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9月21日下午,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主持的教師座談會在青島老年大學舉行,會上有一位年紀老邁,但精神矍鑠的老人發表講話,她說老年大學的創辦是一個新創舉,在各省市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巨大轉變。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成立至今已有32年,最早一批的老年大學則有37年,多年以來的努力讓大家掌握瞭如何開展老年教育的規律和做法,在全國各地皆取得一番優秀成就,探索出一套卓越的老年教育經驗。
關注老人、重視老人,既可以請老同志來做青少年工作,教育下一代,也能令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乃至“老有所醫”的未來。
她再三強調,一定要積極總結老年大學創辦經驗,科學規劃未來,緊抓研究重點,有效推動老年教育的發展。
她就是年過八旬,依然工作在最前線的中國女省長顧秀蓮。就像她昔年所言,哪怕年華老去,可只要能走能動能思考,她就會竭盡全力為中國、為人民付出最後一份力量。
01,早年艱辛:回顧往昔也曾吃盡苦頭,卻依舊心潮澎湃
1936年,顧秀蓮出生在江蘇南通一戶尋常農家。她的兄弟姐妹眾多,家庭條件並不富裕。
但勝在她有一對不同於那個時代、思想開明的父母,並未因她是女孩,就覺得她讀書無用而剝奪她上學的機會。
在學校老師的教導下,顧秀蓮慢慢成長為一名優秀少年。16歲時,她為補貼家用、減輕父母重擔,一邊在一家工廠上班,一邊藉著夜晚空閒努力學習。
次年,顧秀蓮憑著優異成績考入東北公安幹部學院,畢業後走入警局,成為一名基層公安民警。
貼近群眾的工作,讓顧秀蓮慢慢意識到自身的薄弱與國家的需求,她又一次開始白天上班,晚上自學的辛勤耕耘。
這一回,她的努力依然沒有白費。1958年,顧秀蓮被瀋陽冶金機械專科學校錄取,讀機械專業。
3年後,顧秀蓮畢業,進入甘肅一家機修廠當生產技術員,並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此後3年裡,一步步升到團委書記的職位。
1964年,不到30歲的顧秀蓮進入紡織工業部情報所當技術員,參加青島和上海兩地紡織機械廠的“四清”工作,以組長身份率業務組緊抓生產。
1970年,周總理不願國家計委繼續處於“癱瘓”狀態,親自成立國務院起草小組,代替計委職能。
選擇組員時,周總理見名單全是男同志,很不高興,提出要調入一位女同志的特殊要求。顧秀蓮就是在此時走入大家視線,成為“百草叢中”那一抹亮眼的“紅”。
又3年,顧秀蓮升任計委副主任,漸漸嶄露頭角。
很久以後,顧秀蓮回顧當初,依然萬分感慨:“1978年,咱們國家民眾溫飽都是個難題,缺糧缺油缺布,國民經濟已然到了崩潰邊緣啊。”
哪怕彼時顧秀蓮位居高位,也依舊沒能倖免。她的家中有一臺12寸紅色電視機,是當年夏天購買的,也是她一生珍藏的“寶貝”。
那一年,她隨紡織工業部到美德日等5個國家考察,歸國途中,代表團的男同胞見她是位女同志,故合夥商量省下大家的津貼費用,給顧秀蓮買了一個“大件”。
顧秀蓮一直謹記他們的好心,亦將電視視作那個特殊時代的烙印,不肯丟棄。11月,中央工作會議召開,提前為月餘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定下基調。
顧秀蓮說:“我一直覺得鄧小平等參加會議的領導很有遠見……會議正式閉幕那天,我走出會場,正巧碰上一場紛紛揚揚的小雪,冰冷的寒意飄在我的臉上,反叫我的心情愈加舒暢,因為我相信,國家必將迎來一個嶄新明媚的春天。”
事實也正如顧秀蓮所料,所有人皆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腳踏車上下班,忙到深夜才關燈回家。日子雖然繁忙辛苦,卻充滿無限希望,叫人不由心潮澎湃。
02,江蘇省長:女省長情繫故土展抱負,率群眾發家致富
1982年,顧秀蓮的人生再次迎來巨大轉折,她被調回故土江蘇,成為中國首位女省長,開始了為家鄉謀發展、為人民謀富裕的辛苦歷程。
那時,“專業戶”是拓寬農村致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產品商業率的主要物件,他們因生產專門的商品而富起來,也帶動了國家和社會的農商經濟發展,但在顧秀蓮的眼裡,這些成績遠遠沒有達到她的預計。
她想讓專業戶越來越多,讓農產品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農民更快地富起來。於是她走遍江蘇,四處深入考察調研。
在故土南通,顧秀蓮與一位名叫王佩恆的專業戶相識。她問王佩恆養了多少鴨子,產了多少蛋?
王佩恆照實回答。顧秀蓮又問他賺了多少錢,王佩恆回答:“17萬貸款還清,加2萬餘元收入。”
顧秀蓮點點頭,再問王佩恆一個鴨蛋能賣多少錢?王佩恆耐心向她解釋:“雞蛋只能賣2角,可把它加工成皮蛋,價格立馬不一樣,可以翻幾倍……裡頭的學問太多,關鍵是深加工,升值的空間大……”
顧秀蓮耐心聽罷,從此視王佩恆為專業戶榜樣,每每演講致富經驗,總要說上幾句王佩恆發家致富的故事。
然而不待顧秀蓮發動農戶,學習經驗,新的風波便又降臨。面對如此狀況,顧秀蓮苦思冥想決定在省政府開一個全省專業戶代表座談會。
她非常關心王佩恆,一到現場沒見王佩恆的身影,就立馬問相關人員“王佩恆去哪裡了?”
得知王佩恆才到南京,又當即叫工作人員通知司機去碼頭接他。
王佩恆確實沒有辜負顧秀蓮的期待。他到了會場,在眾人掌聲中走上講臺,大大方方表示:“......我姓王……我賣鴨子賺錢,但我們只顧著自己賺錢,也帶領鄰居們一起賺錢,成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
話罷,王佩恆遞給顧秀蓮一張條子,請她批准自己買一輛運輸車輛。顧秀蓮笑笑,直接寫了一句“請省物資局考慮解決。”
不久,獲得准許的王佩恆買了一輛卡車,熱熱鬧鬧開回家,被《揚子晚報》的記者登報報道,說那是江蘇農民的第一輛汽車,轟動整個江蘇農村。
用電問題也是江蘇群眾日常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在顧秀蓮當省長前,江蘇缺電全國皆知。對此,顧秀蓮特地抽空跑了一趟省電力工業局,希望能找到解決方法。
電力局的局長楊欣榮告訴顧秀蓮:“電廠小,機組小,裝機容量被限制,就算有再多的煤,也發不出電。現在用電需求越來越多,缺口也越來越大,供新廠的電,舊廠罵我們,斷新廠的電,新廠說我們是電老虎,真真左右為難!”
他的抱怨正在顧秀蓮預料內。顧秀蓮想了想,說:“電問題必須解決,否則工業發展不上去,經濟也繁榮不起來。目前的解決方法有二,一是進行電廠改造,擴容電容量,加大機組,二是直接建一個新的戰場。
依我來看,兩條線齊頭並進,改造舊電廠省錢,速度快,但新電廠的建設同樣不容忽視。咱們在這裡說好,擴容和新建皆不能略過,需要找計委、電力部,我帶你們去找。”
楊欣榮的雙眼瞬間一亮,積極點頭應道:“我們馬上就去請專家來做論證,外資辦電會議,我親自去。”
隨後,江蘇省電力局果然立馬召開相關研究會議,確定擴容改造的方案,將鎮江和南通兩電廠列為改造第一批,成立改造領導小組,抓緊時間進行審批。
有一段時間,南通的市長親自拿著電廠的可行性報告來向顧秀蓮報告。
顧秀蓮看過,對南通市長說:“報告可行,可你們也要抓緊,國家當下叫華能公司建大電廠,你們一定要去北京爭取,和舊電廠同步開始,在舊廠旁邊建新廠。若是條件不夠,計委卡人,你們就和我說,我去幫你們協調。總之,機會難得,務必要抓住。”
南通市長見顧秀蓮的態度非常堅決,立刻開心了。他按照顧秀蓮的吩咐,當即派人到北京爭取。
1985年元月末,利用外資辦電會議正式召開,各方人士皆使出渾身解數,只為謀得機會。南通副市長咬咬牙,答應了專案全部條件,順利入選。
訊息傳回南京,顧秀蓮特別高興。她先後6次親臨建廠現場,於關鍵時刻為大家排憂解難。
徵地拆遷前,南通籌備組苦惱地向她表示:廠址所在地省級單位眾多,市裡實在“惹”不起,一個小小的轉運站,就談了7天也沒成。
顧秀蓮聽後,直接表示由省政府出面協調。管委會無法解決的,找副省長,副省長再解決不了,她親自出面。
從注資到投產,顧秀蓮一路“相護”,未有半點兒懈怠。在她的努力下,華能南通電廠不僅是江蘇省內首個由中央和地方合作利用外資建設的電廠,而且也是顧秀蓮破解江蘇電荒具有里程碑式的“開山之作”。
南通電廠成功後,陸續引來南京、常熟等地電廠的建設,推動了江蘇地方建電廠的工作,使得江蘇電荒慢慢得到緩解,再也不缺電了。
在顧秀蓮主政江蘇期間,諸如此類的事情並不在少數。她一共在江蘇待了8年,江蘇的經濟增長有6年都創新記錄。顧秀蓮對江蘇的貢獻,值得江蘇人民永遠感恩。
1989年,顧秀蓮期滿卸任,告別父老鄉親,重回首都擔任化學工業部部長。1998年,年過半百的顧秀蓮調任全國婦聯,任黨組書記、副主席等職務。
2003年,顧秀蓮當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當選全國婦聯主席。
2008年對顧秀蓮而言,是又一個人生轉折。她在那年成為中國關工委主任,並且一直連任到現在,始終奮戰在工作前線。
03,老驥伏櫪:年過八旬依然奮戰前線,此身理應報家國
去年10月上旬,年過八十的顧秀蓮在眾人陪同下,不顧行程勞累,親自來到長白山池北天倫廣場考察。
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紛紛拉住顧奶奶蒼老的雙手,向她大聲講解著美人松與秋沙鴨的故事。
顧秀蓮說:“長白山終身義務講解員的活動很有意義,把家國情懷融合在一起,有創意,有特色,也有成效,對孩子們的培養很有利,是一種接地氣的教育,希望能繼續堅持下去。”
活動全程,顧秀蓮的步履均矯健非常,完全看不出是一位耄耋老人。
今年6月22日,顧秀蓮又在工作人員陪同下,到北京海淀區檢察院調研,並召開了座談會。
她表示,關工委和檢察機關的交流合作必須加強,雙方密切寫作,一起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任。
認真落實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皆是檢察機關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認真貫徹“兩法”,用心呵護祖國“明天”,即是對黨百年華誕的最好獻禮。
同年7月19日,顧秀蓮接見第十一批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優秀教師。她向來自16個地州的24位少數民族鄉村教師表達了深切歡迎和問候,認真聆聽各位發言,並表示關工委連續10餘年選派少數民族教師入京培訓是一件大好事。
她強調,鄉村教育即是振興鄉村戰略的重要環節,務必要結合實際創新的方式,紮根鄉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續寫中國鄉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古詩中有云:願得此身長報國,85歲的顧秀蓮正用她的行動向世人宣告,家國情懷從不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