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科研組織模式,能夠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種科研資源,激發科研主體的創新活力,提高科學技術研究的整體效益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澱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這項成果使澱粉生產的傳統農業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被國內外領域專家認定為“典型的0到1原創性突破”。
這項重大原創性突破的背後,除了科研團隊多年的努力和堅持之外,科研組織模式上的創新功不可沒。天津工業生物所自2015年起,聚焦人工合成澱粉與二氧化碳生物轉化利用,開展需求導向的科技攻關。研究所根據專案研究需求進行人才佈局,集聚所內外創新資源,跨領域跨學科組建團隊,實行“專案制”管理,集中力量攻克難題。
相比以課題組為單位的傳統科研組織模式,這種“矩陣式”科研組織新模式圍繞某項具體研究任務,打破壁壘,成立跨部門、跨機構的研究團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合作。這樣既保證了科學研究自由探索的需要,也實現了整體科研能力的提升。
天津工業生物所的成功探索,進一步說明了創新科研組織模式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迅速發展,科技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推進。在創新科研組織模式方面,不少科研單位和機構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也應看到,一些科研機構科研組織模式還很落後,內部協調機制不暢、資源共享難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嚴重製約了科技創新質量效益的提高。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知識多層面覆蓋,學科多領域融合,技術多相位連結,成果多路徑湧現,科學技術研究的綜合性、複雜性日益增強。對於這些新變化和新特點,傳統的科研組織模式和實現方式已難以適應和滿足需求。大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既要強化研究能力等硬實力,更要提升科研組織模式等軟實力。
科研組織模式作為一種多層次、多要素的複雜系統,在科研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協調、組織作用。先進的科研組織模式,能夠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種科研資源,激發科研主體的創新活力,提高科學技術研究的整體效益,同時有助於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順應“大科學”時代需求,各科研單位和機構在提升自身科研硬實力的同時,必須要重視軟實力的建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加強科研創新資源的統籌和執行的管理,有效破解科研創新中資源不足、執行不暢、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 讓科研創新引擎動力更加強勁,促進國家科研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吳月輝)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