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深入推進,智慧裝置和機器被廣泛應用,影響著研發、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猛烈衝擊並重塑原有工作世界的結構和秩序。但是“機器上崗”並不意味著“人類下崗”,許多人才能勝任的工作崗位仍然存在,這些崗位大多呈現出複雜性、團隊協作性和多工種複合性的特點。可見,技術替代迫使傳統從事規則性、體力勞動的勞動者進入非規則性、智慧勞動領域。對勞動力的能力結構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並引發新一輪勞動技能的迭代。職業教育要進一步提升適應性和服務能力,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具有現實必要性。
需求:提高勞動力創新素質和高階能力
當前,我國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關鍵節點,經濟發展從注重規模和速度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的浪潮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路徑不再僅依靠生產流程前端的關鍵原理或規律的突破,而更趨向後端的、靠近產業化的漸進性創新。這意味著創新不再只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事,生產鏈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事創造性工作。
創新素養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必備能力和內在依據。因此,要助推我國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凸顯人相較於機器的獨特優勢和主體地位,技能人才不僅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還必須具備創新素養,能透過吸收、改進現有的技術和工藝,將在生產一線的實踐探索和經驗轉化為實體產品或服務於實際應用,最終實現工藝創新、產品創造和服務升級。
在智慧化時代,工作組織形式發生了本質變化,從原有的科層制工作體系轉型為扁平化、網路型工作體系,工作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工作內容去分工化程度加深,生產方式從標準化規模生產向個性化精細生產轉變。這對從業人員的能力結構提出了“高層次”要求,這種“高層次”集中表現為工作過程複雜程度、勞動創新程度、技術精準程度、領域複合性程度的大幅提升。要滿足上述“高層次”要求,需要高階能力作為核心支撐。
高階能力是一個動態概念,其內涵會隨著時代變遷和技術發展而不斷變化。在當前智慧化的時代背景下,高階能力具有跨界性、普適性和通用性,是人工智慧在短期內無法模仿或替代的能力,其主要涵蓋了判斷整合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統籌管理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多維遷移能力、跨界思考能力等一系列能力。具備高階能力的技能人才可以靈活地分析、轉換、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應對日益複雜的工作情境和各種突發問題。
綜上,智慧化背景下,勞動技能迭代朝向創新素質和高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已成為人工智慧時代急需的人才型別。
挑戰: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匱乏制約產業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明確發出了一種訊號,即產業對掌握複雜技術知識的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現實是,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嚴重匱乏已成為新常態下制約我國國力提升和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中國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監測中心2020年第二季度的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我國勞動力市場中專業技術人員和高階技能人員用人需求缺口較大,各技術等級或者專業技術職稱的求人倍率均大於1。現存勞動力的技能水平無法完全勝任現代化崗位的需要,高技能勞動者在數量總體不足的同時還存在勞動力技能的層次錯配、型別錯配等一系列問題。
從源頭探究我國勞動力技能供需錯配的原因,在於教育鏈與產業鏈銜接不暢,現有教育供給難以培養經濟轉型升級所需的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就高職高專教育而言,雖然重視對人才高水平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但缺乏對其高階能力和創新素養的培育。辦學層次的侷限使其難以承擔起培養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重任。一些企業為了填補人才空缺,通常只能提拔高職高專畢業生中工作了五六年的優秀人才,人才供給的效率和速度顯然難以滿足智慧化席捲而來的潮流。
就應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其來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從普通本科院校轉型而來。此類應用型本科教育帶有許多普本的基因和慣性,仍然遵循學科發展體系,沿襲傳統精英主義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理論推演應用而輕實習實訓。這實際上脫離了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因此,此類應用型本科存在“轉基因排異”的困境,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達到高層次的技能水平,有創新思維但不聚焦技術創新。另一類應用型本科是由專科層次的地方高校在21世紀初升格而來。此類新建本科院校從始至終根植於職業教育的土壤,傳承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因,因此能很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育人成效顯著。但因其佔比量很小、專業覆蓋面有限,也無法彌合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
現有教育供給嚴重不足,造成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就要從人才培養的源頭出發,發展與普通本科同層不同類的教育,保證所培養的人才兼具“職業屬性”(內隱為技能水平、職業能力等)和“高等屬性”(內隱為高階能力、創新素養等),在滿足產業需求的同時實現職業教育體系化發展。
思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要賡續職教基因
開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智慧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相匹配的必然選擇。要推進職業本科從試點落地到穩步發展,“如何發展”成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設為探索職業本科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即支撐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是其一脈相承的“原生基因”而非“轉基因”。職業本科教育作為職業教育延伸到本科層次的結果,其發展路徑不是“重造”的,而是“延伸”的。職業本科教育要實現長遠發展,就要始終保持職業教育的屬性和定位。
基於賡續職教基因的基本導向,提出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思路如下:在辦學主體方面,要擴大規模,拓寬覆蓋面,選擇以升格辦學質量較高、辦學特色明顯的高職院校為主;在課程建設方面,打破學科課程模式,形成實踐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突出實踐教學;在培養內容方面,遵循工作實踐中職業能力的要求,注重面向工作導向的技術創新,注重學生創新素養和高階能力的提升;在培養模式方面,堅持行動導向培養模式,完善基於工作本位的學習制度,倡導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與產業學院、產業大學、產業研究院等的聯合。
(作者:匡瑛系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李琪系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