心,同樣可以給日軍重創,例如“第八路軍能夠一出馬,就能在晉綏間擊破敵人主力而解晉北之危”。第二是要集中全國的人財物力來迎擊日本軍隊的“速戰速決”。第三是一定要發動群眾。他引用國軍師長宋希濂的話來說明發動組織群眾的重要性。宋說:“我們軍隊開到之後,能幫助我們的老百姓都逃走了,留下的都是漢奸。”“漢奸他們不光是破壞我們的交通,放訊號,還把我們的軍情報告給敵人,作敵人的嚮導,替敵人拉夫。漢奸之多如蟻,每天殺也殺不完。”因此,劉強調指出“戰爭單靠軍事是不夠的,必須與民眾的組織力量相配合,才能夠保證戰爭的勝利”。
該書作者劉孤帆的本名劉峻山,又名劉九峰(1899-1985),江西吉安人。他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1932年他脫離中共組織。後曾在國民黨地方政府中任職。1935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7年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以“劉孤帆”筆名公開發表第一部論持久戰的論著——《持久戰與國民生活》。
三本彙集持久戰文章的書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軍政界和文化界人士紛紛發表看法,為如何打敗日本侵略者獻計獻策。他們的言論和文章,很快被結集出版,以利於傳播。關於持久戰的文章結集出版的主要有三本:《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持久戰與組織民眾》和《怎樣進行持久抗戰》。
《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出版於1937年11月14日,由戰時生活社編印。該書有署名陳誠的三篇文章,分別是《持久戰應有的認識》《持久抗戰的幾個重要點》和《持久抗戰的戰局談》,註明是錄自《救亡日報》。書中的其他文章包括郭沫若的《持久抗戰的必要條件》,洛甫的《抗日民族戰爭的永續性》,史良的《持久抗戰的目的——最後勝利》、一篇譯自美國民族週刊史德華的文章《持久抗戰為中國勝利的關鍵》和《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另附有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的《工作綱領》。
這本書的書名突出了陳誠。陳誠在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即被蔣介石派往參戰,一直在前線忙於指揮。同年11月9日開始率部全線撤退,直至12月1日。該書註明這三篇文章是錄自《救亡日報》。而《救亡日報》是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創刊,此時正是淞滬會戰期間。《救亡日報》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機關報,文化界統一戰線的報紙,社長郭沫若,總編輯夏衍。整個編委30人,多數是共產黨員和進步文人。創辦時,經國民黨和共產黨協商,由雙方派出人員並共同提供經費。後來國民黨方面的工作人員陸續退出,報紙的編輯工作主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
《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除了陳誠的文章和史德華的文章外,其他的則圍繞《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文章。洛甫即當時的中共領導人張聞天。該書洛甫的《抗日民族戰爭的永續性》一文是錄自延安發行的《解放》週刊。張聞天在文中明確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今天所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保障抗戰最後勝利的唯一正確主張。”由此看來,《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一書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對《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宣傳。有意思的是,近來有條在網路上流傳很廣的貼子,卻是隻看到了書名,根本沒看該書的內容就下了一個荒謬得出奇的結論。在此不妨引用一下:“國民黨反動派真無恥!陳誠這廝竟然抄襲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毛主席從1938年5月上旬開始,僅僅用不到十天的時間,5萬字的軍事理論著作《論持久戰》一氣呵成!沒想到,山寨王陳誠這廝居然在1937年就偷偷地原文抄襲了主席金光閃閃的光輝著作,更可恨的是,竟然還有更為翔實的證據!”如果發貼人和看貼者都讀一下《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就可以發現,陳誠的三篇短文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除了“持久”兩個字相同以外,其內容根本沒有相同或相似之處。而更有意思的是,抗戰結束後的1946年,陳誠在《八年抗戰經過概要》一書中認為,他那三篇文章中所闡述的持久抗戰的所有論點,都被八年抗戰實踐證明是基本上不靠譜的。
◆《持久抗戰與組織民眾》
郭沫若的文章在此書中緊排在陳誠文章之後。次年,即1938年的1月28日由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持久抗戰與組織民眾》一書,郭沫若的《持久抗戰的必要條件》則編排在第一,而陳誠的《持久戰應有的認識》則放在了第二。其他的文章作者還有共產黨方面的陳紹禹、葉劍英和張雲逸,民主人士李公樸和國民黨方面的劉真如等人。
◆1938年由抗戰知識社出版的《怎樣進行持久抗戰》。
1938年3月在漢口由抗戰知識社出版的《怎樣進行持久抗戰》,收集的文章則都是共產黨領導幹部所著,共7篇:《目前抗戰危機與堅持華北抗戰的任務》(周恩來),《論北方戰局》(葉劍英),《目前抗戰形勢與今後任務》(彭德懷),《目前戰局與保衛武漢》(葉劍英),《怎樣進行持久抗戰》(周恩來),《挽救時局的關鍵》(陳紹禹),《抗戰形勢與抗戰前途》(秦邦憲)。另有附錄兩篇:《關於準備召集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醞釀到1938年初則相當成熟了。著名學者梁漱溟1938年1月到延安拜訪了毛澤東。在此以前他曾三次與民國軍事學家蔣百里談過抗戰問題,但他還是對國民黨的抗戰沒有信心。他和毛澤東談過話後信心大增。他回憶道:“這篇文章(指《論持久戰》——筆者注)那時還沒有發表。他就是以這篇文章內容來說給我的。說中國一定勝利。我聽他的談話,把我心中的煩悶一掃而光。”“我非常佩服他,五體投地的佩服。”
關於國民黨名人的有關論述
除了前面提到的孫中山、陳誠和劉真如等人曾經提到過中日之戰是持久戰以外,還有一些國民黨的名人也提到過持久戰。近年來有的中國近代史學者,特別提到了白崇禧和蔣百里,還有陳誠(陳誠的上面已經談到,不再贅言),都早於毛澤東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思想。有的還認為蔣百里解決了如何打贏持久戰的問題。由於這種說法出自於學者之手,在網路發達的年代,流傳也比較廣,影響不小。
另外經常提到的是蔣介石。有一位資深學者曾多次提到過蔣介石的持久戰思想,追溯到最早的時間是1932年1月。這位學者的證據是1932年1月蔣介石日記中的有關內容。他也談到了蔣介石在其他場合提到過持久戰。但他引用的主要內容是抗戰過去很多年後才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和蔣介石言論彙編。而且提到的無論是蔣介石的還是其他國民黨人的持久戰思想,都只是一些比較碎片化的言論,這與毛澤東在1938年5月發表的《論持久戰》是有明顯區別的。當時毛澤東的約5萬字專論文章發表後不久即出版了若干種版本,包括外文版本的單行本。時至今日,如果到美國最大的網上書店Amazon搜尋關於毛澤東的書籍,除了毛澤東的傳記類作品外,最多的就是《論持久戰》和《毛澤東語錄》。關於蔣介石的持久戰思想,被很多人引用的典型戰法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不過當年的老百姓卻不買賬。最近被很多國內外學人推薦的英國教授拉納·米特(Rana Mitter)的著作《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有這樣的描寫:1944年強弩之末的日軍對陣有美國空軍支援的,兵力相當日軍五倍的國民黨軍隊,結果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使盟軍對國民黨軍隊的信心“一落千丈”。國內老百姓的感覺“好像都在說:‘難道抗戰勝利完全依靠的是逃到中國腹地的國民黨嗎?’”當然也不能否認,在這種狀況下的國民黨軍隊中的許多官兵,特別是下層官兵,仍然能夠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頑強戰鬥,當年的“衡陽保衛戰”就是一例。他們是值得中華民族永遠紀念的。
至於蔣百里,可以從蔣百里的代表作《國防論》的內容、出版背景和同代人的評價三方面說明該書是怎樣論述持久戰的。至於為什麼只談到了《國防論》,那完全是因為蔣百里關於抗日的言論都是散見於他的文章和一些人事後的回憶中,蔣百里並沒有寫過任何關於抗日持久戰的專文或者專著。不像前面提到的范文瀾的專文和劉孤帆的專著。在這種情況下,有的熱心人就幫助蔣百里進行“歸納”。例如有學者說:“他在《國防論》和其他著作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實際上,《國防論》並沒有這樣的內容,唯一捱得上邊的是該書第五篇《十五年前之國防論》之第二章《軍國主義之衰亡與中國》中的一段:“至於從中國現狀言,吾儕所最感危險者,即鄰近富於侵略性的國家。三國志劉玄德有言:‘今與我爭天下者曹操也,彼以詐,我以仁,必事事與之相反,乃始有成。’我儕對敵人制勝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與之相反。彼利速戰,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線,我儕則置之第二線,使其一時有力無用處。”
這位學者還歸納道:“如果說毛澤東回答了‘中國能不能打贏日本?’這個難題,那麼蔣百里就是回答‘中國怎樣能打贏日本?’”筆者以為,如果說只要堅持“事事與之相反”就可以解決“打贏”的問題,那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兒戲而已。《國防論》是蔣百里多年的文章的合集,其中《軍國主義之衰亡與中國》一章是1922年寫的。因為《國防論》收集的各篇文章時間跨度很大,各篇文章之間缺乏系統性,因此蔣百里的多年老友張宗祥對他說,《國防論》是一本“新舊雜揉”,缺乏“系統”的書。蔣百里則回答:“《國防論》則取其字多,好多得稿費而已。”(見《文史資料選輯》第十輯之《蔣方震小傳》中國文史出版社 )
那位資深學者也提到了蔣百里,不過承認蔣百里的持久戰之說“均未形成文字”。他還提到了白崇禧,認為其“應該”在1938年1月27日至1月29日提出了持久戰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且不說這兩句話是否能概括持久戰的內涵,但這個“應該”只是一種臆測。關於這個問題,這位學者引用的是白崇禧的回憶。而白崇禧的口述回憶是在蔣介石的管控下進行的,其某些敏感內容的真實性就很難說,就像張學良的某些回憶在蔣介石去世以前和以後就大相徑庭一樣。白崇禧在抗戰初期,和周恩來、葉劍英的來往不少,但在他的回憶中卻看不到一點,能看到的就是他認為“共軍起家於陝北延安,抗戰初期,其人數不過三萬左右,抗戰一起,毛澤東宣言共赴國難……以此欺騙國人。”關於“小勝”“大勝”和“空間”“時間”這段話,白崇禧認為是他提出來的,也就是他的持久戰思想。至於這個思想的形成,他兒子白先勇直到2012年才披露了一個“秘密”,他說:“我聽父親自己講過,他是受了俄法戰爭的影響,俄國人對於拿破崙侵入,俄國人就把拿破崙拖到廣大的內地,把他們給拖垮。”但這個“秘密”在諸多關於白崇禧的書籍,包括白崇禧的口述回憶中都沒有出現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白崇禧說這兩句話的具體時間始終無法確定。白崇禧本人語焉不詳,白先勇也同樣語焉不詳。只有那位學者認為“應該”是早於毛澤東《論持久戰》發表的日期。因此可以說,在國民黨方面,儘管有些名人都談到過抗日持久戰,但在當時就留下了關於抗日持久戰的“形成文字”的東西是相當少的,更不要說能形成比較完整的抗日持久戰思想的“文字”資料了。倒是在1938年11月蔣介石召開的南嶽軍事會議時,“白崇禧在會議上向蔣介石推薦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並說要全國人民都看”。(張學繼、徐凱峰:《白崇禧大傳》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 第355頁,該書為大陸、臺灣、日本和韓國專家共同編輯的叢書之一)蔣介石後來還在會上提出了“游擊戰高於正規戰”。而正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第一次將游擊戰提高到了戰略地位來考察。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援: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