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為官之道,在乎立德”。
立德之本在乎官員自身。
即是為官者明確德行,知曉公德,嚴謹私德。
為官者的所言所行代表著國家與政府的形象,引領著社會時代的風氣。
段君毅便是為官者的表率。
段君毅
開國元勳之一,為人低調內斂,在德行方面的事務更是嚴於律己。
或許是由於自己親身經歷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知曉國家安定的來之不易。
所以,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當中,依舊保持初心。
始終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人正直,為官清廉。
“先做人,再為官”的話術,像是印證一般打在了段君毅的身上。
將“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貫徹得有始有終。
是一名律身律己的好黨員,同時也是為人服務的父母官。
他一生擔任過諸多的要職,但是他的子女卻沒有受過任何的優待。
辛苦一生,奉獻一生
為人官員,是為人民服務,完成國家與黨的需求。
為人父母,卻將子女嚴格教導,不偏愛不縱容。
這便是段君毅的為人處世。
不僅僅是國家的幸運,這也是人民的幸運。
1910年的3月13日,段君毅出生于山東省濮縣的白衣閣村。
小的時候便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或許是因為讀書的影響,1931年初中畢業之後的段君毅更是直接遠赴北平去求學。
對於他自己而言,讀書是改變自己也是改變國家的出路。
那一年9月加入了我黨領導的“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北平分盟”。
在這一刻起,段君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當然,在這條道路之中,並不代表著段君毅放棄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反而因為這樣的革命歷程,讓自己的心性變得更加的強大。
1932年的時候,段君毅考上了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
一邊刻苦地學習,另一邊積極地參加愛國主義運動。
不斷地宣傳著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抗日救國的思想觀念。
直到1936年3月,時年26歲的段君毅正式地加入到我黨的佇列之中。
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合力地為黨以及人民奉獻著自己。
愛國主義運動的興起,讓本身就鬥志昂揚的段君毅衝在了前方。
1936年他帶領著全國學聯同全國各界一起,開展各項愛國運動。
新中國成立之後,段君毅位居要職。
1952年8月段君毅任命為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副部長。
主要的工作內容便是負責第一重型機器廠、第一汽車製造廠等重要企業的建設。
這些企業的建設代表著國家發展的重要程序。
而段君毅知曉其中的價值,不斷地關注其建設中出現的或大或小的問題。
段君毅在職期間,無微不至,事事躬親。
從規劃到選址再到建廠,之後順利地投入生產之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
段君毅自21歲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之後,便一生為了黨而奉獻。
即使他是開國元勳之一,即使他是諸多要職幹部,但是鮮少有人知道他。
段君毅的一生恪盡職守,為人民、為祖國奮鬥。
國家給予他的職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
而他作為自己的同時,也會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己之力。
這一奉獻便是足足73年時光。
不計前嫌,不求回報,在段君毅的生命之中,或許就是為國為民而生。
他過著最為低調的生活,卻將自己的人生過得偉大而又絢麗。
生活賦予他的似乎只有樸素,而生命賦予他的卻是崇高的理想。
功勳一世,清廉一生
1976年的冬天,段君毅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和黨組書記。
主要職責就是領導著全國的鐵道工作。
段君毅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以及國務院對於鐵路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強對鐵路的集中統一指揮,確保運輸的恢復和暢通。
在任職期間,他身居高貴,卻沒有做空杆司令。
不斷地向身邊的人以及基層群眾傳達“安全,是鐵路運輸的生命線”的觀念。
堅持換來的效果終究是顯著的。
在任職期間,鐵路全路段的重大事故以及大事故的發生次數也明顯地下降。
段君毅也真正做到了“鐵路安全”的重要理念。
哪怕之後在他離開鐵路的崗位之後,他依舊十分關心祖國的鐵路事業。
1978年10月,段君毅任命為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河南省軍區第一政委。
在任職期間,段君毅恪盡職守,但求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當地的老百姓對於段君毅的這一做法都是讚譽有加。
在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段君毅又被調回了北京,任職為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衛戍區第一政治委員。
在此任職期間,段君毅始終認真地貫徹黨的領導以及相關指示內容。
在全市廣泛地開展“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負責”的討論會,強化首都整體服務觀念。
為北京市建立起新的精神文明風貌。
初心對於段君毅而言,始終秉承在內心之中,這一品質也是最為難得的存在。
段君毅的正直果敢以及光明磊落,讓大家都不禁讚歎。
他本身便是一道光,照亮了群眾之後,再次照亮了自己。
他的政治之路坦坦蕩蕩,無愧於人民,同時也無愧於心。
雖身居高位,但是他依舊十分樸素,家中的陳設也是簡單至極。
哪怕是與多年的戰友惜別,在餐桌之上依舊是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
清廉似乎被他刻在了骨子裡面,他在工作的時候,執行國家賦予他的權利。
而在休息的時候,卻將國家賦予的權利拋擲一旁。
對於段君毅來說,工作與生活不能夠相提並論。
他這樣的品質或多或少是受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響。
窮苦慣了,飽肚子便可以接受了,更何須什麼大富大貴。
所以在之後,哪怕自己的功勳卓著,哪怕自己事業有成,依舊沒有改變他這低調的自身。
“不搞特殊”
段君毅在加入了革命道路之後,他的身上似乎由內而外地產生令人傾佩的黨員信仰。
在當時的年代之中,段君毅很小的時候便已經成婚了。
在他自己19歲的時候,他的兒子段存讓便已經出生。
這是個降生於戰亂時期的孩子。
在段存讓幼年的時候,便已經知曉父親的為人,知曉父親作為共產黨本身的信仰。
“舍小家為大家,沒有共產黨,便沒有新中國,也沒有今日的生活”。
讓段存讓最為感觸的不僅僅是段君毅自身的氣質,還有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段君毅在段存讓很小的時候便已經離家前往北平去求學,這也讓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產生愧疚,但是依舊與子女之間畫上紅線“不搞特殊”。
而這個認知觀念,讓段存讓也深受父親的引導。
1947年,段存讓從高校畢業之後。
他自己沒有藉助父親作為“開國元勳”的功勞光環,讓自己得到優待。
而是自己一邊在冀魯豫區建國學院裡面繼續深造,另一邊在根據地上幫助共產黨員一同推行《中國土地法大綱》。
他的成就都是自己不斷地學習積累而來的。
在建國之後,段存讓便留在家鄉做著青年教師的工作。
直到1957年,段存讓為了去看病,同時也為了去探望多年沒有見面的父親,來到了北京。
公社領導知道了他的動向,便委託他去找他父親幫忙,買兩臺的拖拉機。
拖拉機在那個年代本身就是個稀罕物,農村裡面更是買都買不到。
段存讓自己認為,這一件事情沒有涉及到自己的私利,也能算是“公家事情”。
父親就算是知曉這件事情,應該也是樂意去幫忙的。
於是,到了北京之後,見到了父親便與他述說了拖拉機的這件事情。
卻不想意料之中的同意沒有得到,還受到了父親劈頭蓋臉地一頓痛罵。
這讓段存讓感到了難受以及不解。
他不斷地詢問著父親緣由,但是父親始終不願意鬆口。
對於領導下達的任務沒有完成,段存讓心灰意冷,準備離開北京。
而之後,卻是父親的秘書幫助自己買了兩臺,自始至終沒有告知父親。
似乎也在那一刻起,段存讓感受到了父親所說的“不搞特殊”的真正含義。
一旦涉及到讓父親利用職權幫忙的事情,一律駁回。
那一次的經歷,也成為了唯一一次讓父親“開後門”的經歷。
“靠自己的能力辦事”
到了1978年,段君毅調職到了河南省。
雖說父子兩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地近了,但是兩人想要見一面卻更加的難了。
在任職期間,段君毅的工作十分的繁忙,每天總是有著處理不斷的公務事情。
但是,即便是這樣地忙碌,他依舊不希望看見自己的子女打著他的旗號,趁機來搞特殊。
在段君毅上任之後,段君毅便連續寫了三封信給自己的兒子以及兒媳。
其中的內容便是要求兩個人“不要打著我的旗號出去辦事”、“不要仗勢欺人”。
與此同時,還另外要求不允許二人前去探望甚至包括任何的親朋好友都不要去鄭州看望他。
在這一刻起,段君毅的生命之中,似乎只有工作。
毫不誇張地說,他的一生獻給子女的便是嚴格的要求對待,獻給社會的便是數不清的時間與精力。
時間的流逝,段君毅的年紀也在不斷地攀升,然而唯一不變的依舊是那“不搞特殊”四個字眼。
段君毅有一個孫媳婦,那一年感覺自己在老家的工資不高,所以便試著找到段君毅,希望他可以幫助自己找一個好一點的工作。
而段君毅依舊是嚴詞拒絕,他如是說:“我怎麼知道老家中的領導是誰,人家都不會搭理我,去了也是碰釘子。”
但是,家裡面的人都知道,如若段君毅願意將自己的身份搬出來。
哪怕是老家的領導都會給他一點的面子。
但是,自始至終都是段君毅自己內心的不願意。
他堅持了一生的東西,不會在孫媳的面前就違背的,並不想願意為了孫媳,打破自己的原則問題。
他的一生光明磊落,屬實不易。
那一刻的赤誠之心,讓自己本身功勳赫赫的價值,一下子被壓得什麼都不是。
他始終認為,生活是自己的,賺錢的工作是靠自己的能力來取得的。
任何人給予的幫助也依舊是一時的,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才可以獲益一生。
據說,曾經段君毅的兒媳婦也懇求過他,利用自己的職權幫助自己換取一個更好的工作單位。
但是,這依舊被段君毅給駁回了。
一人的遵守,三代的影響
段君毅的原則,讓眾多的親朋好友都不再向他開口。
畢竟段君毅對於自己的子女都是這般的拒絕,更何況是其他的一些親朋好友。
哪怕是在1979年,段君毅母親逝世的十週年。
段存讓的本意其實是想給祖母辦一場紀念的活動,想讓自己的父親也出一點的資金。
畢竟這也不是公家的事情,同時也不再需要父親的職權。
這在段存讓看來,父親肯定是會同意的。
但是總是事與願違,當段存讓與父親商議之後。
卻不想父親考慮得更為長遠一點。
段君毅認為兒子一旦大操大辦,鄉親們一定是會來送禮的。
這一旦收了鄉親們的禮物,不僅僅抹黑了段君毅自己的形象,甚至是抹黑了共產黨的形象。
思及此,當下就和段存讓說自己一分錢都不會出,也不會准許你搞這次的紀念活動。
段君毅的一生坦然且光明,從未有過徇私舞弊的情況,也一直是無愧於心。
哪怕是在其去世以後,段存讓回憶自己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
依舊還是停留在父親對於自己的諄諄教誨之中。
自段存讓出生以來,父親段君毅便一直在外漂泊。
他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和耗不光的精力一般。
在戰爭的年代裡面,自己與父親便是兩地分離。
之後到了和平的年代,父親卻不需要他前去探望。
哪怕是在2004年,段君毅臨終之前,留給兒子的也只是幾封書信和那一本《走進大西南》。
之後,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去濮陽視察的時候,專門看望了段存讓。
感慨道:“你的父親明明是我黨的高階幹部指揮,你們這一家子卻從來沒有搞特殊。你自己是一個副科級的幹部,而自己的兒子也只是一個村幹部。實屬難能可貴!”
段君毅這一生其實原本可以幫助自己的子孫謀取更高的地位價值。
但是,他似乎活了這一生,終究是為國家而活的。
他秉承的執念便是,你有能力便可以自己去做事情,並不需要我這裡說什麼做什麼。
如果沒有,那自己就這麼勤勤懇懇地做下去。
不奢求什麼大富大貴,可以生活就夠了。
段君毅故後,段家人始終牢記他的教誨,從未想過以段君毅曾經的榮光來謀取自身的利益,對段家而言,最大的榮光,就是段君毅從始至終,對於黨和人民的熱愛與信仰。
其實,無論是什麼時代,國家和人民都是需要“段君毅”這樣的存在。
雖說,段老先生現已逝世多年,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所作所為。
都將銘記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同樣如此的先烈都會值得大家銘記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