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鄉村遊,來到江西弋陽旭光鄉偏僻村莊,一條蜿蜒的小路,兩旁都是綠中帶黃的稻田,散發著稻香,述說著豐年。田野旁的山峰,傲然而立,很有個性。幾棟洋房,後靠山峰,前依稻田,構成一幅田園山居圖,讓人看得很養眼。這是旭光鄉馬白山林場的村莊。全村56戶有54戶領工資,卻有田地可耕種,屬於幸福村。
一、村村屬林場,有深山有森林
幸福村,屬於林場。為何村民屬於林場?當地人告訴我,這裡是白馬山林場,也就是弋陽縣旭光墾殖場的林業分場,下轄3個自然村,包括朱謝家,態家,小旗山。三個小村,97%的農戶在林場上班,守護深山,守護家國,大山給予饋贈人們的是,是茂密的森林,天然的林場。
馬白山林場,1992年成立時,這3個村莊的村民成為林場職工,每戶少的1人、多的3人在林場上班,屬於國營農墾職工。他們開荒墾地,種樹育林,每月有收入,幸福感滿滿。村屬場林,場林是村;家在林場,林場是家。
村莊周邊是山林,翠綠的毛竹,筆直的杉木,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樹,這些茂盛的山林,是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與林場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維護了綠色生態資源。
二、家家是職工,有工資有田地
弋陽白馬山林場,屬於小林場,林場面積不大,只有7000餘畝,其中耕地334畝,山場5700餘畝。林場的三個小村共56戶,其中54戶成為林場職工,家家在林場上班,每月有工資,有勞保。
謝家村、態家村、小旗山三個小村,村民都屬於城鎮居民,而真正意義上農民只有2戶,而這2戶,當年在外地沒回來,失去機會。在那個年代,白馬山如“白馬王子”一樣,讓人傾慕與嚮往。林場上班,下班後種田地,既有工資收入又有田地可耕種,與其他地方的農民比較,生活如蜜甜。
態家村的63歲童師傅,18歲進林場,60歲退休,屬於“墾二代”,他的爸爸也是旭光墾殖場職工,屬於浙江移民,所以童師傅為何住態家村而不姓態。上世紀60年代末,因為浙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庫水利建設,5.49萬名浙江移民,安置在江西上饒所轄的縣,迀至弋陽有很多,旭光鄉張灣就有個移民村。而今著名的景點——浙江千島湖,就是童師傅祖輩居住的地方。
童師傅的爸爸,從浙江迀移江西后,安置在上饒弋陽縣旭光鄉馬白山態家村,進入弋陽旭光墾殖場,成為一名國營農墾職工,領工資享受福利,而後娶妻生子。兒子成年後,子承父業,成為“墾二代”。白馬山,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包容異鄉人。他與其他移民一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樂業安居,把異鄉當家鄉,融入這方山水。
童師傅退休後,與老伴一起,照顧4個孫子孫女,還種10畝再生稻。什麼是再生稻?童師傅說,種一季收割兩季,第一次收割後,留稻樁讓它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次。第一季1000多斤/畝,第二季,看天氣情況,300—500斤。林場根據這兒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土壤等條件,請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種的,全村種了200多畝,增加了產量。
曬穀場上,黃金的稻穀,豐收的果實。童師傅頭戴草帽,用耙子不停地來回翻曬,也把自已曬成古銅色。犁田、栽種、收割、晾曬等,每一步都是付出辛苦勞動。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艱苦!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糧食。
童師傅雖然已經退休,但有農墾人吃苦耐勞的韌勁,又有浙江人踏實肯幹的精神。
三、戶戶住洋房,丹霞村好風光
行走旭光白馬山幸福村,看到村莊的房子,戶戶都是洋房,建立在高山之下,而這裡的山峰,屬丹霞地貌,既獨立又連線,相映成趣。
白馬山熊家村,距離弋陽龜峰5A景區19公里,龜峰與鄰居龍虎山一樣,是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組成部分,而白馬山是龜峰的延伸山,所以山峰巨石與龜峰的丹霞地貌很相近。
態家村後背的石頭,山頂有一顆愛心,山林樹木好似伸出無數隻手,托起愛心。遠遠望去,金色稻田,白色洋房,綠色山林,愛心石峰,組成一幅美妙的田園山川畫,如桂林山水,供人們欣賞,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與愛心峰對面的山峰,如巨大的神龜,匍匐向前,雖然速度稍慢,但只要有毅力,終會到達目的地。村民的洋房,依山而建,緊靠神龜,生活在這兒的人們,是否很長壽呢?
與神龜不遠處,有一柱巨石,從田野撥地而起,傲然挺立,充滿陽剛之氣,這是否取名“陽元石”還是“大地之子”?龍虎山的“大地之母”,形狀惟妙惟肖,聞名遐邇。而這裡的“大地之子”,藏在偏僻鄉村,鮮為人知。
村莊的山峰,形狀不一,各具特色。當地村民用形象的語言,取名“雞心石”、“貓兒山”、“豬頭山”、“男人石”等,通俗易懂,如這兒的村民,簡單,樸素。
四、村民談村莊,林場好領導
當地一位村民說,住這兒,開門見山,空氣好,林場退休每月有2300多元退休金,再種種田地,養養雞鴨,生活很舒服的。如果讓我去城市住,真的不習慣,因為沒地方種菜,閒不住呀。
現在農村環境越來越好了,去年白馬山林場汪茂雲書記,又將我們的三個村莊,安裝了路燈;村口、村尾都有燈,晚上出去走一走,跟城市一樣,到處亮堂堂的,多好啊。
村莊歸林場管理,林場那些工作人員,包括領導,都很負責,有什麼事,他們及時幫村民辦理。前些時間打疫苗,村莊兩位老人行動不便,一個90歲,一個83歲人,汪書記開車到家門口接,扶老人上車,送到弋陽縣人民醫院,陪同老人打完針後,又送回來。村莊所有村民都打了疫苗,年輕的汪書記(90後)很勤快,為人真不錯。
去年疫情期間,汪書記吃住在林場,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分戶包乾,給我們送菜送生活用品,確實很辛苦。我們看到眼裡記在心裡,真心感謝他們的付出。
交新農保養老保險金時,林場工作人員先通知我們,還要打電話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有些年老的村民,用不來微信,林場工作人員幫我們先墊付。這樣已經很不易了,再說林場工資不高,一個月才2000元。
村民心中自有一把秤,對管理人員有客觀的認識與評價。
行走旭光鄉馬白山幸福村,與村民聊聊天,瞭解當地風土人情,人文歷史,感受到村民的質樸與友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