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法律修音機
要問 2021 年對網際網路行業影響最大的話題是什麼,滴滴事件肯定是其中之一。
滴滴事件不僅影響了監管部門對企業的信任,也影響了境外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其影響可能不亞於 2011 年的支付寶事件。
滴滴事件的最終處理結果還沒出來,但網際網路大廠們已經做出了反應,加強監管合規工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人才招聘上,各家大廠紛紛放出了「法律政策研究專家」相關崗位。
滴滴事件可能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國家要加強監管?法律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幾何?
今天就來聊聊這幾個話題。
滴滴事件回顧
滴滴事件大家都有耳聞,簡單回顧如下:
6月10號滴滴在美國提交招股說明書,6月30號正式上市,7月1號是黨的100週年慶典,7月2號網信辦發出公告,啟動對滴滴的網路安全審查,同時停止新的使用者的註冊,7月4號開始做APP的下架,不光是滴滴,也包括其他幾家。之後,更多APP被下架。
總的來看,滴滴事件反映出兩個主要的網際網路監管趨勢:“資料安全”和“反壟斷”。
這兩個監管趨勢其實不難判斷。
首先,資料是這個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資料安全問題必然會成為未來的監管重點。
國內幾個大的網際網路企業,掌握著大量的商業資料、金融資料、企業和平臺數據等,也肯定是資料治理的焦點。
只不過,之前的法律對資料的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均沒有明確規定,大家都不清楚國傢什麼時候會重拳出擊。
其次,反壟斷也必然會進入一種常態化。
在國外,谷歌、蘋果、Facebook 等巨頭都被採取了反壟斷措施,在國內,阿里也被採取“二選一”反壟斷監管,就在前幾天,騰訊音樂也被要求放棄獨家版權。
同時,反壟斷還會伴隨著持續的對 VIE 架構的穿透,此前可能淺層次的看一看就夠了,未來可能會對 VIE 架構進行穿透。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是,境外資本市場不信任採用 VIE 架構上市的中國公司。事實上,很多排隊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已經撤回 IPO 申請。
對於這些公司,未來怎麼解決上市問題?如果境外上不了,已經搭建的 VIE 架構怎麼辦?要拆嗎?拆了之後,要使用什麼公司架構?
大量問題接踵而來,若無事先防範,現在必定手忙腳亂。
監管,已經成為創業不可忽視的因素。
為什麼國家要加強監管?
事實上,不只是滴滴,從阿里被“二選一”反壟斷開始,到騰訊音樂被要求取消獨家,再到國家重拳出擊教育行業...... 國家對網際網路行業的監管力度,正在肉眼可見地加強。
為什麼國家要對網際網路行業加強監管?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沒什麼道理的。
就拿教育行業來說,最近國家重拳出擊校外輔導班,但行業內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很正當的生意,紛紛表示看不懂這波操作。
第一,很多父母沒有能力和時間輔導孩子功課,我幫你輔導,這個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第二,升學競爭這麼激烈,我幫學生提高競爭力,讓你考取更好的學校,改變命運。
第三,我還解決了大量就業。要知道,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吸納了大量應屆生。
但是,大家最近看到國家在教育市場的動作:教育部發文要下大力氣整頓;北京多個地區關停了中小學學科類、外語類,還有服務於中高考的培訓機構;兩會上這也是一個熱點話題,好幾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取締校外培訓機構;就在前幾天,一份關於教培行業的檔案在網上流傳,檔案提到要限制學科類培訓的時長,而且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能透過上市來融資。已經上市了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為什麼社會要踩剎車?
因為這會“內卷”。
有個詞叫“劇場效應”,意思是本來大家都坐著看演出。一個人為了看得更清楚,站起來看。後面的人為了不被擋住,都得站起來看。大家都站起來以後,視線跟坐著看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都更累。
放到教育行業來看,由於校外輔導班的存在,你上校外輔導班,我也要上校外輔導班,你超前學習,我也加強難度。結果就是,上校外輔導班越多的小孩,成績通常會更好。
那什麼人家的孩子可以上更多的校外輔導班?富人的孩子。所以,校外輔導班會讓富人的孩子更有競爭力,但窮人的孩子的競爭力會越來越低。換句話說,上了更多輔導班的富人的孩子,會事實上形成某種壟斷,壟斷的是教育資源,從而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公平。
再往深一層想,教育資源不公平的背後,更大的問題其實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問題,而未成年人保護,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未來。
所以國家必須要管。
其他行業也是一樣。
在網際網路行業,補貼是一項有效的流量策略。
由於“劇場效應”的存在,你補貼,我也得補貼,你補貼 5 塊,我補貼 10 塊;你降價,我也得降價,你降 5 塊,我降 10 塊。不然使用者不都跑你那去了?
但你想,補貼到最後,只有少數幾個玩家勝出,會產生什麼後果?
不就是壟斷嘛。
所以,壟斷有時候並不是企業主動的選擇,也不是合規做的不到位,而是長大的結果。
對於國家監管,有的人會持悲觀態度,覺得寒冬要來了,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前途感到擔憂。
這種觀點沒什麼毛病,但也不全對。
每個行業都有少數幾個頭部玩家,以及很多個小玩家。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比如疫情、國家監管,受衝擊最嚴重的往往是小玩家,因為現金流不足、業務單一,受影響最直接。
相反,頭部玩家沒準正偷著樂呢。
你想,早年為了搶佔市場,由於“劇場效應”的存在,大家都不得不加大搶佔市場的力度,往往會把組織建設放到次要的位置。而現在,國家出來監管了,“劇場效應”被一層層壓下去,大家終於不用補貼了,終於可以搞組織建設了,按照國家要求良性發展。
畢竟,網際網路行業不是 P2P ,國家不是要把你弄死,而是要良性發展。
法律政策研究越來越重要
法律政策已經成為創業不可忽視的因素,而且從目前來看,法律政策會對一家公司產生實質性影響,深入研究法律政策是必要的。
因此,滴滴事件之後,大廠紛紛放出「法律政策研究專家」相關崗位。
那麼,「法律政策研究專家」的具體職能是什麼?我們來看兩個新發布的崗位:
崗位一:
【工作職責】
- 開展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熟悉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政策,分析對行業、業務的影響;
- 制定網際網路行業及法律政策研究計劃,對行業創新業務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和思考;
- 為公司業務和產品的開發、運營等提供相關法律風險評估和解決方案;
- 處理各類與網際網路法律相關的安全突發事件及臨時交辦的相關工作。
【工作要求】
- 全日制統招研究生以上學歷,法律專業背景;
- 五年以上法院、研究機構、網際網路公司法律研究、律所訴訟工作經驗;
- 對網際網路行業的法律和政策問題有敏銳的意識,能快速研判風險並提出解決思路;
- 工作細緻,責任心強,自我管理和自我驅動能力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 良好的溝通能力,研究水平和英語水平良好。
崗位二:
【工作職責】
- 及時跟蹤、瞭解、研究國內外網際網路行業及法律動態;
- 及時掌握並解讀網際網路相關法律,分析對行業及業務的影響;
- 結合業務和行業,制定網際網路行業及法律研究計劃,對內對外輸出研究成果。
【工作要求】
- 研究生以上學歷,網路法等專業背景優先;
- 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有相關崗位工作經歷者優先;
- 熟悉相應法律,具有較強的法律和行業研究能力;
- 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熟練掌握至少一門外語,聽說讀寫譯俱佳;
- 人際交往能力強,做事周到細心,善於團隊協作,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
從工作職責上看,「法律政策研究專家」需要聚焦於公司所處的行業和公司的業務;從工作要求上看,「法律政策研究專家」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背景、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並且熟練掌握外語。
這意味著法務職能的進一步細分。
雖然各家大廠紛紛加碼合規體系建設,但大家對這件事的認知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去看哪些公司被監管以及被監管的次數,就可以大概看出各家網際網路公司合規體系建設的有效性。
比如,騰訊。
相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騰訊在應對監管層面顯得較為遊刃有餘,原因之一就是騰訊本身比較重視監管合規的工作,除了招聘相關人才,騰訊設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 騰訊研究院,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法律政策。
雖然前段時間騰訊音樂也被反壟斷調查,但正如上文所說,壟斷往往不是合規做的不到位,而是公司長大的自然結果。
那你說,法律政策研究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
雖然有些監管不可避免,但受到監管後,公司該如何做出反應?幫助公司朝著正確的方向轉型,就是法律政策研究的作用。
這就意味著,法律政策研究不能單純研究法律政策,法律的背後是社會、經濟、文化,研究法律,就是研究法律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及其現象,引入各方力量和更多的視角。
這也意味著,法務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法務層面,而是要深度參與公司運營,只有充分了解公司所處行業、公司業務,才能擁有更高的視角去看問題,從而做出有效的判斷。
您就好比說,如果你是一家教育公司的法務,你會從民生角度想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