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毛主席在部署各野戰軍向全國進軍的指示中說:“一野(4個兵團35萬人)年底以前,可能佔領蘭州、寧夏、青海,年底或明年初,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位於西北,並於明年開始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經營川北,以便與二野協作,解決貴州、四川、西康三省。”
因此,賀龍在擔任西安市軍管會主任期間,就積極作入川的準備。他同彭德懷商量選調南下幹部事宜,彭積極支援。於是,賀龍從西北地區抽調了地方幹部4528人、軍隊幹部1512人共6000餘人,集中在山西臨汾集訓,作南下準備。還從晉綏軍區抽調一批幹部,化裝成商人、老百姓到四川偵察,瞭解政治、軍事、經濟、交通和社會民情。
7月中旬,毛主席指示:“劉、鄧50萬人,除陳賡率的4個軍外,其主力於9月取道湘西、鄂西、鄂北入川,11月可到,12月佔重慶一帶;另由賀龍率10萬人左右入成都。由劉、鄧、賀等同志組成西南局,經營川、滇、黔、康四省。”
9月上旬,賀龍、劉伯承、鄧小平奉命從前線到北京,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他們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大典。
13日,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分別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劉伯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14日,賀龍和劉伯承、鄧小平參加毛主席主持的中央軍委會議,討論和決定進軍西南的若干問題。毛主席徵求賀龍的意見:“你帶哪支部隊入川呢?”
帶哪一支部隊入川事關全域性。賀龍當然希望帶自己帶出來的熟悉的老部隊。但是,他考慮到,這些部隊都是第一野戰軍的主力,目前在彭德懷指揮下正在西北戰場作戰,對西北地區情況比較熟悉,彭德懷對這些部隊的優長與作戰特點也相當瞭解,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而部署在秦川和天水一帶的第十八兵團,雖然不是自己帶的老部隊,但它處於比較方便的位置,該兵團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周士第,原是第一二O師的參謀長,與自己合作共事多年,完全可以合作得很好。
因此,賀龍對毛主席說:“我還是帶十八兵團吧!”毛主席十分讚賞他這種顧全大局的精神。賀龍有些老部下對此很不理解,問賀龍:“老總,你為什麼不帶自己帶出來的部隊入川呢?”
賀龍很嚴肅地說:“為什麼一定要帶我從前領導的那些部隊入川呢?軍隊是黨領導的,不是我賀龍個人的。如果我不帶十八兵團,非要帶自己帶出來的部隊,我賀龍就不像個共產黨員了!”不久,中央軍委決定由賀率第十八兵團、第七軍和第十九軍共14個師13萬人,擔負解放川北、陝南和入川的任務。
18日,毛主席向賀龍下達了由陝入川的命令。下旬,賀龍到臨汾檢查南下部隊的入川準備工作情況,聽取了中共川西地下黨負責人情況彙報。
11月初回到西安,籌劃進軍四川工作,並向中共中央建議:在未與西南局會合前,由陝入川的部隊和人員應由一個黨組織和指揮機關實施領導。中央採納了他的意見,決定成立由賀龍任主任的川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黨政軍民工作,還組成了西南軍區前線指揮所。
於是,賀龍率領第十八兵團等13萬大軍進入臨戰狀態。
根據中央軍委關於對西南之敵實施大迂迴、大包圍,先南後北,先慢後快的作戰方針,為了配合第二野戰軍在南面的迂迴包圍,不讓胡宗南部很快南逃,賀龍指揮第十八兵團、第七軍各部,於8月底發起秦嶺戰役,向川陝公路正面秦嶺要隘發起進攻。
他很好地把握了進攻的火候,裝出真打的樣子,但“攻而不破”,造成解放軍主力由陝入川的假象,打到一定時候,就結束戰役,轉入休整。胡宗南為顯示自己防守有力,便向蔣介石報告“共軍多次猛攻秦嶺,無一處突破。”他還向蔣介石保證兩個兵團防守秦嶺防線萬無一失。蔣介石甚為滿意,任命胡宗南為川陝甘邊綏靖公署主任,裴昌會為副主任。
胡宗南甚為得意,命李文第五兵團4萬餘人防守秦嶺川陝公路兩側;李振第十八兵團4. 4萬餘人,位於李文以西地區;裴昌會第七兵團6個軍沿川陝米倉山、大巴山佈防,構成第二道防線,擺出堅守之勢。這樣胡宗南主力就被抑留在秦嶺地區。
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第二野戰軍主力於9月初開始行動。
楊勇指揮第五兵團由江西上饒經湖南湘潭、湘鄉向邵陽地區開進;陳錫聯指揮第三兵團和野戰軍領導機關分別由蕪湖、南京車運鄭州,然後秘密經湖北孝感、武漢向湖南常德、江陵之線開進。
為了迷惑敵人,保證我軍大迂迴、大包圍行動的突然性,新華社公開發布劉伯承、鄧小平率部經徐州、鄭州西進,並在徐州召開群眾大會準備進軍四川的報道,從另一方面製造了我軍主力將由陝入川的假象。
同時,第四野戰軍由湘中、江西向衡陽、寶慶及廣州挺進,加上賀龍指揮第十八兵團等部發動秦嶺戰役等多方的動作,從而使蔣介石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解放軍主力入川的主攻方向是川北,因為這裡原是中原進川的傳統要道,交通補給方便,而川黔邊地勢險要,交通不便,大兵團行動困難,而且有白崇禧集團10萬大軍集結在湘、桂地區,解放軍不會捨近求遠,更不會冒腹背受制的危險。
因此,他命令胡宗南部14個軍16萬餘人佈防秦嶺、漢中、川北一線,對北面作重點防禦;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張群所轄23個軍30萬人佈防巴東一線洲陝鄂邊綏靖公署主任孫震部3個軍4萬人控制巫山、巫溪、萬縣、忠縣之線,屏障川東北。
10月22日,劉伯承、鄧小平從北京回到徐州,23日向部隊發出進軍川黔的作戰命令。11月1日川黔作戰開始,南起貴州天柱,北至湖北巴東約500公里的地段向敵實施多路攻擊。劉、鄧命令第三兵團主力和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七軍直出彭水、黔江地區,協同四野第四十二、第五十軍和湖北軍區部隊,會殲川湘鄂綏靖公署宋希鐮部8個軍10萬餘人於彭水地區,16日解放彭水,直逼烏江東岸。
同時,第五兵團和第十軍,實行大遷回,直插貴州,奪取貴陽、遵義,進擊宜賓、納溪、滬州,斷敵南逃雲南之退路,於15日解放貴陽,21日解放遵義。四野第四十二軍在第三兵團協同下,於14日至21日,將西逃之宋希滾部第十四兵團4個師殲滅於咸豐東北地區,宋部第二十兵團渡烏江倉皇西逃,從而切斷了敵人西南防線,對四川敵人向滇、黔的退路造成巨大威脅。
這時,在重慶坐鎮指揮的蔣介石察覺到解放軍由湘、鄂西進川、黔,遷回重慶、成都的企圖,急令胡宗南由秦嶺、巴山南撤入川,命令第一軍開赴重慶“保駕”,命孫震、宋希鐮、羅廣文等趕快收縮,以合力突圍。
11月下旬開始,胡宗南主力由秦嶺防線撤退。這早在賀龍的意料之中。他說:“鬍匪為了縮短防線,集結和儲存實力,勢在必撤。”30日,賀龍命令北線第十八兵團等部跟蹤追擊。因為劉、鄧部還沒完成對敵的遷回包圍,南面的大門還未關上,敵退路還未切斷,所以他沒有命令主力部隊追擊。他指示部隊:“鑑於在秦嶺地區已不可能殲滅鬍匪主力的情況下,我們應以不過於壓迫敵人和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為目的,派得力先頭部隊配屬工兵,以戰備姿態尾敵前進,擔負偵察敵情,修復道路之任務,為大軍前進作準備,主力待命而動。”先遣部隊即尾敵前進。對此有些人不明白,問賀龍:“賀總,現在敵人正是望風披靡,只顧往成都跑,我們為什麼不快進軍,一鼓作氣擊破巴山,直搗成都呢?”
賀龍笑著解釋說:“我也巴不得明天就進成都。但是,我們不光要拿下四川,更要緊的是殲滅敵人,不要讓他們溜到雲南邊境上去。所以,現在我們要慢慢走,把胡宗南幾十萬大軍滯留在巴山一帶,等二野大軍封住了他們往雲南的退路,再迅速進軍,把他們包圍在川西殲滅掉,這就是中央指示我們的‘先慢後快’方針。”大家聽後無不心悅誠服。
為了截斷宋希鐮4個軍、羅廣文第十五兵團3個軍南逃雲南的去路,劉伯承、鄧小平認為“從全域性著眼,我軍左翼遷回部隊極為重要。”他們於11月21日命令第五兵團主力和第十軍迅速經黔西北遷回滬州、宜賓一帶;第三兵團主力立即強渡烏江,進至川南地區,力爭圍殲宋希鐮、羅廣文部於長江南岸。28日,第三兵團主力和第四十七軍將宋希鐮部和羅廣文兵團3萬餘人殲滅在南川以北地區,並乘勝在重慶外圍圍殲向重慶增援的胡宗南第一軍一部。
29日晚,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從重慶逃往成都。30日,西南重鎮重慶解放。在重慶解放後,蔣介石再次命令胡宗南、張群等部向成都收縮兵力,企圖向西康和雲南逃竄。12月上旬,第二野戰軍完成了對敵人的迂迴包圍,切斷了其向黔滇逃跑的重要通道。
12月3日,劉伯承、鄧小平電告賀龍:“二野和四野一部已經渡江,十軍已到合江,十六軍到滬州南岸,十八兵團可加速前進,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當天,賀龍命令第十八兵團主力立即行動,分三路向南進軍,於13日全部集結於“武都、略陽、河陽、漢中、城固、西鄉之線機動位置,控制要點,準備人川,配合二野作戰。”
他同李井泉於6日到寶雞與十八兵團周士第等領導會合。此時,二野主力正由重慶沿成渝公路兩側向成都方向進攻。為配合二野殲滅胡宗南集團於成都地區,7日賀龍再次命令各部隊“加速前進,提前到達預定集結位置,稍作準備,補充糧食後,即準備繼續前進。”部隊遵此指示,迅速出動,分左、中、右三路同時向南推進,至14日解放了隴南和陝南地區,主力前出到川陝邊地區。賀龍和十八兵團指揮部進至褒城。
在我黨的政治爭取下,9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盧漢、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人分別在昆明、雅安、彭縣等地通電起義,雲南、西康宣告和平解放。同時,第二兵團司令郭汝槐率1個軍也在宜賓起義。
我軍解放重慶、川東、川南廣大地區後,胡宗南集團第十五、十六、二十兵團紛紛向川西撤退。此時,第四野戰軍在廣西殲滅了白崇禧集團。蔣介石眼看“確保西南,準備反攻”的計劃已經破產,便授權胡宗南指揮川西所有部隊在成都地區組織抵抗,自己則於10日乘飛機逃往臺灣。
劉伯承、鄧小平見敵人紛紛向川西地區集中,認為殲滅胡宗南集團的關鍵是迂迴部隊必須迅速佔領樂山、蒲江、鄧睞,截斷敵人逃往康、滇的最後一條通道,把大門關死。於是決定:第五兵團主力和第十軍迅速向樂山前進,並迂迴到成都以南;第三兵團主力由川東前出到成都以東,搶佔邛睞、大邑。
賀龍為配合二野主力在成都地區殲敵胡宗南集團,14日命令北線部隊“於27 , 28日趕到成都附近的綿陽、三臺之線集結。”為此,廣大指戰員不顧天氣寒冷,像猛虎下山,以每日超過百里的速度窮追猛打。14日解放廣元,17日佔領著名古關隘劍門關,打開了越過巴山,通向成都的大門。21日,各部分別進至巴中、綿陽、江油一線。這時,第二野戰軍也進至簡陽、江壽、新津、雙流地區,把胡宗南集團和其他國民黨軍數十萬人包圍在成都附近地區。胡宗南見求救無門,突圍無望,僅帶了幾個親信在23日乘飛機逃往海南島。就在這一天,賀龍同周士第、王維舟、張經武等輕車經劍閣前往梓撞,在七曲山,他們登上山崗,遙望成都。賀龍心潮澎湃,高興地說:“離1950年元旦還有最後一個星期,無論武力解決,還是和平解決,我們都可以到成都過年了!”
在我軍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下,21日至25日,國民黨川陝鄂邊綏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琦率第十六兵團、第七兵團司令裴昌會、第十五兵團司令羅廣文、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第二十兵團司令陳克菲先後宣佈起義。27日成都解放,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支主力全軍覆滅,戰役勝利結束,雲、貴、川、康四省回到人民的懷抱。
30日,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進成都的入城式。賀龍、李井泉、周士第率第十八兵團一部經北門入城,受到30餘萬群眾的夾道歡迎。1950年1月1日,劉伯承、鄧小平向各戰略區致感謝電。他們在電報中對賀龍在解放大西南戰役中的貢獻,作了如下評價:“西南戰役之能如此迅速地完成,尤其是西南敵人主力胡宗南之能如此迅速被殲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野十八兵團在賀龍同志的率領下前進神速。”
西南戰役結束,川、滇、黔、康四省被解放後,賀龍和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經營西南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