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著名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近日發出警告稱,當前全球發生的能源危機,以及持續發酵中的國際物流瓶頸,可能令美國在1970年代遭遇的“滯脹”困境重現,即高通脹率與高失業率和低經濟增長率並存,令貨幣政策調控完全失效的局面可能再度來襲。
9月以來,全球“能源荒”在多地集中爆發,本週初,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再觸2018年以來新高。而美國NYMEX天然氣價格則更是同比上漲逾4倍至6美元上方。而雪上加霜的是,由於物流瓶頸持續存在,歐洲及亞太終端消費市場的能源到岸價格上漲更快,這反過來令多個國家與地區面臨著多年以來罕見電力供應困難狀況,這反過來卻又進一步衝擊了全球產業鏈,使得工業製成品價格進一步上漲。
事實上,集裝箱海執行業“一箱難求”,以及電子品產業鏈發生“晶片荒”的狀況,在上半年就已經開始困擾全球經濟,但眼下,能源供給壓力顯然令局面更加惡化。一方面,世界經濟仍未從疫情衝擊中徹底恢復元氣,一方面,從原料的製成品,社會物價的全線持續上漲卻又是板上釘釘。這意味著,只要之後再度發生一次類似上半年蘇伊士執行堵塞那樣的供應鏈意外事件,那麼全球發達經濟體齊陷“滯脹”陷阱就是難以挽回的宿命。
一旦發生“滯脹”,顧名思義就是物價持續上漲同時經濟實際增長率幾乎停滯。這對於整體經濟而言顯然是個嚴峻的局面,並因而極度考驗各國央行——尤其是美聯儲的政策智慧。而羅奇指出,美聯儲此前多年間維持著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額外流動性措施,正是將經濟推向長期高通脹環境的罪魁禍首。於是,美國在1970年代因“中東石油危機”面臨的高通脹低增長困境可能重現,高通脹絕非如美聯儲官員所預期的那樣是“暫時性”的,而是可能延續得比任何人的想象都要久!
這位經濟專家指出,由於海外產業鏈活動受到缺電與海運瓶頸雙料擠壓,美國很有可能在年底的聖誕新年消費旺季迎來通脹總爆發。在此過程當中,寒冷天氣、全球貿易環境的顧慮,以及國際地緣局勢的困擾,都可能令局面進一步惡化。
本文源自匯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