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何叔衡的兩個女兒何實山、何實嗣姐妹輾轉來到延安,尋找自己的父親,但找遍了延安,始終沒有見到父親。
後來父親的好友謝覺哉接見了她們,他含著熱淚說:“你們的父親,早在兩年多前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就不幸犧牲了!”
這一年,在延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6週年大會上,毛澤東向大家宣佈了何叔衡犧牲的訊息,大家莫不為這位黨內的革命長者的犧牲而深感悲痛。
何叔衡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的“一大”年齡最大的代表,也是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和領導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人民政府時期的重要助手,他用自己的生命,真正地踐行了對革命的信仰。
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黃涓鄉杓子衝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從7歲開始就學著看牛、砍柴、割草、幹家務活,當時家裡因為孩子多,所以年少的何叔衡經常吃不飽飯,有一次他對父親何紹春說:“吃飯要是像牛吃草那樣,能放肆吃飽就好了。”
父親回答說:“你長大了像牛一樣做事,一定會吃得飽。”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何叔衡的腦海中,形成了他堅忍不拔、不怕吃苦的性格。
1902年,26歲的何叔衡遵從父親的意願,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考中了秀才,縣衙門讓他去當管理錢糧的官吏,但他卻寧願教書種地,也不肯與這些腐敗官僚同流合汙。鄉里人知道後就給他起了一個“窮秀才”的外號。
何叔衡回到家鄉以後,和同鄉的謝覺哉、姜夢周、王凌波志同道合,他們於是結拜為兄弟,被合稱為“寧鄉四髯”,為了讓更多窮苦家孩子讀上書,他還創辦了“薄費多徒館”,學費是其他私塾的一半。
1909年,何叔衡受聘於雲山高等小學堂任教,這是一所新式學堂,他在教文史的同時,積極閱讀外界新書,開始接觸到“三民主義”和近代科學知識,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何叔衡率先剪去頭上的辮子,他回到家以後,看見守舊婦女仍不肯解開裹腳布,便說:“看來只動筆動嘴不行,還要動手動刀。”於是,他拿出刀,將家中的裹腳布和尖腳鞋全部搜出,當眾砍爛。
1913年春,已37歲的何叔衡考取了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成為簡義科一班的學生,校長見他年紀這麼大了還來求學,非常驚訝,他回答說:“世居窮鄉僻壤,風氣不開,外事不知,耽誤了青春,舊學根底淺,新學才啟蒙,急盼求新學,為國為民出力。”
當時毛澤東也在第四師範預科一班就讀,兩人很快結識了,併成為了摯友,毛澤東非常尊重何叔衡,曾說過:“何鬍子是頭牛”、“何鬍子是感情一堆”。當時學校裡也流傳著一句話:“毛潤之所謀,何鬍子所趨;何鬍子所斷,毛潤之所贊。”
1914年7月,何叔衡畢業,受聘於長沙楚怡學校,任主任教員,但他仍與毛澤東保持著密切的聯絡。1918年4月,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發起成立“新民學會”,何叔衡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配與2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伍,提出不入會。但在毛澤東等人的多次勸說下,他終於在同年8月入會,並很快成為了會里的骨幹之一。
1919年,湖南軍閥張敬堯暴力鎮壓學生愛國運動,湖南的進步學生在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的領導下,發起了驅逐張敬堯的活動,他們提出“張毒一日不出湘,學生一日不返校,教師一日不受聘”的口號,何叔衡還親自來到衡陽,動員衡陽各界萬餘人召開了驅張大會和示威遊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20年夏,驅張鬥爭終於取得勝利,何叔衡功不可沒,毛澤東十分讚賞何叔衡,他說:“叔翁辦事,能當大局。”
1920年8月,何叔衡又和毛澤東一起創辦了文化書社,以傳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他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充當經費,並且四處籌款,保障書社的正常運營。何叔衡在毛澤東的影響下,逐漸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8月22日,他們發起成立了湖南俄羅斯研究會,開始系統地研究馬克思主義。
但當時社會上的主義和思想很多,這給新民學會的會員們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於是毛澤東與何叔衡商量決定召開一次會議,以統一大家的思想。
何叔衡在會上明確地提出:“一次的擾亂,抵得20年的教育。”他提出要實施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他的主張和提議得到了毛澤東等人的贊同和支援,會員們也在他們的引領下開始轉向了馬克思主義。
1920年11月,毛澤東、何叔衡等新民學會中一批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革命者逐漸走到一起,成立了湖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二年7月,何叔衡和毛澤東作為湖南的代表參加了黨的“一大”,成為黨的創始人之一。
“一大”結束後,毛澤東與何叔衡返回湖南建立了中共第一個省支部——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何叔衡任支部委員,他在湖南大力發展黨員和基層組織,開展革命活動。
何叔衡在進行革命活動時認識了夏明翰,夏明翰因為在五四運動時從事愛國運動和家裡發生了矛盾,從家裡逃了出來,他向何叔衡傾訴了自己的苦悶,何叔衡專門寫了一首詩安慰他:
神州遍地起風雷,投身革命有作為。
家法縱嚴難鎖志,天高海闊任鳥飛。
夏明翰聽到以後,深受鼓舞,何叔衡又介紹他認識了毛澤東,夏明翰最後在他們的帶領下,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就義詩》更是教育了一代人。
大革命失敗後,何叔衡被黨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他在路過哈爾濱時,有感於當時的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寫下了一首《無題》:
身上征衣雜酒痕,遠遊無處於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風雨登輪出國門。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他以身許黨許國、忘記自家、四海為家的人生追求。
何叔衡於1928年6月到達蘇聯後,和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學校特別班,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學習。
1930年7月,何叔衡從莫斯科回國,在上海擔任共產國際救濟總會和全國互濟會主要負責人。1931年秋,他到達中央蘇區。此時,毛澤東任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主席,他對何叔衡的到來十分高興,力薦他擔任工農檢察部部長。
工農檢查部又稱工農檢察院,它的任務是揭露並幫助糾正執行國家法律、法令過程中的錯誤,檢查各機關對勞動人民的申訴和申訴的處理情況。
何叔衡上任以後,經常化妝成老百姓,隨身帶著“三件寶”:布袋子、手電筒、記事簿,起早貪黑,走村串戶,親自調查核實蘇維埃機關、企業和合作社幹部的工作作風和態度等情況。
1932年初夏,何叔衡接到群眾舉報:瑞金縣委組織部長陳景魁濫用職權、欺壓群眾。他對此非常重視,決定親自到現地去調查一下。
何叔衡剛到當地,就有一個姓李的寡婦找他來哭訴,說陳景魁有一次駐村時,強姦了她的兒媳,兒子向政府告狀,反而被他派人打成了重傷。
何叔衡調查屬實後,馬上向中央報告,決定將陳景魁逮捕,但此時他卻收到了一封裝有子彈的恐嚇信,原來陳景魁的背後有很強的黑惡勢力,信裡說如果何叔衡敢動陳景魁,那麼他們肯定會進行報復。
但何叔衡卻不為所動,他堅持在審判後將陳景魁槍決,而且對黑惡勢力進行了鎮壓,還了當地一個太平,人民群眾非常感激他,都稱他為“何青天”。
但後來中央蘇區在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下,對何叔衡進行了錯誤的批判,要求他馬上停止辦案。
但何叔衡毫不妥協,他對工作人員說:“查辦貪汙腐化是工農檢察部決定的,出了問題我負責!大家要堅決頂住干擾,堅決把案子查到底!”
正是由於何叔衡這種剛正不阿的態度,徹底激怒了“左”傾路線當權派,1934年初,他被撤銷了所有領導職務。
當時擔任毛澤東秘書的謝覺哉十分不滿,他先後3次去找毛澤東,想讓他幫何叔衡說話,但毛澤東當時也已經受到打擊,被排斥在中央領導核心之外了,他也沒有辦法。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開始長征,當時博古和李德本來不想帶毛澤東和何叔衡一起走,但後來他們迫於毛澤東的威望,不得不帶他一起走,但何叔衡卻還是被留在了蘇區。
毛澤東離開前,專門來和何叔衡告別,他們不會想到,這竟然是訣別!
中央紅軍走後,留守人員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但何叔衡卻始終很樂觀,他鼓勵大家說:
“現在我們的紅軍主力退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但並不是不要根據地,而是繞到國民黨屁股(後)頭去。我們的中央政府還在這裡,到時間兩面包抄他們,徹底消滅他們。我們要做好工作,思想不能動搖,剩下一個人也要同敵人作鬥爭。”
1935年初,黨組織決定派何叔衡和瞿秋白前往上海工作,留守的紅軍互送他們轉移,但在途中卻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武裝的追擊,他們不得不向福建長汀的山裡轉移。
2月24日,面對敵人的追趕,何叔衡實在是體力不支,再也走不動了,他不想連累大家,於是對護送隊隊長鄧子恢說:“你開槍打死我吧!”
但鄧子恢哪裡肯聽他的,於是讓戰士架著他繼續走,何叔衡走到一個懸崖邊時,突然掙脫了攙扶他的戰士,直接從懸崖上跳了下去,壯烈犧牲,時年59歲。他真正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直到兩年以後,中央才收到了何叔衡犧牲的訊息,老戰友謝覺哉背痛不已,何叔衡在世時,曾和他開玩笑說,他們倆如果誰先犧牲,那麼活著的那個要為犧牲的那個做傳。
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期間,謝覺哉為了紀念老戰友犧牲10週年,並兌現之前的諾言,專門作詩一首:
叔衡才調質且華,獨闢蹊徑無纖瑕。
臨危一劍不返顧,衣冠何日葬梅花?
1964年1月7日,中共長汀縣委和長汀縣人民委員會在何叔衡犧牲的地方建立紀念碑,碑高2.5米,座高0.6米,碑身正面刻著董必武題字的“何叔衡同志死難處”八個大字。每年這裡的遊客都特別多。
何叔衡雖一直“大器晚成”,但他卻始終有一顆不老心,矢志不渝、執著追求著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
最終,“忘家客”仍未歸家,他的火種卻已回來了。如若他得見今日之中國,當知風雨停息、夙願已成,遊子可歸矣!
最後用何叔衡的好友蕭三為他寫的一首詩作為總結吧:
矍鑠老翁何叔衡,建黨初期立殊勳。
作事不辭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騰。
平日能謀更善斷,赤膽忠心無與倫。
鐵骨錚錚壯烈死,高風亮節萬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