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昨天文章的粉絲回覆:
主要是看到了iN這樣的弱電箱,不僅僅是這個粉絲出現了擔憂的表情,其實還有很多朋友在問同樣的問題。有點大言不慚地說了,如果家居設計有諾貝爾獎的話,那麼今天的改造案例是有拿諾貝爾獎的潛力的,畢竟這是目前幾乎所有人都苦惱的問題。
iN的弱電箱裡面塞得滿滿的,不僅僅有一個交換機,還有一個儲纖箱。外帶不少的線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空間的。相信很多人家裡的弱電箱也是這樣的感覺,iN這不是一個特例。
開始iN自己也拿不準採用的這個方案是不是可以,於是就把一個homekit的溫度計丟進了弱電箱裡,這樣也就可以記錄一下弱電箱裡面的溫度變化情況了。
如果出現過高溫度的問題也好來個對應方案。
最後得出的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弱電箱內的溫度僅僅會比室內溫度高出5-6度。這裡還包括iN為了讓裝置溫度上升,利用iperf在不同的埠內高速傳輸資料做測試的7-8個小時的時間。箱子內溫度30.5-31.0度波動,而裝置溫度計的溫度在45-48度之間波動。
這在弱電箱內就已經是一個特別適宜的溫度了。
怎麼做到的?並沒有用任何散熱風扇來吹裝置,也沒有在弱電箱的上面額外開孔。
iN只是在弱電箱內裝了一個“煙囪”。這根菸囪位於弱電箱的右上角的位置上。主要用來將光纖引到裝置間。就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16mm線管,裡面的線纜比較少,只有三根線,一根直徑4毫米的4芯光纖,這根光纖在之前咱就提到過了。還有一根2mm粗的鎧裝光纖,這根鎧裝光纖用來將寬頻資料傳輸到裝置間。再有就是一條額外的聯通蝶形光纖線,是第二條寬頻資料線,主要也是用來做寬頻接入的。
這樣一來,這根16mm的線管子填充比就只有一半。剩下的就是空氣流通的空間了。
看兩張照片:
這是弱電箱內部的紅色線管。
這是在天花板上線管的出口。特地的讓工人將這塊線管伸出牆面開放在外面。管口的高度到弱電箱的落差是2.1米。
用這種方式,裝置在封閉空間內加熱弱電箱內的空氣,熱空氣膨脹,比重減小就會從線管的管道內迅速排放到線管出口的位置。冷空氣就會從弱電箱門上的散熱孔進入弱電箱。
這樣就可以讓弱電箱內的空氣永遠是在一個比室溫稍高几度的溫度狀況。
簡單地說就是iN的弱電箱內的空氣是不斷地迴圈的。
如果說得複雜一點點就是利用了空氣的對流原理,和北方常見的爐子上面加煙囪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
這種現象其實叫做煙囪效應,當空氣被加熱後被煙囪抽取(這裡是線管),爐子的熱源是燃料,而在今天的案例裡面熱源就是路由器了。
iN計算了一下,在兩米高度的線管插入到弱電箱內之後,如果弱電箱內的溫度高出室溫5度左右就可以引發煙囪效應。這些熱氣就會源源不斷地被線管抽出去。
所以給大家的一個裝修建議——在弱電箱中加一根垂直向上的線管,線管外端不要埋在牆裡面,這時你的弱電箱箱子內的裝置在執行的時候也就比室溫高個十來度,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過熱的現象。
現在大家是不是還有一個問題?iN的這個線管出口直勾勾的在牆面上是不是很難看?沒關係的,這根管道的出口是設計在吊頂裡面。吊頂內的空間足夠大,足夠釋放出小小的弱電箱內的熱空氣。
當然了,這還是一種相對被動的弱電箱冷卻方案,它的效果取決於你的室溫,如果室溫過高,例如高到了40多度,還是乖乖的把弱電箱的門開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