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漢唐時期的西安
自打記事起,大西北就是荒漠、寂寥的代名詞。
那茫茫的戈壁、毫無生命湧動的沉寂,很難讓人相信,這裡曾是銅鈴聲聲的絲綢之路,是八百里沃野的關中平原。
位於西北的古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承載著讓後世欽羨的漢唐盛世風貌。兩千多年前,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上林賦》,以極富文采的筆觸,道盡了長安城水資源的豐富:
“終始灞滻,出入涇渭,灃滈澇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百萬人口、四方賓客、萬國來朝,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彼時的長安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第一城。然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衰敗,西安至此也一蹶不振千年。
歷史雖由多方偶然造就,但氣候的變化無疑是長安城衰敗的重要原因。氣候變冷、降水銳減,再加上絲綢之路龐大的城鎮人口用水量,曾經密林繁茂的西北,漸漸淪為沙漠戈壁。
如今千百年滄桑鉅變,氣候再次逆轉,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非人力能抗衡。
世界各國加大對碳排放的減排力度,也只能減緩溫度的升高。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也只是把本世紀內的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如果不減排,可能溫度會上升3度。
智慧工地時代,氣候變暖、冰川融合,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然而,唯物史觀教會我們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世界的區域性地區,也可能從全球氣候變暖中獲益,比如我們的大西北,它正湖泊重生,綠洲盪漾。
02
大湖重生,戈壁觀海
從地理公社公佈的一張“中國近五千年曆史溫度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我國目前處於難得的溼潤期。
或許我們一般人對此感覺不是很大,但是若你走到西北戈壁,你會發現它已完全不是我們印象中貧瘠荒涼的樣子了。曾經乾涸的湖泊又草長鶯飛,重新煥發了生機。
位於敦煌的哈拉諾爾湖,由疏勒河和黨河交匯而成,在歷史上面積最大時達到70平方公里,相當於12個西湖。
清朝雍正年間,哈拉諾爾湖開始萎縮,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徹底乾涸。2016年,神奇出現了,哈拉諾爾湖重新形成了綠洲,面積在第二年達到24平方公里。
2019年10月,滿溢的哈拉諾爾湖水更是沿著乾涸了近300年的疏勒河故道,一路向西,長驅140公里流入了尾閭湖(終點湖)哈拉齊。
水光瀲灩、碧波盪漾,哈拉諾爾湖雖未能與其全盛時期相比,但能夠在茫茫敦煌60年後重見綠洲,也足以讓人們心生鼓舞了。
居延海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尾閭湖,《水經注》中將其譯為弱水流沙。
它是一個奇特的遊移湖,位置忽東忽西,湖面時大時小。它在漢朝時是出擊匈奴的前沿陣地,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時,便是從張掖河乘船直抵居延海。
歷史上廣達3000平方公里的居延海,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是我國最早的農墾區之一。
然而,1961年它被流沙掩蓋,1992年徹底乾涸。“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乾涸的居延海使每年春季北京的沙塵暴愈演愈烈。
奇蹟發生在2000年,黑河古河道突然大水崩騰,2020年,居延海擴充套件到66.3平方公里,相當於12個西湖。
03
既有天時,也有人和
前面提到,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毫無辦法。身處智慧工地時代的我們,可以在氣候變化的基礎上因勢利導。
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歷史上,它滋潤著樓蘭古城,“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由於建國後的開墾浪潮,人類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導致它在20世紀70年代末徹底乾涸。消失的羅布泊也成為了大家心裡的痛。
我們也更深刻的意識到,內陸湖水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旦它徹底乾涸,要想它重回沃土,不僅需要天時的配合,更需要持久不斷的努力。
西北荒漠能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重現內陸觀海的盛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冰川、凍土圈融化固然是主要因素,但是若沒有智慧工地時代的建造者們大力度的壓沙造林、下洩生態用水等措施,西北地區要重新變成沃土可能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時間。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建國初期,湖面面積一度達到1200平方公里,但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人口增長和過渡開發,萎縮至500平方公里。
而後沙塵暴肆虐,經常將鐵路線掩沒。如今在冰川融化和節水種草等工程的調解下,艾比湖水域面積擴大到805平方公里。
大美的新疆越來越溼潤了。造就這些奇蹟,既有氣候變化,也有人為因素。即便它還無法達到江南水鄉的充沛,但新疆廣袤的土地可以給國家增加巨量的耕地。畢竟新疆棉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區之一、新疆的瓜果、小麥等農產品皆是精品。
04
水量會持續增加嗎?
事實上,西北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變溼潤了。在天山、祁連山等冰川附近,由於冰川融水,它們成為顯著溼潤化的主要地區。越靠近冰川,從荒漠變成溼地也越顯著。
智慧工地時代,冰川融化畢竟有一個閾值,有不少研究認為,依靠冰川融化給西北地區帶來的水資源增量會在2050年達到一個極限,在這之後,它便不會成為影響西北地區水資源的主要因素了。
但是我們也不必悲觀,我們有這麼多年植樹造林、沙漠綠洲化的經驗,完全可以在這幾年固守住西北好不容易重現的沃土。
我國的大陸西北,荒蕪已久,但是那裡肆意奔騰的,除了野馬牛群,還有北方人民的血液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當氣候重新青睞西北,再加上人為的努力,我們需要順勢利導,避免下一次出現小冰河時期,全球氣候變冷時,好不容易重現溼地、森林、綠洲的大西北又變成荒漠。
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我們經歷過許多極端的氣候變化,但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斷代絕跡的文明,我們能夠扛住所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