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河村火了,原本“空心化”的村子突然熱鬧起來。
8月開始,這個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大山深處的土家族村寨,每天都要迎來七八百位遊客。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遊客5萬餘人。村裡的第一書記趙進桃感慨說:“幾年前我們這兒還不通車,沒想到現在居然開始堵車了。”
改變源於“85後”小夥丁浪運營的兩個抖音賬號,“黔東農倉”和“古村樂樂”。二者均取景於煥河村,目前粉絲總計近200萬。隨著賬號走紅,越來越多的網友注意到了影片裡風景秀美的小山村。
關注不僅為古村帶來了客流量,也為村裡人提供了新的機遇。現在,村裡不僅開起了史上第一間小賣部、第一家農家樂,還自發形成了“小吃一條街”。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看到家鄉的改變,也紛紛選擇回鄉創業,在家門口實現收入翻番。
兩個抖音號帶“火”一個村
“老闆,湯圓多少錢一碗?”“老闆,給我兩杯苞谷酒。”……今年夏天,原本人跡罕至的煥河村,突然迎來了旅遊高峰。除了銅仁本地的居民外,時不時還有湖南、重慶的遊客專程來村裡,感受古村的魅力。幾乎每天都有數百人來村裡做客,週末時人數更是常常突破1000大關。據大家反饋,他們都是從同一個地方知道煥河村的:抖音。
過去兩年,這個僅204戶人家的小山村,因為一個年輕人的到來,先後誕生了兩個抖音大號。這個人就是丁浪。
2018年,丁浪無意中發現周圍的朋友都開始刷抖音,憑藉多年的電商經驗,他敏銳地感覺到短影片會成為下一個流量入口。拍什麼成為他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德江縣的煥河村瞬間浮現在了丁浪的腦海裡。
煥河村地處深山,距離德江縣城20多公里,村民多是土家族,主要靠農耕為生。跟許多農村一樣,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已出去打工,只剩十幾位老人和小孩。村裡風景很好,至今保留著青瓦房、青石路等古村特色,數十株珍貴古樹更讓整個村莊增添幾分了古樸寧靜的氛圍。村裡還有一口非常特別的古井,名叫“民衛井”。第一次看到清澈的山泉水從井底汩汩流出時,丁浪就有一個直覺:在這裡拍影片肯定會火。
2019年7月,丁浪趕到煥河村,準備打造一個傳統村落加傳統美食的IP。村主任趙紅軍很支援他的想法,並向他介紹了一位合適人選:水井上面那戶人家住著一位很會做菜的奶奶,名叫張金秀。
丁浪和張金秀老兩口
張奶奶喜歡戴一頂古樸的土家族帽子,笑起來很溫柔,正是大家心目中慈祥奶奶的模樣。更難得的是,她並不抗拒鏡頭。得到老人同意後,丁浪開始拍攝記錄張金秀的做飯日常,“奶奶做什麼,我就拍什麼。”
釋出這些影片的賬號被他取名為“黔東農倉”,不到半年就積累了30萬粉絲。與此同時,“黔東農倉”還開始體現出不俗的帶貨能力。2019年10月,張奶奶在影片中做了一道紫薯蒸飯,成功幫助當地售出5000多單紫薯。
次年7月,當時的德江縣掛職副縣長郭曉春走進“黔東農倉”直播間,和丁浪一起賣起了家鄉的花椒、茶葉、蜂蜜等特產。短短兩小時,他們就賣出了4000多單,銷售額累計20多萬元。據丁浪介紹,2020年,“黔東農倉”賬號線上線下的總銷售額達到200萬元。其中大部分是透過張奶奶的影片帶貨賣出去的,銷量最好的就是蕨根粉、辣椒麵等當地農產品。
正當一切都在朝著期待的方向發展時,丁浪發現,粉絲量達到60萬左右後,“黔東農倉”很難再有突破:必須想一條新出路。
張奶奶(前排左四)、樂樂(前排左五)和丁浪團隊其他成員
為了和“黔東農倉”賬號做區分,他和團隊新啟動的抖音號起名為“古村樂樂”,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孃孃,這是當地方言裡對姑姑、嬸嬸等女性長輩的統稱。很快,幹活麻利的樂樂也受了抖音網友的認可。截至目前,“古村樂樂”已經積累了112萬粉絲。
大山深處的古村開始被看見
不同於“黔東農倉”,“古村樂樂”不僅可以帶貨,還能帶動煥河村的旅遊。
新賬號開始更新後,丁浪團隊有意在“古村樂樂”的每一條短影片下方帶上了煥河村的定位。“之前是擔心村裡沒有做好準備,廁所、垃圾桶等配套設施跟不上,所以沒有刻意透露拍攝地點。現在這些都做起來了,我們就帶上了定位,希望能為村裡吸引更多遊客。”
煥河村第一書記趙進桃介紹,2013年8月,煥河村就入選了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多年的交通閉塞反而讓家鄉的傳統文化保留了下來。”除了影片中頻頻出鏡的那口古井,村裡一座頗具土家族特色的房屋也深受遊客喜愛。過去,這些精美的浮雕、花窗,藏在大山中不為外界所知。今年以來,透過村裡的兩個抖音大號,這些美景開始受到手機另一端網友們的關注。
“最大的變化是,原來我們這兒不通車,現在反而開始堵車。”趙進桃說,2014年煥河村才修了第一條通往縣城的水泥公路,平時少有車輛來往。但現在,來這裡自駕遊的車輛常常在村口排成長龍,每天都需要工作人員疏通引導,“村裡正考慮透過進一步施工,改善道路狀況。”
影片裡經常出鏡的水井既是網紅景點,也是村民們最習以為常的陪伴
對於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村裡人起初並不適應,甚至有些排斥。他們抱怨遊客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但經過村委會多次開會溝通,大家改變了想法。漸漸地,村裡的長廊上開始有了賣涼麵、米線的攤點,當地特色的斑鳩豆腐、苞谷斗酒等小吃也有了銷售途徑。85歲的趙爺爺,曾經十分反感旅遊經濟,現在也在小吃長廊賣起了麥包和雞蛋。
改變不僅在於來村裡的人多了,更在於村子本身。煥河村走紅後,當地加大了對村裡基礎設施的投入。據趙進桃介紹,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煥河村不僅新添了消防設施,還建起了人行步道、文化休閒健身廣場。為了讓前來旅遊的網友們有更好的體驗,村裡特別設立了公廁、路牌等旅遊設施。
趙進桃說,過去村裡人均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塊錢左右,“現在我們村做小生意的人每天收入都有幾百塊,去除成本一年也能掙一兩萬,翻了幾倍。”
“如果每個縣都有一個百萬賬號”
今年以來,丁浪經常和趙進桃探討如何將煥河村改造成更加優質的旅遊村。不止他們,村裡許多年輕人也看到了家鄉的變化,主動回村。
23歲的趙霜利用自家的老屋,開起了村裡有史以來第一家小賣部。店裡商品不算齊全,但生意卻很不錯。趙霜透露,算上冰櫃在內,他開這家店總投入一萬多元,“一個月不到就收回了成本”。
在長廊賣小吃的張曉芬說,自己從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創業。早些年村裡不通路的時候,為了買兩袋鹽巴,張曉芬要花兩三個小時翻過大山才能到集鎮。通村路修好後,村裡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張曉芬也和丈夫一起走出了大山,遠赴廣東,“三年前腰部受傷後,連打工也沒老闆肯收了。”現在,張曉芬在村幹部的動員下,擺攤賣起了土家美食“豆腐湯圓”。暑假高峰期雖然已經過去,但每天仍能有數百元收入。
30歲出頭的趙江過去幾年一直在外地開網約車,上個星期,他經營的煥河村首家農家樂正式開始營業。
按照第一書記趙進桃的計劃,農家樂開起來後,村裡的土雞蛋、臘肉就有了銷售途徑,黃花、辣椒等特色蔬菜也能就地消化。眼下,回村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曾經無人傳承的花燈、“打溜子”等土家族特色民俗也該重新學起來。
村裡的長廊如今已經成為“小吃一條街”
丁浪也有自己的長遠計劃——把在煥河村積累的經驗“複製”到更多的貴州農村。“我們的目標就是在貴州每個縣都捧紅一個村,讓網路連線山裡山外,助推鄉村振興。”
最近這段時間,他和團隊成員在德江縣沙溪鄉大寨村打造另外一個抖音賬號“古村28渡”。新賬號的主人公是大寨村的駐村書記,之所以選擇拍他,是因為雙方在理念上十分契合:透過抖音打出村子的知名度,然後發展旅遊業實現村民增收。
這一次,丁浪將“古村28渡”賬號定位於記錄村裡的家長裡短,“比如說有村民家裡的豆子被鄰居家雞吃了,請書記去處理。我們就會去拍攝記錄整個過程,並在影片中引導大家不要斤斤計較,而是把精力放到改善村裡的經濟情況上來。”
丁浪說,雖然這些小事表面上看對發展村裡經濟沒有明顯幫助,但長期堅持下來,就能一點一點改變村裡人的觀念,“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看到這些內容,可能就會受到感染,願意回鄉創業,給村子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在丁浪看來,如果貴州88個縣每個縣都有一個百萬粉絲級別的抖音賬號,不管是直播帶貨,還是吸引年輕人返鄉,都會對農村發展有所助益。“88個賬號,每個賬號都做到100萬粉絲的話,加起來就是8800萬粉絲,彼此聯動影響力會更大。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先把眼前的兩個村做成了,到時候也許就會有其他縣市看到我們。”
(文/小智)