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三個月前,法西斯德國已宣佈無條件投降,唯有日本帝國主義,還在負隅頑抗。
為了逼迫日本速速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國向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顆原子彈。一週後,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歷史上最殘酷、波及範圍最廣、捲入人數最多、影響也最大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隨著原子彈的落下,無數身受二戰蹂躪的人,得以從戰爭的血汙中爬出來。
然而,在大歷史帷幕下,在世界的另一頭,還有一群人剛剛經歷了一場煉獄般的折磨,而正是他們,成功將兩顆原子彈的原料從美國本土運往戰爭前線,卻不料,死神早已靜候在他們的另一條航線上。
就在原子彈在日本上空落下的一週前,1945年7月31日的夜晚,在太平洋的菲律賓海域,一艘叫“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軍艦被擊沉。
1199名美國水兵,或是當場陣亡,或是被上帝拋棄一般,孤獨地漂浮在太平洋海面上,絕望地等待著救援。
口渴,飢餓,長時間的暴曬,長時間的浸泡,極大的晝夜溫差,以及海平面之下,防不勝防的嗜血成性的鯊魚,活著,比死亡更恐怖。
可以說,“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美國海軍自珍珠港事件後最慘重的損失,全艦1199名官兵最終死亡882人,堪稱“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悲劇”。
然而,即便是倖存下來的兩三百名士兵,也並未獲得安寧,在餘生中,他們都被這場慘劇反覆折磨。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沉沒之後,美國國內不少人發出詰問: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裝備先進,怎麼就被擊沉了?
就算遇到敵軍襲擊,在當時為何沒能逃出生天?
如此慘重的傷亡,為何沒能避免?軍艦有沒有防護措施?
說到底,誰又該為這場慘劇負責?
悲劇慘絕人寰,事件疑點重重,真相撲朔迷離,在事後追責中,有人被暗中施壓,有人遭受不白之冤,更有人不堪折磨拔槍自盡,終於,這場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悲劇,演化成了美國海軍史上的頭號懸案。
回首整個事件,人們發現,“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不僅徹底改變了1199名船員的人生,也改寫了整個美國海軍的歷史,還有千千萬萬人的良心。
1.1945年7月31日晚,鉅艦沉沒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一艘重型巡洋艦,這種軍艦火力尚可,但為了保持較高的航速,巡洋艦的裝甲通常就比較薄弱,也就是說,這種軍艦天生自帶一項弱點:防護力較差。
除此之外,由於巡洋艦並不執行反潛任務,所以不會像驅逐艦那樣配備對付潛艇用的聲吶和深水炸彈。如果遇上敵人的潛艇,“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就變成了睜眼瞎。
不僅僅是戰艦本身的問題,從實際情況上來看,當時“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也不應該獨自航行。雖然日本海軍已接近覆滅,但還是有一些日軍潛艇潛伏在大洋裡,偷襲盟國的船隻。
於情於理,“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都應該由驅逐艦來護航。事實上,在出發之前,艦長邁卡威也提出了這個申請,但上級卻告訴他:所有的驅逐艦都有任務,抽不開身。
無奈,“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只能獨自前行,這就為她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當“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卸下原子彈原料,駛向萊特島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日軍的伊-58號潛艇,當時正在菲律賓一帶的海域遊弋。7月29日晚上11點,伊-58號艇長橋本森千宣下令潛艇上浮,藉助月光,發現了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橋本下令,潛艇下潛,準備發起攻擊。
隨著一聲令下,六枚魚雷發射悉數發出,日軍潛艇上下一片寂靜。不久之後,聲吶中傳來了爆炸聲。魚雷準確命中了目標!訊息傳來,整個日軍潛艇一片歡呼。
死神悄無聲息地降臨了。隨著兩聲巨響,兩枚魚雷先後擊中了“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引爆了艦上的燃料庫,一系列連環爆炸接連發生,300多名船員當即被炸死,隨後,艦上便燃起熊熊大火。
襲擊突然而至,“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船長邁卡威的反應也很迅速,他一邊下令通訊員發出SOS求救訊號,一邊組織人手速去封堵缺口。
然而,損毀實在太過嚴重,船員們無計可施,邁卡威只好下令,全體船員,棄船逃生。此時,距離“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被魚雷擊中,僅僅過去了12分鐘。
很快,遭受重創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海面翻了一個身,便永遠地沉入了海底。
2.誰才是這起事故的罪人?
最後,只有317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船員們得救了,可對於艦長邁卡威來說,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邁卡威剛一上岸,就被隔離審查。
戰爭結束後,他便被帶上了海軍獨立開設的軍事法庭。為了所謂的“司法公正”,法庭給邁卡威分配了一個律師,但是整個審訊過程,毫無公正可言。
當時,美國軍方以兩項罪名起訴了邁卡威。
第一是沒有采取規避動作。軍方認為,如果邁卡威採取了規避動作,就不會被魚雷擊中。所以,邁卡威構成了翫忽職守罪。
第二項罪名,是起訴邁卡威沒有及時棄船。軍方聲稱,如果邁卡威及時棄船,可以保住更多船員的性命。
面對這兩項指控,邁卡威的律師當即進行反駁。律師指出,那天晚上雖然有月光,但時隱時現,能見度並不好,漆黑中根本無法判斷海面上的情況。如果採取規避動作,就有觸礁的危險。所以,直線行駛未嘗不可。
第二條,從被魚雷擊中到邁卡威下令棄船,一共只有12分鐘的時間,時間並不算長,不能說邁卡威沒有及時棄船自救。隨即,律師針鋒相對地指出:如果邁卡威當即棄船,是不是又要起訴他“棄船過快”呢?
接下來,律師開始了更為犀利的反擊,他說,為什麼在沉船的時候,“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發出的求救訊號無人理睬?還有,既然萊特島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目的地,那麼作為接收方,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遲遲未來,又杳無音信,他們為何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另外,關島軍事基地本應監控“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航線,及時通知敵情,為什麼他們也是毫無作為呢?
律師提出的反駁,讓軍方惱羞成怒。
為了將邁卡威定罪,軍方甚至找來了一個關鍵證人:擊沉船艦的橋本森千宣。當橋本宣誓完畢,站到證人席上時,軍方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採取規避動作,是不是就能躲開魚雷?
為了給邁卡威定罪,找日本人橋本森千宣當指控證人,是軍方的別有用心,因為橋本的家人都死於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恰恰又是運送原子彈原料的。軍方想就是想要藉此誘使他做出有力的證詞,將邁卡威定罪,成為替罪羊。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曾經是美國海軍的驕傲,如今,發生這樣意外的慘案,美國海軍的軍官們,他們只想撇清自己的責任,聯合起來,把罪名推到邁卡威一人身上。
最後,軍事法庭判定,邁卡威犯了翫忽職守罪,需要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負全部責任。判決下來後,倖存的船員們大喊冤枉,然而,卻無法改變判決的結果。
1949年,邁卡威從海軍退役。但他的退休日子並不好過,許多遇難者的家屬不明真相,只是一味將痛苦與仇恨計算在他頭上。
每到聖誕節、感恩節,邁卡威都會收到一些匿名信件,信中滿是惡毒語言,對他百般羞辱:“嗨!聖誕快樂!但如果你死了,我們會更快樂!”
這樣的羞辱與折磨,年年都在上演,一直到20年後的1968年11月,在讀完又一份辱罵信後,邁卡威再也無力支撐,精神崩潰,拔槍自盡。
3.一個初中生的平冤之路
邁卡威的死,只是掀起了小小的波瀾,很快世人就遺忘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多年以後,他竟然會被一名初中生給平冤昭雪。
20世紀90年代,距離邁卡威死去已近30年,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一個叫亨特·斯科特的初中生,正在和父親一起收看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
電影中的角色“昆特船長”說,他曾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上服役過,親眼看見戰友們一個個被鯊魚所吞噬。這句不經意的臺詞,引發了亨特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極大好奇心,他決心要把這事搞個水落石出。
那時候亨特才上八年級也就是初二,年紀只有十二三歲,不過,父親對他的決定非常支援。在父親的幫助下,亨特跑去當地大學的圖書館查資料,然而可供查閱的資料卻是少之又少。於是亨特想出了一個辦法:給倖存的船員寫信,向他們詢問真相。
出乎意料,那些老船員中的大部分人,都熱情地給亨特回了信。
他們告訴亨特,自己有生之年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看見艦長邁卡威能平冤昭雪。他們都認為,那次事故並不是邁卡威一個人的責任,讓他承擔那樣的罪名是不合理的。
帶著老兵們的心願,亨特開始了更深入的調查。不過,一個初中的孩子又有多大的能量,可以推翻軍方早已蓋棺定論的判決呢?彷彿是老天爺的眷顧,接下來,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小年紀的亨特,孜孜不倦地為老兵們奔走,引起了佛羅里達當地媒體的注意。看了媒體對亨特的採訪後,佛羅里達當地的議員主動聯絡上了他,而這位議員聽完亨特所說的事情後,又把他引薦給了國會參議員鮑勃·史密斯。
巧的是,鮑勃·史密斯的助手,是老政客莫任尼的女婿。偏偏莫任尼當年正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船員。可就在起航前,他生了病,因此逃過了一劫。
聽說這件事後,莫任尼決心要為自己的船長邁卡威討一個公道。有了他的介入,邁卡威也終於有了昭雪的可能。
經過莫任尼的奔走,軍方重新開啟了聽證會。只有十三歲的亨特勇敢地走上講臺,面對著社會和軍方各級人士慷慨陳詞,贏得了滿堂喝彩。接下來,參議員和老兵的代表也紛紛發言,聽證會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不過,邁卡威並沒有因此而脫罪,畢竟還缺少關鍵的證據。可這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出現了。他就是伊-58號艇長橋本森千宣!這麼多年來,他始終認為邁卡威是無罪的。
看到“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啟調查,橋本便主動給軍方寫了一封信,要求恢復邁卡威的名譽。橋本的證言,又一次引爆了輿論。
重壓之下,軍方終於屈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艦長邁卡威並無責任。特此宣佈邁卡威無罪。”
至此,所有的冤屈得以昭雪。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