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開封市,有一個叫蘭考的縣城,那是焦裕祿書記曾經工作過的地方。
焦裕祿書記為了人民群眾嘔心瀝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最後積勞成疾,在42歲時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書記膝下有三兒三女:次子焦躍進走上了和父親一樣的道路,繼續留在蘭考任職副縣長、杞縣縣長等職務,為蘭考人民群眾奉獻自己。
三兒子焦保鋼則選擇成為一名刑警,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書記的大兒子,焦國慶,在初中畢業後便報名參軍,在軍隊裡一干就是二十來年,從小兵到副團長,退休後任職地稅局局長。
和父親一樣,作為焦裕祿兒子中唯一當兵的焦國慶也為了人民付出了自己一生心血。
焦國慶
無憂快樂的童年時代
在焦國慶的回憶中,童年時候有一段日子是快樂幸福的。
焦國慶出生在1951年的國慶節,故焦裕祿給他取名為“國慶”。
他兩歲的時候,焦裕祿還在鄭州擔任青年團書記,負責一些青年的教育和思想工作。
在家中,焦國慶可以在母親的懷抱中依偎撒嬌,又或者和弟弟妹妹們無憂無慮地玩耍。
“父親工作認真,所以不能按時回家也是常有的事。”焦國慶回憶到。
儘管焦裕祿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工作要處理,耽擱了回家的時間,但是母親和孩子們依然會每天等他下班回家,共同吃晚飯。
晚飯過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一塊兒,聽焦裕祿給孩子們講故事。
從盤古開天的神話,再到如今新中國成立,焦裕祿通曉各種奇聞異事,不厭其煩地講給母親和孩子們聽。
焦國慶和弟弟妹妹們聽得聚精會神,有時被一些趣事逗得開懷大笑,有時也會為一些可惜之事感到傷懷。
每次父親講到故事的結局處,總會用嚴肅的口吻告訴孩子們要學會自我思考。
有一次,小焦國慶回家吃飯晚了,焦裕祿問道:“什麼事兒啊,怎麼回家這麼晚”
焦國慶說:“我和幾個同學去看戲了呢!”
焦裕祿邊喝茶,邊繼續問:“看的什麼戲,哪兒買的票?”
焦國慶一臉輕鬆地說到:“和幾個同學去看的,我們都沒買票,我說我是焦書記的兒子,那個人就直接讓我進去看了。”
一聽這話,父親的臉沉了下來。
“你為什麼要說你是焦書記的兒子?”
“爸,那我確實是您的兒子呀。”
焦裕祿又說到:“你是書記的兒子,就可以看戲不買票了?”
焦國慶有些害怕,但他還是有些倔強地說到:“爸,你這麼兇做什麼,不就一張戲票嘛,才三毛錢!”
“書記的兒子就可以不買票看戲了嗎?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就叫剝削!現在你貪小便宜,長大了要貪大便宜。”
焦國慶第一次被父親這麼嚴肅地教育過。
他低下了頭,意識到自己並不能因為是書記的兒子就被優待。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他向父親道了歉,也和父親去了劇院,補上了昨天他“欠”下的一張戲票錢。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從那以後,焦國慶謹記焦裕祿對他們“低人一等”的教導,嚴於律己,深刻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父親離世,毅然參軍
然而,幸福無憂的童年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1963年,焦裕祿被調去蘭考縣當書記。
就在焦裕祿到蘭考縣後不久,蘭考就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
天災,需要人的自我拯救,而焦裕祿就是站出來領導蘭考人民度過危難時期的英雄。
早在1956年,焦書記就查出了患有肝病,可他仍舊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想著如何治理好蘭考。
1964年,經過不斷努力,蘭考的生態環境終於有了不錯的起色,逐漸恢復活力。
可焦書記卻因為病情的劇烈惡化,與鄭州病逝
父親的離世,對於焦家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此時的焦國慶還不滿1 3歲,除了父親離世的悲痛時候,母親要獨自撫養六個孩子的困難辛苦也讓作為長子的焦國慶感到愧疚和心痛。
父親是整個家最敬重和最親近的人。
焦裕祿的離世,先是讓他的妻子徐俊雅一夜變老了。
焦裕祿的清廉正直是大家都知道的,徐俊雅也堅守丈夫的信念。
沒有接受政府組織的額外補償。
“母親要強,但再難都不願給人說。”焦國慶回憶說。
有人看見徐俊雅帶著六個孩子艱難度日,勸她向組織開開口,可徐俊雅堅決拒絕了。
“打老焦的旗,向上級伸手,我咋對得起他?”她說道。
就這樣,徐俊雅依舊靠著每個月54元的工資和13元撫卹金,拉扯著六個兒女。
如此微薄的生活費,委屈了自己沒事,但是要怎麼供養六個孩子的吃穿用度呢?
徐俊雅一天比一天憔悴,都被焦國慶看在眼裡。
可是說到底,他也只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多事就算有心也無力
平時的他,只能多替母親做一些家務,照顧弟弟妹妹。
焦國慶表現地很堅強,懂事的他不想讓母親看到了更傷心。
隨著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大家的學費又成了一個大問題。
溫飽勉強可以滿足了,但是學費卻不管怎麼省吃儉用都無法湊齊。
母親憂愁地一夜白了頭,焦國慶看了心疼萬分。
他覺得,自己再繼續讀書下去,是多當幾年閒人,而現在的母親,最需要的是解決孩子們學費問題。
在自己的床上輾轉反側了幾個夜晚後,焦國慶終於下了一個決定:“我要去參軍,給母親減輕負擔。”
1968年3月,焦國慶報名入伍,入伍時的焦國慶只有十七歲。
和焦國慶一同穿上軍裝,進入軍營的還有15歲的小妹焦守雲。
離開家的那一晚,他看了看熟睡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們,期望自己離開後,家庭條件可以好起來。
22年的軍旅生涯
原本按照焦國慶和焦守雲的實際年齡看,是不具備參軍資格的
可上級部隊知道了他們家的情況,最後還是讓兩個孩子順利進入部隊。
參軍後,焦國慶被分配到的是著名的“董存瑞部隊”,這個部隊有一句響亮的口號:“當兵就當董存瑞”,以此鼓勵士兵們。
由於焦國慶是焦裕祿的長子,組織怕他有優越感,想先磨練一下他的性子,所以先把他分配到農場先進行勞動
在農場勞動的日子一過就是四年。
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焦書記的後代而搞特殊,反而比人家幹得更多,更勤奮。
在農場裡,焦國慶每天干各種農活、種菜、養豬、收割……四年的時間把他鍛鍊成了一個結結實實的地道莊稼漢。
農場田地裡的每一株莊稼都有焦國慶滴下的汗水,都是焦國慶努力的證明。
對於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種植,焦國慶也都有一套他獨特的心得經驗,可謂是“實踐出真知”。
當然,在農場的勞作生活也會有有苦說不出的時刻。
每當這時,焦國慶就會想起父親曾經的諄諄教誨,還有他不辭辛勞為人民服務的身影
想到這兒,焦國慶就感覺彷彿父親從未離去,依舊在他的身邊陪伴他,引導他。
“我不能給父親丟臉,父親是我的榜樣。”
其實,父親那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精神早已耳濡目染地影響了焦國慶。
漸漸地,焦國慶一步一個腳印,在“董存瑞部隊”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最後成為了副團長。
成為副團長後,焦國慶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作為副團長,他要考慮的不僅是整個部份的協調性,還有每個士兵的獨特性。
“長大後,我就成為了你。”
焦國慶越來越能理解父親當年工作的不易,更多的是那股為了國家和人民奮鬥的拼勁。
焦國慶的軍旅生涯持續了二十一年,這一路上的成就,他從來沒有靠過別人,都是用自己雙手打拼下來。
“工作上向先進看齊,生活條件跟差得比。”這是父親生前最常對焦國慶說的話,焦國慶也真正落實了這兩句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焦國慶在工作上事無鉅細,親力親為,長年累月下來的高強度工作,最終還積勞成疾,將自己的身子累垮了。
在家人的勸說下,焦國慶最後還是選擇了退伍轉業。
一個一米七六,九十多公斤的漢子,帶著滿身病痛回了家。
回家後,他來到地稅局工作,直至退休。
雖然在地稅局的工作和部隊比輕鬆了許多,但焦國慶沒有絲毫懈怠,依舊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用心為人民,為國家服務。
“我想到以前在農場,在部隊裡的日子。我和基層百姓同吃同住,我知道百姓們過日子困難,那是我不能忘記的。”
焦國慶時刻會想起這些經歷。
退休後,焦國慶的生活也十分低調,每年到了焦裕祿的祭日,他就和弟弟妹妹們回到他們以前的小院裡小住幾天,緬懷父親。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當年種在焦國慶心中的種子已發芽,繼續發揚著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不爭不搶,淡漠名利,默默奉獻——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後的財富
焦國慶做到了,並且繼續影響著後代們。
正是有無數先輩繼承下來的精神財富,才能繼承給後代的人,並且發揚光大,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