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色故事】“鐵流後衛”鏖戰華家嶺
大墩梁紅軍烈士紀念碑。 新華社發
華家嶺地處通渭、會寧交界。1936年秋天,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為阻擊敵人,保衛會師,擔任後衛任務的紅五軍與敵人在華家嶺激戰兩天兩夜,有880多名將士犧牲,永遠長眠在這片土地上。
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進入甘肅,揮師北上,向靜寧、通渭、會寧集結。為阻攔紅軍前進,蔣介石急忙下達軍事部署,調集王均、毛炳文等部隊,從幾個方向圍追堵截,並制訂了“通渭會戰”計劃,準備把紅軍部隊消滅在西(安)蘭(州)公路以南。
為粉碎敵人陰謀,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命令紅五軍阻擊敵人。接到命令後,紅五軍沿華家嶺西蘭公路兩側,在20公里長的深溝裡設了一個伏擊圈,只待敵人鑽進“口袋”。
紅五軍以能征善戰、作風頑強聞名於世。長征期間,紅五軍擔任後衛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榮膺“鐵流後衛”光榮稱號。
接到命令後,軍長董振堂作了戰前動員,他對戰士們說:“我們一定要打好會師後的第一仗,多消滅敵人,掩護主力部隊休整,用實際行動保證會師部隊北進!”
1936年10月21日,敵人先頭部隊趕到華家嶺馬營鎮。敵三十七軍9個團自恃人多勢眾,裝備精良,氣焰十分囂張,排著四路縱隊,沿公路行軍。
22日早晨,見敵人已進了伏擊圈,軍長董振堂一聲令下:“給我打!”紅軍戰士個個如猛虎下山,撲向敵人,子彈像雨點一樣傾瀉過去。頓時,華家嶺炮聲震天,塵土蔽日。不到半小時,敵人先頭部隊被全部消滅。
敵軍原以為紅軍經過長途跋涉不堪一擊,沒想到戰鬥力如此強大,受挫後敵人警覺了。於是集中更多兵力,整團整營地向紅軍反擊,並用迫擊炮轟炸紅軍陣地,雙方展開了拉鋸戰。
紅五軍臨時作戰指揮所設在大墩梁的一個堡子裡,軍長董振堂指揮三十九團、四十三團、四十五團先後打退了敵軍的5次衝鋒。敵人見正面進攻不能奏效,便調來7架飛機參戰。紅軍的作戰工事在光山禿嶺上,沒有樹木遮擋,敵機輪番轟炸,紅軍傷亡慘重。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戰士們毫不退縮,子彈打光了,就用槍托、木棒還擊,有的戰士用樹枝與敵人肉搏;有的戰士倒下了,手裡還緊緊抓著捲了刃的馬刀。
戰鬥持續了整整兩天,有880多名指戰員倒下,副軍長羅南輝中彈犧牲。華家嶺激戰是壯烈的,勝利完成了保衛會師任務,為部隊北上西進贏得了寶貴時間。
(由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